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衡中模式与钱学森之问
2014.12.07 21:0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衡水中学给予他们一个诱人的分数,帮助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就已经足够了。他们没有兴趣解答“钱学森之问”,也没有兴趣成为什么杰出大师,更没有兴趣问鼎遥不可及的诺贝尔奖。
谢逸飞:“衡中模式”与钱学森之问

星辰在线讯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微博)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12月3日《郑州晚报》)

对于衡水中学高考奇迹,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学生和家长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缘于不同的参考评价体系。

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批评“衡中现象”,立足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个长远的目标,反对把学生当作应付考试的机器,反对以分数论英雄,反对把学校办成“高考训练营”和“考试机器加工厂”,认为教育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和温暖,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应该塑造人、培养人。这种观点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理论上是正确的,实践上也有反面例证。新中国教育发展60多年,“钱学森之问”没有得到解答。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世界顶级科学大师,没有培养一位自然科学或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后果,是与一切以分数唯一的应试教育和招生考试制度直接相关的。衡水中学恰恰是这种典型,必然遭到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口诛笔伐。

但是,学生和家长削尖了脑袋要挤进衡水中学读书,缘于进入即意味跨进重点大学这个现实目标的诱惑。在当前中国招生考试制度下,分数是高考唯一的指标。衡水中学围绕分数“游戏规则”,摸索出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方案,屡屡创造高考神话。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衡水中学给予他们一个诱人的分数,帮助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就已经足够了。他们没有兴趣解答“钱学森之问”,也没有兴趣成为什么杰出大师,更没有兴趣问鼎遥不可及的诺贝尔奖。现实也证明,绝大多数人是普通的劳动者,大师是极少数人的专利。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与其舍近求远,不如舍远求近。学生和家长对衡水中学趋之若鹜,也是人之常情。

中国教育管理部门甚为尴尬。一方面要求教育承担培养完整人的功能,一方面又要保证学生分流进入不同层级的大学。在中国现实语境下,还没有另外任何一种招生方式能够比高考更能保证公平公正。没有分数这个量化标准,高校招生录取凭啥?前些年,一些高校自主选拔招生考试,曾经被看作是高考招生改革的破冰之举,实际上是腐败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优秀学生逆淘汰的罪魁祸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这表明,高考依然还是不可替代的指挥棒,只是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个参考指标而已。其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是要讲分数的。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怎样处理教育长远目标和学生现实目标、考试分数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两者理论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却是千差万别。教育管理部门要开动脑筋、有所作为。比如,高考命题更多注重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而不是注重得到学生区分度。又如,高考实行分类考试,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类型,大学学分互换,打通不同大学的文凭壁垒。再如,改革用人单位对大学文凭的评价机制,不唯文凭录人。如此等等。中国教育照此践行,相信比任何时候都会更接近“钱学森之问”。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