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叩问中国教育改革:软肋何在
2014.04.12 22:05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教育改革这个话题,为什么被许多政协委员一再提起?
  教育改革“软肋”何在?出路何在?
  从2014年两会收到的提案看,它们既提供了对策建议,也渗透着政协各界别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忧虑和期待。
  城镇化进程中要合理调整学校规模
  ■超大学校是教育工业化现象,把人作为产品标准化培养的产物。
  ■这种教育违背了人发展过程中的情感需要,造成家庭亲情和教育缺失。
  现在,在一些地方,城镇学校快速扩张、超负荷运行,有些地方甚至一个班有160名学生,还出现了上万人的初中和高中。“超大班额”“超大规模”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义务教育重要的甚至是主导的存在形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教育移民”及其形成的超大学校,已经造成城镇教育的资源短缺、质量下降、区域教育责权不对称等问题。
  超大学校是教育工业化现象,把人作为产品标准化培养的产物。这种教育违背了人发展过程中的情感需要,造成家庭亲情和教育缺失。产生超大学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发展决策导向不明晰以及管理的缺位。地方片面追求规模效益与政绩,大规模地强行“撤点并校”,从而引发校车安全、学生管理等大量问题。在城市不断扩容过程中,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在城乡结合部,住宅开发商承诺配套建学校,却为了追求利润改建商品房,也是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新型城镇化高潮即将到来,我们不能再走这种超大学校的老路了。
  首先,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学校布局、流动人口的就学政策与城市规划统筹考虑、系统解决。要做到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避免向大城市优质学校过度集中。要制定出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规划以及建设与管理办法,将校舍建设和设施配备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将教师和校长配置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新建学校教师和校长队伍正常补充和配备机制。
  同时,要科学制定学校规模。城镇学校应该以中小规模学校作为主导类型。学校布局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学生就近入学,严格控制以住宿和校车为替代方式的大规模学校。国家出台统一政策,保证学校的设立、发展、评价具有明晰标准。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班额、班级人数、学生总数的基本标准。基础教育学校的最多班额规定为30-36个,班级最高人数规定为40-45人,学校学生最高人数标准为1000人。还要科学监测人口大省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流向,建立有效控制班级和学校规模的预警机制。
  还要建立学校规模的公示、监控督导、问责机制,减少和防止学校发展中的规模逐利行为,并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及情况,建立学校招生范围动态调整机制,将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纳入学校督导的责任范围。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行政领导管理、监督不力须承担的不利后果。对大规模学校形成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负面教育问题,建立应急预案和补偿性干预手段。(民进中央)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