物理网博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5.09.24 08:49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7月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经过激烈比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Water”足球队,最终勇夺中型组足球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图为“Water”队员在调试机器。

近两年来,国家支持地方高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在此过程中,有的学校观望,有的学校茫然无措,找不到方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的转型探索或能提供一些借鉴。

——编者

2015年7月17日—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经过激烈比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Water”足球队,最终勇夺中型组足球机器人世界杯冠军,这是该校“Water”队第4次获得中型组世界冠军。为何冠军几次花落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日前,记者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寻找其中秘密所在。

一台自动售货机折射的教育“连锁”改革

今年7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宛振楠婉拒了腾讯等大公司的就业机会,选择留在毕业设计导师凌涛的身边,负责全校自动售货机的推广和管理工作。

有人惋惜,有人感叹。

面对质疑,宛振楠微微一笑:“可别小看这台小小的自动售货机,这可是凌老师的心血之作。”

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记者发现,在每个教学楼或宿舍楼门口都有一台装有几十种饮料的自动售货机,相较于传统售货机繁琐的流程:塞进纸币、机器吞币、计算找零、出货等,这款售货机的购买者不必手持现金,只要手握校园一卡通、银行卡、公交卡甚至支付宝和微信任何一种,轻轻一触即完成支付,从刷卡到拿到饮料,用时只要两秒钟,方便快捷。

此时这套售货机的研发者凌涛正坐在健翔校区图书馆4层的办公室内,随时点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售货机运营支撑系统”的后台网页,就能了解校园内任何一台售货机的销售情况,包括销售时间、地点、饮料名称、种类等等,宛振楠和他的同事们根据情况随时补货,并进行销售大数据分析。

“这不只是一台售货机,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套基于多网融合自助服务综合支撑云系统的、跨学科的、可持续创新的教育平台。”凌涛感慨道:“过去学生们上课学到的多是书本理论,即便实践课程也是仿真,很少能触摸到实物,更别说市场运作了。”如今,凌涛正和其他学院联手开发可持续平台的实践课程,在这套课程中,除了网络工程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智能硬件、网络安全、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云计算等。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像Water团队这样的创新人才不计其数,像凌涛这样致力于教学创新的教师更是层出不穷。

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郑君礼坦言,这样的气氛几年前尚未成气候。

“1+1>2”?

2006年,郑君礼从北京师范大学调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任党委书记。彼时,顺应北京市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那时的学校75%的生源来自北京,最高只招到二本,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整个学校空荡荡的。

新大学合并伊始,一切蓄势待发。

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大家心里都不清楚。郑君礼刚到任时,曾有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两校合并是否有必要,1+1是小于2,还是大于2?原有的行业与专业优势、特色还能否保持?郑君礼回忆,老师们对新学校寄予期待,但也顾虑重重。

新大学合并前两所学校的专业特色分别是机械工业、电子信息以及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类。一个传统一个现代,怎么才能有效融合?此后,学校党委曾多次围绕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主题在全校掀起大讨论。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学校的合并不是简单叠加,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历史,尊重教育科研发展规律。”郑君礼告诉记者。

“两校在历史传统上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在产、学、研、用方面进行转化和突破,这是最大契合点,也是两校的特色。”郑君礼介绍,在充分尊重两校人才培养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学校确定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Water队为例,他们研制的第一代机器人应该叫‘差动机器人’。”郑君礼笑言,这是一种学生们自己买来角铁,去二手旧货市场淘来二手电机动手制作的机器人。除了这些,他们还从网上买来摄像机,自己设计反光镜曲面,拿到工厂加工全景镜,跑遍全城采购视觉支撑用的有机玻璃筒。Water队就是这么起步的。

据郑君礼介绍,为了鼓励像Water队队员们一样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学生科技创新经费、学分、奖学金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励,仅在校内常设的学科竞赛活动就有几十项。

学校又租赁了小营校区附近的写字楼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新创业提供条件。该基地现有场地500余平方米,设有创业公司办公室、创新创业孵化区、培训教室、设备间和材料间五个区域,可以同时容纳10余家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

然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有这些远远不够。

实验室里的教师+生产力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看一所大学是否办得好,就看节假日、双休日,校园里的人多不多;晚上,实验室的灯亮不亮。”这句话郑君礼颇为赞同,用郑君礼的话来说:“实验室里既能看到科研成果,也能看到生产力,更能看到优秀教师。”

聊起学校科研的“力量”,郑君礼如数家珍,全国政协委员、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祝连庆,将自主研发出的国内第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面推向市场,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从十几万美元一下降到了40多万元人民币;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苏中带领团队研制成功高动态高速率陀螺,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抗高过载飞行试验,就此一次性与相关企业签署了近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参股的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中首家上市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搜索引擎公司,目前市值已达几十亿元。

两校合并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积极着手院系调整、学科专业整合,同时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学校在行业和国防军工领域的优势、特色,坚持以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在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倡导并引导科研成果进课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

以经管学院工商管理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负责人曲立介绍,团队每位老师都有2门左右专业主干课程和2门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选修课。“现在社会发展太快,而许多课本的编写其实是滞后的,怎样才能把最前沿的东西带给学生?带着这样的初衷,我们让老师们开设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选修课。”

彭宝营,机电工程学院教师、2015年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理工类B组三等奖的获得者,他最擅长的就是将自己科研过程中做过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系统梳理,精心为每个知识点选编案例,目的就是让理论鲜活起来。谈及自己的授课方式,他说:“我希望让理论可触可摸,把最新的东西带给学生。”

苏中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教师,苏中说:“团队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科研进步和教师的成长,更要推进学科建设,带动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郑君礼介绍:“学校最新科研成果都以不同方式反映在人才培养上,不仅仅是科研成果进课堂,带给学生业内最前沿的东西;同时学校的专业、学科实力在不断增强,学生开展学习研究的平台层次也在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学校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远赴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各类学科竞赛和各级优秀评比中捷报频传……

“1+1>2”!

“您需要什么?”

“加多宝。”

“请问您确认是要一瓶加多宝吗?”

“是的。”

30秒后,机器人将5米外的加多宝放到记者手中。不久前,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张奇志的实验室里,记者体验了一把机器人服务。这是张奇志带领Sun*home家庭机器人小组开发的一款“家庭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可以自行环境建图与定位、自主导航、语音识别,并能按照语音指示完成任务。张奇志依托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创建Sun*home家庭机器人小组,并以此为平台培养带动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搭建科研梯队,至今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物体识别、抓取、未知环境下的地图创建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刚刚放暑假,计算机学院教师李淑芹的日程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装修“感知与计算智能联合实验室”,带学生参加比赛……她是该学院的社团负责人,手下有5个社团、协会。别小看这几个社团,他们已经在国家级、北京市等相关竞赛中获奖无数。仅2014年,李淑芹带领的学生就斩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点格棋、六子棋等4个项目的一等奖,以及“201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特等奖。

“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一个抓手,目前全院1/5的学生都是社团成员。以前学生喜欢在宿舍里玩游戏,参加社团比赛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现在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学生通过比赛,逐渐从玩家开始转型到游戏开发。”李淑芹告诉记者。“下一步就是将指导老师的指导成果转化为工作量,鼓励老师学生一起投入创新实践。”

除了比赛成绩,学生中的创新、科技成果也比比皆是。学校有个“捷能车队”,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Honda汽车节能比赛。学生自己设计的节能车一升油能跑800千米,连续4年获得最佳技术奖。“90后”季逸超,2012年、2013年接连入选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他是i-Phone下载量最大的个人开发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发明者,作为“巅峰实验室”创始人,他20岁时收入已近百万元,据此,学校专门针对他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郑君礼的说法,人才培养的成果也是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推动转型发展的成果。“近几年来,学校围绕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发展的主线,改革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服务范围,积极推动大学精神和校训文化建设,广大教师的潜能就像被点燃的火种,迅速蔓延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