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莫再让留守童凋敝在情感的荒漠上
2015.01.02 20:54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据《羊城晚报》载,2014年11月17日,广州番禺市桥华阳小学五年级10岁小学生小欢(化名) 在自家房间的窗台上吊身亡。家属事后发现,小欢生前在作业本上曾留言:“我的英语考了39分,我很后悔前一天不听奶奶的话,下次考试一定会复习两三个小时的,2语文、数学、英语每科都要考75分以上”。
据了解,小欢一家来自江西,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小欢跟着爷爷奶奶。小欢平日学习很好,也很乖,据小欢奶奶回忆,虽然“那天小欢放学回来,拿着期中考试的试卷让我签名,知道他的考试成绩后,我就说了他几句,说他以前考试都有80多分,这次英语才考39分,以后就不要出去玩了,留在家里复习功课,每天学习两个小时。他当时就笑笑,没啥不正常啊。” 当时奶奶还给小欢4个橘子吃。但是,几个小时后,悲剧便发生了……
无独有偶,据《尚一网》报道:2014年10月6日常德市桃源县三阳港镇一12岁留守男孩小安(化名)在家喝药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据邻居及家人回忆,小安很乖巧,喝药前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小安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当天,正逢三阳港镇的集市,小安的奶奶出来赶集,留下小安一人在家写作业,当赶集回到家的奶奶发现自己的孙子已经喝下农药了,孩子死前也留下一纸遗书,在遗书中小安嘱咐自己的爷爷、奶奶要坚强的活下去……
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孩子的情绪表现异常,作为大人可以提前预防,可是,像小欢、小安一样,一切正常,未有任何征兆,说自杀就自杀了,这实在让人悲痛与费解。痛定思痛,对频发的儿童自杀安案分析不难发现,留守儿童,占有相当的比率。表面看来,这些孩子的表现和普通孩子差不多,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在情感上却多患有“情感饥渴症”。
“情感饥渴症”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孩子一旦患上“情感饥渴症”便会对一切失去兴趣,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行为乖舛,易于沉湎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极少数还会变得多疑固执、脾气暴躁、行为野蛮、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等。
很多人对孩子的“情感饥渴”难以理解:不喝水,人会渴,不吃饭,人会饿。情感不是每个人自我产生的吗?怎么还会饥渴?再说,情感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即便缺少了又如何吃喝?
物质和精神都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说水饭是人物质的第一需求,那么情感则是人精神上的第一需求。在当下,物质条件充足,吃穿不愁的情况下,情感便上升为孩子的第一需要:他们的欢乐、成功需要与人分享,他们的烦恼、忧愁需要找人诉说,他们的奇思妙想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的不满、愤懑需要有地方发泄……情感不是从每个人的心底自我生发出来的,而是在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互动生成的,特别是对于3—12岁的儿童来说,他们最渴望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心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也正是在这交流、交往中,他们的情感才会逐渐丰沛起来。
当下的学校,尽管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应试教育却是阴魂不散,不少学校仍偏面地把孩子们的学习定义在文化学科上,质量定义在了分数上,整天把孩子囿于在教室里,让孩子埋身于书本中,音体美等课程被异化了,学生没有了集体活动、自由支配时间,除了上课就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情感交流的机会;放学回家,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只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为了对得起孩子的父母,老人们对孩子的照顾那是周到有加,无微不至。但是,老人关心的一般都是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学习上的进步,却很少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更加之年龄上的落差,过宽的“代沟”也使得老人和孩子间很难有共同的语言,难以实现顺畅地交流;为了安全,即便偶尔作业较少,有了“空闲”时间,也不敢“放”孩子出去和同龄人玩耍……所以,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独坐寂静的“空室”,面对无声的书本,“钻研”枯燥的习题……有喜无处溢,有苦无处说,僵滞的情感沐不到阳光,淋不到雨露,便渐渐枯萎,久积成病。
孩子们的情感培养非是一日之功,更非单个人能为,要避免留守儿童的“情感饥渴”,需要家长的作为,也需要学校的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从孩子父母层面来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不让孩子“留守”。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决定着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着无言的默契,特别是在孩子上中学以前,父母最好不要双双离开孩子,应只少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如果家庭条件不许可,父母双方都要出去打工,那么要经常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孩子联系,联系时要多听少说,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关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从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层面来说,不要只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要走进孩子内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孩子的学习不要期望太高,要让他们学得轻松快乐。
再次,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情感交流环境与机会;作为教师,不能只做“授业、解惑”的铁面匠人,更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经常和孩子谈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有话愿找老师说.
第四,无论学校还是家家庭,双休节假,要让孩子少上一些“奥数班”“兴趣班”,还孩子们一起自由玩耍的机会。当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们一起玩耍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岂不知,矛盾和冲突也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它能给孩子提供更为直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是从任何教科书都无法获得的。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的行为。积极健康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所有的人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会使孩子,激情四射,兴趣盎然,信心倍增,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激发起持久的学习动力,不论是学习、做事、还是工作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家庭的呵护,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莫再让留守童凋敝在在情感的荒漠上,要让他们时刻沐浴在情感的爱河里,让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不再饥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平湖一柱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