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没有现代学校制度,就没有基本教育常识
2014.01.28 19:0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最近我去哈佛大学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论坛上的发言值得思考。朱清时在发言中说,他对中国大学的问题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在他当中科大校长初期,他认为我国大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问题,为此,他曾带着考察团到美国的大学跑了一圈,将他们的教材一麻袋一麻袋地打包寄回,但后来发现,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授们根本没有积极性,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传统的思维上课,上那些自己熟悉的课,根本连课都不用备。后来,他认为这是人的问题,要把这些只有传统思维的人换掉,就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本土”人士基本上已经随着他们的退休,全部被有海外学历、经历的教师代替,但没想到的是,海归人士回国之后,很快就适应了游戏规则,还是关心课题、经费、成果,与他们在国外时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国内大学的问题,根本上是体制问题,如果体制不改革,就会出现“南橘北枳”的困境。对比朱清时校长的发言,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对于国内大学问题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教材、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层面。在教育部门和大学管理者看来,只要解决了教材的问题、课程设置的问题和教师队伍的问题,我国大学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为此,大家看到,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海外教材,甚至以课堂用全英文教学、用原版教材作为教改“亮点”;大量招募海归人士,有的学校明文规定,新进专任教师,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根本不考虑,可是,这些措施,似乎在现实中所起的效果甚微,大学生们对课堂的态度,还是“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引进的海归人士,似乎也和以前的本土人才一样,整天填着各种表格,申请各种课题,计算自己获得的学术“工分”。这些问题,都十分明显地发生在眼皮之下,并不需要多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但有意思的是,教育部门和大学,却对此存在“盲区”,总是回避这些问题背后的运作制度,还是继续以前的“认识”。笔者在美期间,就听到多所大学正在美大举招聘人才。而事实上,如果教育管理制度不变,这些人才很快就会如朱清时校长所说,忘记了他们在海外的求学经历与感受,完全采取符合现行行政规则的一套做法,包括北大的会商制度、拆除老楼等的决策者,有多少没去过海外,不知道国外大学中,这些做法是与大学精神违背、格格不入的呢?笔者看好南科大招募的海外人才能发挥作用,并不是因为他们招到的人才有多优秀,而是校方提出改革学校制度,给人才成长、施展才华以优良的土壤。能解释这种局面的理由,除了体制的力量,就是作为既得利益者,对体制的维护。那些有海外经历的学者,在当下无疑是体制的红人,而他们按照体制的规则行事,也无疑会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决策角度,做大学领导的,自然期待行政权力越大越好,不受约束;从学术角度,也自然期待自己获得的资源越多越好,哪管这种配置是否公平公正有利整个学术秩序构建。简单地说,就是“赢者通吃”。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促进大学发展,实际上迅速把海外人才变为利益共同体,更进一步加重了国内高校的问题。我不反对国内派大学校长、骨干去学习,但必须注意学习的具体效果。我国大学最应该学习国外大学的,应该是管理制度方面。要分析是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能尊重学生的权益,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保障学校的权力不是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而会体现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方的利益;让学者摆脱行政的干扰、利益集团的左右,能安心做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等。这远比花大笔钱引进原版教材、聘请海外人才重要得多。没有这些基本制度,在国外大学视为珍宝的图书,就会在大学豪华的图书馆里睡大觉,借阅率甚至为零;那些在国外大学有学术操守的学者,转眼就游刃有余地把教育和学术作为谋利的工具。当然,制度的学习、借鉴和改革,是十分艰难的。这实质调整的是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当前体制红人的既得利益。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制度改革很难,近年来的海外学习、海外人才招聘,就连大学自身也认为实际意义不大,前者已经逐渐变为公费旅游,后者逐渐变为政绩工程与形象工程。也于是,我国大学在国际化的战略与口号之下,频繁地做着国际化的动作,却越来越远离国际化,远离教育的基本常识,出现很多明显荒谬、水平低下的做法。对于要建设一流大学的我国大学来说,这无疑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意味。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