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4.04.24 22:51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根据教学情况选取了打点计时器作为创新实验对象,并且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学生自制打点计时器
摘要:介绍自制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制作及使用方法。利用该装置演示打点测速的原理。
关键词:频率
时间间隔
平均速度
教材上直接介绍使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的方法,但很多学生只是死板的记住计算公式,而不明白为什么用计数点间距离除以时间间隔就可估算某一点的速度。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打点计时器,使学生深入了解频率、时间间隔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从根本上理解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原理。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和感悟,真正锻炼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仪器结构及其原理
如下图给吊瓶里装上墨水,控制输液器的流速调节器可调节墨水滴出来的频率,打开玩具车的开关,小车带着墨水瓶往前运动,就会在地面(或白纸)上留下一串点迹。

二.仪器的制作
1.制作材料
输液瓶(小)、一次性输液器、卡通玩具电动车、墨水。
2.制作方法:
a.将玩具车加以简单改造,可以固定一个小号的输液瓶。
b.一次性输液器留下瓶塞刺穿器针头、进气管和流速调节器部分,多余部分剪掉,重新组装好。
c..将输液器安装到输液瓶上,并将输液瓶固定在玩具车上(如上图)。
三.使用方法:
a.测频率
打开流速调节器使液滴均匀滴出,计量30秒内总共滴出多少滴,算出每秒滴出来的墨水滴数,即频率,再算出时间间隔,不要改变流速调节器位置。
b.测速度
打开玩具车开关,让玩具车在白纸上运动一段距离,并留下一串点迹。
通过直接测量点迹的距离可算出小车的位移,通过数点迹数再乘以时间间隔可算出小车运动的时间,从而可以算出小车的速度。
四、实验的意义:
本实验测速原理与打点计时器类似,但是通过学生动手自制仪器,并用其测速可加强学生对测速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再动手动脑的同时轻松地理解物理知识,让枯燥的物理课变得有趣。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困难:如何把实验方案转换成实际可操作的物理演示实验,并且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解决思路:制作实验教具,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观察效果。
能否按期结题
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赵锦鹏老师指导:
(开题报告)创新实验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对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期报告)实验设计要付诸实践,在教学中依据教学效果来改进设计。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