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情智课堂:物理教育的追求
2014.03.14 19:0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海门市东洲中学滕玉英

近23年的物理教学,一路遇见很多贵人给与的关心指导,让我和我的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尝到做一名物理教师走上教学研究的快乐与幸福!感谢一路贵人!在领导、专家、导师的关心下,我成长着。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我感到:拿别人的表扬增添自信有更大的底气;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大的错误;拿别人的批评改进自己是最大的进步。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目标要明,心态要正,激情要足,学习要广,反思要勤,教研要浓。学习、实践、反思中审视着究竟什么是物理?我们为何教物理?我们该怎样教学生学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首先,物理是一门科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其次,物理是一种智慧。物理学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再次,物理是一种文化。从广义来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样,物理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所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也就构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性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出“善”;另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多方面反映了“美”。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所以说,物理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学是求真的。物理最讲究实证,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修正错误、不断逼近真理的“求真”史。物理学是从善的。物理学致力于将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帮助人们不断认识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趋于高尚。这是物理学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因而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善的;另外,物理学家的行为也是从善的。他们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热爱人民的情怀等等,对于后人无疑是一份尤为珍贵的人文财富。物理学是至美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罗马哲学家普洛丁又说过:善是美的本原。物理学因真而美、因善而美。物理的美属于科学美,主要体现于简单、对称和统一;对称则统一,统一则简单,它们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准则。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难怪爱因斯坦会说:“宇宙间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可见,物理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看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有责任去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又使我们感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更要钟爱物理,更有激情地去从事物理教学。只有真正热爱物理的物理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物理、应用物理,而且还会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物理、欣赏物理。

二、为什么教物理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理念“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内容由“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必须掌握学习的一个部分。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究学习,落实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心理感受,有机融合三维目标的达成。实施中发现很多缺憾:(一)现实中的物理教学为考而教——知识本位。初中物理是初二年级开设的一门新学科,一个星期物理是三节课。考试时学生要分数,老师也要分数,分数成了老师与学生的命根子。很多老师很敬业,每天忙碌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等。知道埋头赶路,但不知抬头看路,师生感觉累,质量难以实现高效。记得一次问为什么学密度?学生回答很好笑——为了考试。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为教而教——学科本位。从中考失分题发现:学生应该得分的却得不到;.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恐惧综合题;.学生表达能力不强;.学生在新情景中不适应;.学生不能解决开放问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走进同行的课堂发现,我们老师凭自己的经验教学,但会研究学生的教学比较少,是现在教学的主要问题。有的老师为讲题而讲题,连最起码的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也跳过,难怪学生问卷调查中写到,老师:有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同学来讲做,这样让会做的同学在课上也有事干了。建议老师:我们会的地方请你少讲些,我们不懂的地方你多讲些。老师你多讲一些认为对我们好,有时我们真的体会不到。难怪出现这样的笑话:记得一个老师说,家里保险丝断了,用剪刀去推,我说你命真大。我们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双基”教学的层面——知识与技能;也有老师注重过程分析,但没有方法指导,没有揭示“为什么是这么想”的思维策略。有教师也尝试三维目标的融合,但教学设计追求形式;课堂提问缺少思维含量;探究实验缺少“探味”;课堂赏识性评价过于频繁;过分依赖多媒体,没有传统的板书生成,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缺失了教师的主导性,出现走极端的“多动症”、“浮肿病”现象。(二)问题症结分析:反思教师课堂存在的一些缺憾,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学价值观念定位不对,导致教师课堂行为与教学理念没真正对接。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自主、合作、探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口头上说起来一套一套,但没有深入我们教师的骨子里,在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不自觉又回到习惯势力——“以教引学”。只满足讲完知识,试图留更多时间让学生识记学练。2.缺乏经验之思,反思之思。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停留在浅显的条件反射层面,缺少专业的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对是否成“事”,做成了事,进行反思,没有从是否成“人”的角度思考,因此,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能较好地教“教材”,而没有能很好地用“教材”教。部分教师越教越熟,走向越教越烂,不懂“留白”艺术、“闭嘴”艺术。3.缺少教育理论学习。部分教师不能用教育理论指导、反思自己教学,促进专业的第二次成长。不能辨证地加以思考,不会从哲学层面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仍停留在完成“教案”讲解,而没有真正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学情,为学生“学”服务。因此,倡导基于学生研究的教学行为改进——为学而教。(三)为学而教——学生本位。研究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走进学生学习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接学生的认知,创设学习的情节、情境,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并能维持学习的兴趣,也不觉得物理难学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以后生活中正确面对、决策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问题,为他们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促进师生共生共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怎样教物理目前有很多研究新成果,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还有诸如导学案、活动单、学教案等等。不同的叫法,实质关注教学的有效,都在回归教学的原点,以学生为本,为学而教。我们追寻的理想课堂,为学而教,就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感受、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这里我们提出“情智”课堂。物理“情智”课堂。在实施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为学生创设物理学习情境场。情——营造情感氛围,形成学习心向。境——提供认知背景,促进意义建构。“物理”之“物”——事实证据(以实验为基础);“物理”之“理”——理性思维(以思维为中心),即智能的培养。物理“情智”课堂,是指以情感为基础,以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认知为主线,以发展为目的,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赋予物理学习以生活情趣,把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学习状态,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本领,提升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一)愿景:情智交融,情智共生中国古代墨家主张认识事物须“五路”、“三知”。所谓“五路”是指眼、耳、鼻、舌、身这五条感知世界的渠道。所谓“三知”是指闻知、说知、亲知。“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对闻知得来的材料,仍须用心审慎地加以分析。“说知”,是以所知而推论未知。“亲知”,就是亲自观察、实践和思考来获取真知。老师要给学生创造适合学习的“五路”、“三知”的学习场景。同时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粘住”学生。古语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某位教师进而喜欢上他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要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初中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你。课堂上以情育智,以智生情,情智交融,发展学生的情智,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焕发生命活力。(二)使命:知而获智,志达高远。教学,没有分数“无知”,只有分数“无人”。学生的课堂,创造多种机会,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做、评”的胆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与表达、发表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能力,形成自信自强、敢于创新,融于集体,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知而获智,志达高远,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做好准备。(三)价值观: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使他们逐步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客观的人;二是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认识能力,使他们逐步明白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走向一个理性的人;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使他们懂得怎样使世界更美好,走向一个创造的人。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实施:顾泠沅: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要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要能说出来。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不走极端而达成集大成的智慧。知识的冰山模型。露出水面的一角,是知识与技能,在水面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言传:书本知识,听讲为主;②意会:实践经验,在做中学;③内化: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④外显:默会知识逐步清晰化。策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1.因“知”施教:衔接学生的已知,架起学习新知的“心”桥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很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一定要把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句话的话,那我只能说要千方百计弄清楚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不要以为教师讲清楚了学生就明白了。我们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已经知道了哪些,以研究学生的已知为起点,研究他们是怎样思考问题的,架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心”桥。比如在《磁体与磁场》教学时,学生在小学五年级科学书上已涉及磁体相关内容,抓住学生已感知或听说过的指南针、吸铁石,勾起学生回忆,引出学习的话题。为什么叫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有没有听说过吸铁石?在哪里见过吸铁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举例说明。激趣引思,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简洁的导入,由“已知”引“未知”做好心理知识准备。2.因“趣”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中学”生成知识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生普遍喜欢做物理实验,符合初中生爱动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并研究“如何教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学。怎样组织学生“做中学”?“同课异构”中,我们发现采取不同方式让学生“做中学”效果相差很大。方案一:全开放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目的性不明,心中无数,只得摸索,很花时间,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实验尝试效果不好。方案二:老师带着学生做实验,一边做一边讲概念,学生跟着老师做。等于穿新鞋走老路,仍被老师牵着脖子走,学生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方案三:半开放式,老师利用教材上的实验方案根据学生的认知重新编制一个活动单,让学生根据活动单自己阅读有目的地分组实验,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关键处请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联想,生成什么是磁性?什么叫磁体?什么是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等概念。有效的实验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有血有肉,鲜活丰富起来,“做中学”避免学生机械识记物理概念,很好地完成教学预设的目标。3.因“难”施教:琢磨学生的难点,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琢磨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中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难点?怎么突破?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教师必须讲的?先讲什么?后做什么?通盘考虑,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让学生学得有“据”有“证”,有“情”有“理”,有“知”有“味”。4.因“能”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多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思维品质“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上课教师教得好不算好,学生学得好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学得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有没有真正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会的要让学生回答完成;学生不会的要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还不会的,就由教师针对学生思维障碍,精讲点拨,学法指导。学生的观察、表达、实验、思维能力,解决新情景开放问题的能力,都需要我们有心地铺路架桥、搭台栽培,有意识地让学生“听、说、做、思、画、写、议、评”,每天成长一点点,这样,一旦学生离开教师,他有能力自主学习,解决具体问题。5.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我们知道“教什么”,知道“怎么教”,但更要知道“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关注学生差异,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感知方式——视、听、动觉不一样。有的擅长听觉,有的擅长视觉,有的擅长动觉。当用第一种方法讲学生不会的时候,要尝试用第二、第三种方法,总有“一款”适合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框架:情智课堂五步法——“情境驱动、自主建构、智慧碰撞,当堂检测、反思提升”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框架。情境驱动——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在阅读教材、教参获得“知识序”的基础上,备学生的“认知序”,再备自己的“教学序”。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明确重点难点,先讲什么,后做什么,创设学生可以感知到的各种具体情景,如日常生活情境、实验情境、习题情境、视频图片情境等,进行设问、引问、追问、曲问、反问、驳问等任务驱动,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营造教师情感磁场。用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内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自主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情境性。学生最终学会思维,不是教师教他们所致,实际说起来,学生必须自己教自己,教师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只不过是提供每一个可能的方法,使得这样的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所以,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或经验能力自主感知、体验,获取关键信息,进入琢磨状态,发现、生成新的概念、结论、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品尝“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体验。智慧碰撞——学生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所以离不开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交往、智慧碰撞。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断追问,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善于交流。在师生、生生、生本、自我多层面立体化的对话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探究的各种能力,水到渠成,已知生成新知,现象得出结论规律。让学生懂了,还要理解,会做后还要能说出来。针对学生难点,教师要点拨精讲,精讲要讲到问题的点子上,讲到难点的要害处,讲到学生的心坎里,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快感。培养学生有物讲理、说理、明理、论理、用理。当堂检测——精选、精编学生巩固练习,当堂训练,及时自我检测。教师全班巡视,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对先做完的学生进行当场面批,及时反馈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暴露思维过程,反馈学习达成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反思提升——在检测基础上,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帮助学生“一题能通一类”,上升到学习方法策略,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解决具体新情境陌生问题的迁移变通能力、创新能力。前四个流程中,它的次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多次交替进行。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课堂在整体框架要求下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不要千篇一律。

根据教师各自个性特长上出各自教学风格,各自的教学风采!建议:追求课堂五个“真”1.创设真情景。教学情景创设是手段,目的为了引发问题思考,揭示其中概念内涵、本质规律。情景创设要“求真”。“真情景”是指“融入知识的简单情景”,情景不能宣兵夺主,花费很多时间;情景不能拖泥带水,击不中要害,讲不到点子上。“真情景”是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能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感觉一切皆在合情合理之中。要从“简单情景”中用“学生明白的话”能揭示“学生不明白”的道理。2.引发真问题。真问题是根据创设的情景引发出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或“错”,应是有思维含量的真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环环扣紧,符合学生学习胃口的“问题链”,刺激学生的思维,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科学地判别,水到渠成地得出“真结论”。3.进行真探究。在情景创设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真问题,引发学生真探究,真探究要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真探究要处理好“自主与合作”的关系。真探究,探究的问题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实验探究要追问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每个问题提出后,要留有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交换思路,分享思想,碰撞智慧,生成新知。不能一给出问题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真探究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真探究要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既动手又动脑,寻找最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而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真探究处理好“指定与开放”的关系。真探究中少不了教师的指导,否则学生操作带来盲目性。教师指导不要框定,不要全包,要留有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显示真探究的味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付出真情感。真水无香,教学无痕,有意而为,无意而成,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追求。积极的情感氛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性评价,但课堂即时评价不要刻意为表扬而表扬,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花样,赏识评价它需要贴切、真实、简约!真情感可以用教师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发出激励性召唤,“独立思考完成,比比谁更聪明,待会儿谁能替老师来讲”。鼓励学生拿起笔,与问题进行自我对话思考。更精彩的是学生替代老师来“讲”,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摆明自己的观点。当大家认为该同学讲得有理有据时,教师就该及时鼓动学生送出掌声。课堂评讲交流中,成功感还能诱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同时主动站起来抢答的情形就会显得很正常,这些真实的细节就会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主动而不是被动进行的。5.追求真智慧。学生的理性水平有差异,学生对学习意识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有学生理性水平高,很懂得学好了后面有什么长进,学习很自觉,这样的学生采取“松散型”,不要太严,否则会反感;也有学生理性水平低,不盯着他不学,所以要采取“看管型”,盯紧点。教师要分析哪些学生该严哪些该松?哪些是冲动型哪些是沉思型?分别对待,避免使用一种方式教学,让更多学生学习“匹配”。教学时我们还要思考:如果某些地方能以媒体之长补教师口述之短,提高学生听课兴趣,那么就要在适当处使用媒体来支撑课堂教学,让课堂因媒体辅助而锦上添花,真正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繁杂问题、难以言述的概念和理论变得直白化。多媒体课件是上课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特别是实验,凡是实际能做的实验都应让学生亲身目睹与体验。切忌简单地用课件来展示教学流程,代替传统的板书生成和实验演示分析。

如果这样,教师只充当了鼠标切换员的角色,像放电影一样,镜头一带而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思维的痕迹。总之,学习知识需要溶入不同的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知识的鲜活性、真实性、具体性和美感性。“情智课堂”它强调的是情、理的交融,气、势的互补,师、生的情投意合。只有在理性知识、师生感情和课堂氛围的交融统一中,学生才会感受到真、善、美。我们物理教师不可能指望培养多少物理学家,但我们可以用教育的真实、真诚、真情、真心、真意,智慧营造情感氛围,形成学习向心;巧妙提供认知背景,促进意义建构;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拓展物理学习视野,了解知识发展趋势,培养科学与人文并蓄的“物理人”、“智慧人”!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真、善、美!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