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教育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2014.02.05 00:05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教育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文/周新桥近日,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公布:我国人均1年读4.25本书,其中14-17周岁的未成年人(大约是初二、三至高二、三的学生)课外书的阅读量为9.99本,9-13周岁未成年人(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至初一、二的学生)课外书阅读量为6.32本,0-8周岁(相当于从出生到小学二、三年级)阅读量为4.78本。调查还发现,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0.9%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5.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另有报道称:在一切都迅猛变化的中国,有一项统计数字20年来却几乎没变,那就是人均图书消费量。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扣除教材、教辅,下同)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人均购书量只增加了不到1/2本。 没有比较就没有概念。早在2004年,国民人均阅读数量,新加坡为8.3本,日本为18本,美国为25本。2006年的报道称,欧美国家人均阅读的图书大概是16本;北欧国家人均阅读的图书大概是24本。2010年公布的数据,国民人均阅读数量,韩国为11本,法国为20本,日本为40本,以色列为64本。 而中国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仅是日本的1/9或以色列的1/12。犹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为人类奉献了《圣经》;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当今的以色列已建成为现代经济强国,建立起融合宗教、传统的现代民主社会。犹太人不觉得自己更聪明,他们认为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酷爱读书学习的传统,例如,即使以色列人服兵役在军营,每个人也要读完50本书,以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酷爱读书既是重视教育的标志,也是重视教育的结果。科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建立起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籍的兴趣,他恐怕不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诚然,一个人或一个民族酷爱读书,说明这个人或这个民族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国民阅读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提高国民阅读量,而提高中国国民的阅读量,必须从教育抓起,必须从娃娃抓起。只要中国国民能在儿童时代、求学时代真正建立起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中国国民阅读量就会随之不断提高,而国民素质就可能随着国民阅读量的提高而得到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应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但是,相当长时间以来,学校教育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列为教育的重要目的,甚至不支持或反对学生课外阅读。近些年,随着“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达标,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随着高校大幅扩招,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却一直是在4-5本之间徘徊,甚至2010年的人均阅读量4.25本书比以前的4.5本书还少。 当然,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会遭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尴尬和困扰,主要原因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并不看重阅读率而追求的是升学率。 但愿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能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注:有关阅读的数据和资料参见网络。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