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拿什么拯救你,渐行渐远的农村素质教育
2014.02.03 00:59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拿什么拯救你,渐行渐远的农村素质教育——源自一份调查报告的解读【缘起】素质教育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走进了教育的视野。本世纪初,中共中央又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彻落实。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强大的行政与理论支撑。然而,回顾十年的历程,我们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均衡性已明显凸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则更为突出。2008年3月份,我校承担了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的课题研究项目“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形成研究”。为了了解现状,便于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拟定了一份“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表”,随机对一所中心小学,两所村小五年级六个班280名同学及部分家长,三所学校的课任老师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本文拟就此次调查的结果,对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作一些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内容摘要】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家庭教育部分存在“真空”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客观背景下,原本应落实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变成了追求主科分数的“成绩教育”;德育建设步伐合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软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受急功近利的影响,一方面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出现了不够均衡的现象。建立家长培训的有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合力刻不容缓;把德育工作放在落实素质教育的首位,在思想上重视,在方法上求活,效果上高效,认识到没有德育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将是无本之木;加大投入,在主客观上促进师资素质专业化的均衡发展,从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的“本”的问题。【关键词】 素质教育 问题 策略问题之一:“打工经济”与农村家庭教育力量的衰减。(调查内容回放):被调查的280名同学,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120人,占42.8%,父母一方在家的55人,占19.6%。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有95人,占33.9%,另有25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1、“打工经济”的成因。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发展经济模式。就如我们苏北地区,广大农民朋友原有的以种田为主的经济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经济支出的需要,如教育、医疗、赡养老人等。家乡又无其他就业门路,而一江之隔的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这样,年轻力壮的家长们为发展家庭经济成为打工一族。椐不完全统计,苏北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中“打工经济”占70%以上,来源土地的经济收入已退居次席。“打工经济”由此形成。2、“打工经济”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①家庭教育的主体发生错位。“打工经济”于家庭教育而言,其对教育经费的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的负面影响则是直接导致家庭教育主体的错位。这些外出务工的年轻家长们,大多有些文化,是家庭教育的主导力量,他们也深知教育对家庭发展、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是经济压力迫使他们作出无奈的选择,即放弃了教育的大部分责任,而留守在家的老人则成了教育孩子的中坚力量,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化,加之年老体弱,精力不致。而且溺爱式的“隔代亲”往往还会纵容孩子滋长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的主体产生错位。这从上述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②家庭教育错位的呈现形式。一是保姆式管理。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被访的120个家庭中,在“您负责孩子的哪些方面”一栏中,大部分答案是“饮食起居”。在“是否过问孩子学习情况”一栏中,有近93%的回答是“偶尔问一下”,原因是“我们这么大年纪了,没文化。”这种保姆式管理无形中滋长了孩子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孩子成了爱的奴隶。二是放羊式管理。在调查中,“您与孩子的沟通怎样”一栏中,绝大部分的答案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一部分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以后,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与长辈的沟通就少之又少了,在被调查的280名同学中,“你对长辈的印象怎样”栏目中,有213人填上“他们太唠叨了”,其代沟更是显而易见。有些孩子迷上网吧、游戏,学会抽烟喝酒,还有个别早恋现象,而部分老人则担心儿女在外分心,影响工作,往往知情不报,在客观上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错过了挽救的最佳时机。“放羊式”管理成为老人无奈的选择,甚至是永远的痛。三是学业荒废,素质趋低。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没有实行寄宿制管理,学生每天在家的时间相对较长。由于孩子与老人有代沟不易相处,于是不良的习惯成了他们释放精力的渠道,失去了基本的约束力,更谈不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了。沟通的路一旦堵塞,教育的力量就失去了根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趋低也就不可避免了。问题之二:学校德育建设弱化与精神成长的软肋。(调查内容回放):在“班队活动开展情况”一栏中,选择“正常”的只有一个班,占总数的20%,另外四个班的选项分别是“不正常”“没有开展”。在“你是否正常佩戴红领巾”栏中,近95%的同学的选项是“正常”,在“你知道为什么佩戴红领巾吗”一栏,近87%的答案是“不戴要扣分”。在“你是否参加过入队仪式”栏中,100%的答案是“没有”。学校德育建设弱化成因:1、囿于理论层面,不能贴近学生实际。我们知道,理论的最大功能就是指导工作实践,可是当理论成为一种说教的内容,那么其功效则会大打折扣。上述调查内容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事实是那样令人震惊。这不是单一的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普遍性。把佩戴红领巾仅作为积分考评依据,让管理代替教育,让积分成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标尺。那么学生的精神成长又如何能真正实现呢?2、应试成绩压倒一切,德育地位矮化。目前,因高考制度的的影响,自上而下都在狠抓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考核评比中,德育建设成绩要么是“打和牌”,要么是权重轻,而教学成绩则独步天下。考评又是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利剑,这一状况就迫使校长、老师把着眼点放在应试教育上。“一白遮三丑”,一所应试成绩较差的学校,就是一无是处。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自然就被矮化了。问题之三:追求主课高分与全面发展的虚空。(调查内容回放)在“考试成绩分数公开吗”一栏中,100%是“公开”。“会排名吗”近40%的选择是“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是否有被挤占的现象”,有近85%的答案是“有”。1、追求主课高分是由主管部门考核导向决定的。现在江苏高考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上行下效,小学也就只重视这三个学科的考试成绩了,甚至发展到,毕业年级的考试成绩权重代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成绩。这样一来,就出现“我的眼里只有语、数、英了。”“考点”就是“教点”,为考而教。考试,这一原本是教学检查的一种手段,现在成了目的。当手段成为目的时候,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就不免泛滥起来,挤占常识技能科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幸的是,有不少老师也成了分数的奴隶,周检、月考、调研考……之后的排名,奖惩,以及与职称晋升、工资晋级、提拔任用等等,往往都是一票否决。分数就这样离功利近了,离良知远了。师生这一本是利益共同体的两个群体,一不小心就对立起来了。于是教学事故多了,减压的背后是加压。于是早7晚6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2、全面发展的虚空。由于上述原因,无形中“开全上足课程”这一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定就产生了动摇,音乐、体育、科学、美术等就有可能被打入冷宫,这些能激发孩子们兴趣的路堵塞了。没有学科课程的开全开足,哪有素质的全面提升,哪还有素质教育的开花结果!问题之四:师资配备失衡与部分学科教学质量的难以保障。(调查内容回放)三所学校中,两所村小55岁以上的老师占33%。12个班级无一名专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拥有26个班级的中心小学,同样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1、大部分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这在村小尤为突出。这些老教师大多是民办出生,后转为公办,他们知识底子薄,工作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身体状况较差,教育理念滞后。他们本该提前歇岗,无奈教师数量不够,只好勉为其难地继续他们的工作。2、学科之间不够均衡,专业化程度不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三所学校中,语文、数学学科教师配备基本符合要求,其中英语教师,村小显得紧缺,两所村小没有一名专职英语教师,更别说其他学科了。任教这些学科的教师也大多是兼课,其专业水准很难符合要求。问题之五:虚假专业成长与专业水平的滞后。(调查内容回放)三所学校有79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的占100%。具有专科学历的75.8%。本科学历15人,占18.9%。1、学历培训的潜在危机。如果单从数据上看,这是个令人满意的数据。可事实上呢?学历与学力等同吗?时下的学历进修有点变味了。一般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与测试也就是走过场而已,成人高考、网络考试等等已成为在职人员学历进修的速成方式。小团体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教师个人的学历进修(目前不仅局限于教育这个行业),由原来的知识型逐渐转变为职称晋升服务型。水平还是那个水平,学历变了,其他没变。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哪有学生素质的提高。2、教师的专业成长滞后。从学历进修的现状可以看出,基础水平提升的滞后不容乐观。一是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被调查的26名村小教师中,去过县城听课学习的16人次,到过县城以外学习的3人次,听过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上课的4人次。由此可见,乡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二是校本培训难以落实。其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相应的教科研培训人员,加之课务比较重,农村教师又大多是单职工,收入较低,大多还要去种田,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所以个人业务进修渐渐流于形式。虽然上级检查要看个人业务学习资料,那也只好临时抱佛脚应付一下,并没有坚持正常地业务学习。有调查表明,现在农村中小学每位教师每年阅读教育专著人均还不足一本。策略之一:建立家长培训的长效机制,致力形成教育合力。1、社区及学校要共同承担起这项责任。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复杂性,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社区及学校联手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本质上扭转家庭教育力量衰减的被动局面。在思想上首先要重视起来,认识到没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新农村建设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政府主导,学校主动,家长积极参与是进行家长培训的根本保证。2、培训形成机制,保证活动的效率。在政府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活动要形成系列,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①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⑤指导家务劳动;⑥与孩子沟通的方法;⑦指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⑧指导参加健康的体育活动。作为培训学校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动员那些留守老人参加培训活动。②建立家长培训的资料档案。③利用节假日,对返乡探亲的家长进行集中培训。④积极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将理论培训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家长参与的素质教育不会是完整的素质教育;没有家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会有学生素质教育的成功实现,如果仅指望学校完全承担这个责任,那么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只有形成社区、家庭、学校的合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成为可能。策略之二:融进时代主旋律,物化德育建设内容。1、在思想认识上的再定位。德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发展应与时代同步。没有德育素质的提高,决没有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改变一味重视智育,重视考试成绩的做法,要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因为对少年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实践,是有趣的活动,而活动更要富有时代特征。2、物化活动内容。所谓“物化”就是将道德素质的目标,落实在可操作的实践层面上。一是积极开展班队活动。新生入队仪式在开学后一个月内要精心组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有周密的计划性,活动组织要规范,有教育意义。二是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形成全员参与的浓烈氛围,为学生的道德培养及个性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三是延伸活动。将学校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起来,开展如“家务我能干”“我的感恩行动”“快乐做义工”等。四是建立活动的多元评价机制。开展“留下成长的脚印”活动。其评价方式应是丰富多样的,评价过程的参与也应是个人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有了德育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物化德育管理,融进时代的主旋律,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策略之三: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摆正素质培养的位置。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这本是个不须赘述的问题,可恰恰成了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不要把眼光仅仅落在语、数、英的考试分数上,更要把精力放在督查“开足开全”上。学校、教师要充分调动内因,有全面意识,课程体系意识。2、正确处理学科成绩与素质培养的关系。一是主管部门改变考评导向。不做考试成绩急功近利式的强行牵引;二是教师改变认识,着眼长远,改革考试内容,侧重能力考核。屏弃“唯一论”,主张“多元化”。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贯彻人的科学发展原则,素质教育的实施,才会有一个较为扎实的平台。策略之四:转变专业观念,调整充实专业队伍,保证学科教学的均衡性。1、变一专多能为专业精深发展。过去中师教育提倡一专多能。这已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化程度于各行业来讲,是衡量行业发展的标杆。教育也是一种行业,其对专业化的要求日益增强,试想一个教师无所不通,这可能吗?专业分工势在必行。2、政府主导,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教育的发展应该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诉求,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是举步维艰的。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近几年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其他高校相对较低,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似乎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才素质的培养不无担忧。农村专业教师的缺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还是按照过去25:1的老方法配备,师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由此可见,政策支持何等重要。改变教师专业观念,足额配备专任教师,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策略之五:教师专业成长变被动为主动。1、改变旧有的行政推动模式。一是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资力看水平。在职称评审、工资晋级、表彰奖励等方面,要轻学历,重能力。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学历培训的力度,由经济利益驱动转向服务教育发展。2、调动内在动因,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的内在诉求。一是增加广大教师学习的机会,在政策上、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让学习成为可能。二是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将村小纳入中心小学进行培训。制定学校、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三是积极开展竞赛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四是进行城乡结队帮扶,打造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永久通道。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也许源自一份调查报告的解读,总有它的偏狭之处,但一颗祈盼实施素质教育的心是热的。当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时,突然发现这不是很陈旧的话题么,一点新意都没有,是的,没有。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事实,一个看似陈旧的却着实沉重的话题——渐行渐远的农村素质教育。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