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建世界一流大学,谁在急功近利?
2014.02.04 23:07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大学校长齐聚清华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中外校长热议的一个话题。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缺的是什么?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与大学间的关系,将办学自主权真正放到大学手中,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此外,校长们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长期的过程,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新华网4月24日)中国大学近年来的急功近利,已是有目共睹,而从校长们的意见看,他们把这种急功近利归为社会的心态不平和,是大家对大学的要求过于急切。可问题是,我国存在社会对大学的评价机制吗?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又能影响大学的办学选择吗?在我国,目前虽然有各种大学排行榜,但这些排行榜,并不成气候,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各类排行榜的存在,并不代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事实上,社会舆论近年来一直对大学排行榜提出质疑,倒是很多高校特别爱提排行榜,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位次排得很靠前的排行榜。这种情况,是说明社会在功利,还是学校主动功利呢?总体看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对大学最有影响力的评价,行政评价、评审占绝对主体地位。有大学校长就曾直言,有超过一半的精力是用在接受各种行政评审、评估中。客观上说,是这种行政评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按照各种行政指标办学,但这种行政评价,是行政主导的,并非全社会强加给大学的。我赞成大学校长呼吁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他们不把这种功利办学责任归为政府对办学的过多干预,却归为社会舆论,耐人寻味。记得在1999年我国推出“985工程”时,社会舆论就曾质疑世界一流大学难以靠“计划”建成;此后,很多大学争恐后地进行合并,增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科数量,并急切地宣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比如清华大学宣布2011年(即今年)跻身世界一流、北京大学2015年,浙江大学2017年,社会无不为大学的急火攻心而焦虑;包括这次清华大学宣布已经成功走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第二步,也同样遭到质疑。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谁在急功近利——社会一直在提醒大学,要回归学校本位。不客气地说,一所所大学高调地宣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考虑的并非真建设一流大学,而是谋求政绩、制造虚假的繁荣。大学的功利,是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行政共同导演的结果。从目前大学的管理制度分析,把社会力量排斥在大学管理之外,没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管理、评价、监督,恰是学校功利办学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学校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社会力量缺位,这主要由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拍扳;其次,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中,就连教师和学生也无话语权,更别提“外人”了。近年来,大学一再呼吁要自主办学,但社会却质疑大学难以用好自主权,就是由于这一“行政至上”管理模式所导致。推进政府放权,同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大学决策,以及大学内部民主决策的机制,是实现大学自主办学,也是让大学摆脱功利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力量参与大学决策方面,应该成立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社会贤达、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学校领导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学校重大战略决策,与大学校长的遴选。在校内民主决策中,应基于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把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对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评价权,交给教师、学生。如此,行政的力量,将十分有限,大学校长也不必对上负责、对政绩负责,而只需对办学负责、对师生负责。这样的大学,想功利,也难。遗憾的是,大学校长们在呼吁自主权,却不提建立怎样的机制用好自主权,在反对功利化,却不反思谁是功利的源头,这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在推卸自身的责任,同时,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不断要资源、要权。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校长们并不是按照现代大学制度框架,遴选出来对办学负责的校长,他们仍是行政化、功利化办学环境中,有行政级别、有官员身份、作为既得利益群体一员的“校长”。这也就更显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只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方才能让懂教育、爱教育者走上大学岗位,做到教育家办校,让负责任的教育家精神回归。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