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数学课反思,实验出真知
2014.02.26 18:57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需要回归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到底与生活有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何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2010年初,我主持并参与了《小学数学应用化研究》这项数学课题。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灵活的、综合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本课题力求达到的研究目标是:
1、 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通过研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和开发实际问题,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提炼获选择出数学信息,同时能根据信息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应用意识,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构建体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3、 加强实践,在活动中应用数学。
通过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课题研究阶段收获:
1、学生能够积极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处处都有数学。在数学课堂中,每位教师都非常注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让学生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在本学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两次寻找数学问题大行动,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和老师一起探讨。在这两次“行动”中共寻找到各种数学问题20多种,如:学生自己家每月的用电量、用水量是多少?包装鸭梨的纸箱的表面积是多少?本年度预计收获多少千克鸭梨?本校各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家庭每月开支是多少?粉刷一间教室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广告牌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些不但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灵活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有时会无意的说出这样或那样的数学问题,教师能够时时善于捕捉身边的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教材,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这样既能提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又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生学习了复式统计图之后,学生对统计非常感兴趣。在课上,除了对自主练习中题型的交流之外,学生对本年级学生(男、女)最喜欢的学科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及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次实践调查。学生因为亲身经历了调查过程,得到了真实数据,制作统计图热情空前高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再如在二年级下册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学校来了一批作业本,教师利用分作业本,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按小组分,这虽然改变了教材上所设计的生活情境,但能使数学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及时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学期开展了低、中、高年级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由专门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集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引领学习展开实践活动,受到了学生特别的青睐。如,开展了“春游到室外去认一认方向”、“我和妈妈去赶集”“课间十分钟,找一找校园里的数学问题”“我能长多高,预测将来身高”等等,这些都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地综合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在“我能长多高”这一主题中,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及家人的身高,对自己未来的身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访问保健医生、营养师等方式对于影响身高的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地综合自己所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学生接近社会,学会与人相处,沟通交流的方式等,进而产生了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
4、学生通过数学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积累了大量资料,保证了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用数学日记,调查访问记录,撰写研究性报告等形式来记录活动是很有价值的另一种数学综合学习方式。学生把数学活动的精彩瞬间,以及活动中的收获疑问,甚至是活动的延续、生活运用等记录下来,便于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综合性学习,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表达用数学的喜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样做便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数学学习的水平。自课题研究开始至今,学生的资料呈现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如:“影子的秘密”、“数学无处不在”“由确定位置想到的”“面积为什么是这样变化”等,写得都相当好。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进行了精美的修饰,象一幅美妙的画,令人羡慕不已。有的学生写出了对打折现象的应用,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现在学生平均身高比父母那时偏高的疑问等等。
四、课题研究中困惑以及不足:
在课题研究中,每位实验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及思维,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所以使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课时不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新矛盾,在独立探究中有困难的学生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2、开展数学应用化研究,需要针对不同的实践课题,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需要家长及社区的大力支持。现阶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保障机制及措施。好多实验教师面临学生安全等方面原因而不敢尝试。
3、本校的部分学生是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缺少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4、开展应用化研究,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数学实践理论方面的知识。实验中缺乏必要的专家引领及理论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实践,引领学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比较灵活的、综合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位实验教师定会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努力克服不足,借助这一课题研究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

文章整理物理网博客blog.gaozhongwuli.com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