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打造灵活多变的课堂
2014.02.17 23:25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案例背景: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不能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有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碰撞中,才能获取对数学最深的体验,感受,尝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新课堂教学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要有课前的精心筹划,又要有课中的“即席创作”。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催生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只有及时调控和把握课堂的脉搏,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对于情境图也具备初步的认识理解能力。由于刚刚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生活中问题时,到底是“去尾”,还是“进一”,头脑中还没有初步的模型。有效地引导,使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有较强的课堂体验,这样,课堂自然会“活”起来。
二 案例描述
教材内容:青岛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20页自主练习情境图
信息解读:20人去公园游玩,一只船只能坐4人,一辆小火车只能坐5人,一辆碰碰车只能坐3人
教学片段: (学生已经习惯了“看图,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解决问题流程。因此这时的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孩子们都面无表情的等着我往下说。我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在学生观察了情境图后,我让大家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大声说:“看着这幅情境图,我想到了一个算式。 20÷3=6(辆)……3(人)”(我满脸期待的望着大家。所有同学都明显一愣。在经过瞬间停顿后,大部分同学脸上露出惊喜,自得的神情,议论纷纷说是关于碰碰车的问题。)
我接着说:“我想听听同学们的解释呢!”
崔浩哲说:“20人去公园游玩,一辆碰碰车只能坐3人,需要几辆碰碰车?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老师您刚才说到的那个算式!”其余同学也随声附和说“是”。(大部分同学仿佛已满足这个答案。我突然发现李晴举着手,怯生生的看着我,眼睛里充满期待。)
“李晴,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我问道。
她站起来说:“我觉得需要7辆碰碰车啊!可您的算式等于6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明显被李晴的话震住了。)
“老师,我也认为需要7辆。”(李晴又多了好几个“同党”。)
我故意嗔怪道:“得数是6辆,难道是我的算式错了不成?”
又有几个同学着急的说:“老师的算式没错!”
我又说: “那就是李晴错了!”
“没错、老师的算式没错……”(全班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有几个同学急的面红耳赤。我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激动,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们已经有了维护真理的意识,敢于挑战我这个“权威”。)
这时,殷小童站起来不紧不慢的说:“大家静一静,听听我的意见吧。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把老师的和李晴的结合起来就完整了,因为20人做碰碰车,每3人一辆,坐满6辆,可还剩下2人,也得需要一辆啊,所以应该需要7辆才对。老师的算式是正确的,只是在答得时候写明需要7辆碰碰车就行了。”(这时的他俨然是一个公正的小法官,说的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大部分同学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王昊又说:“我同意殷小童的说法,不然的话这个题就说不明白到底是需要几辆了?我们做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回答才行。” (好多同学都用赞同的眼光看着他。)
王梅君说:“我觉得李晴同学认真思考问题很好,但是如果回答问题声音再大些就更好啦 !”(这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评价的力量更胜过一句“你真棒”)
老师转向李晴“你能接纳他的意见吗?”李晴用力点了点头。(全班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面对一个个充满稚气的脸庞,我也为他们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而用力鼓掌……)
三、分析与反思: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及时调整,把学习得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热情,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碰撞,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活动中融通,真正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本教学片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1、教学中合理调控,变“单调乏味”为“出其不意”,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教师是设计者和组织者,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决策员的教师不可忽视自己的作用,不论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教师都要认真设计问题。比如,以往的教学环节是观察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时间一长,学生习惯了这些,难免出现疲软现象,举手发言的总是那几人,而其他同学“坐吃嗟来之食”。因此,在本片段中,教师一改以往模式,出其不意的先说算式,让学生在新鲜感中自觉发现、提出问题并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创新意愿及自我表现与实现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真正活跃了课堂。
2、教师在质疑声中“兴风作浪,挑拨离间”,制造矛盾。把“活”的课堂推向高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感到困惑的情境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假如我们完全解答了所面临的问题,紧张感就会随之消失,人也就不再感到有兴趣了。因此,矛盾就是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甚至制造矛盾,实际就是设计了问题。通过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课中我“嗔怪”学生,故弄玄机。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明显的有对立的两派,唤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然充实了整个答案,同时也解决了难点,真正使学生自己主宰了课堂。
3、学生间的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课堂活而有序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交流者,共享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贯穿“体验,交流,共享”的理论,关注交流,共享成功。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并且学会质疑,评价,使课堂充满活力。要让学生学会彼此倾听认可和相互信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相互倾听中,更好的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比如:在本片段中,学生发言始终充满自信,能够看着讲话人,别人发言也不随便插话,有不同意见也是等他人发言完毕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发自内心的,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
另外,在交流中也给了那些性格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提供了机会,树立了自信心。李晴同学属于那种平时不怎样表现的同学,相信通过王梅君同学的鼓励评价,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这也许比老师的一句“你真棒”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并非空中楼阁,但也不是一夜之工就能达成,他需要教师用心去学习,体验,实践。我相信,只要珍视学生不同的思维见解,相信他们的潜能,满腔热情的为学生创设交流,争辩的机会,并努力做到“启发有方,指导有度”让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的数学课堂肯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新课程教学难点及实施策略》
《小学教学评价》
文章整理物理网博客blog.gaozhongwuli.com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