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钢琴男生药家鑫为何成为暴力杀手?
2014.01.27 17:11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从撞人到杀人!开车撞倒行人,不但不施救,而且六刀刺死受伤者——他是谁,为何对生命如此冷漠?为何会如此有恃无恐?近日,大家关注这一个叫药家鑫的大学三年级的男生。开车撞了一个人,他没有选择报警,也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用一种我们大家都无法理解的方式,从车里拿出刀,把这个受害人连刺几刀,杀死了……药家鑫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
  3月23日上午,药家鑫撞人刺死伤者案件,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法庭内座无虚席。除了双方当事人亲友外,许多媒体现场采访,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音乐学院等400余名大学生旁听了审理。庭审从9点45分持续到12点45分结束,法官宣布:此案经合议庭合议后将择日宣判。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驾驶电动车的张妙。药家鑫肇事后下车查看,由于担心对方“记下自己的长相”,竟然抽刀连刺被撞倒的张妙,致其死亡。近日此案在西安公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被害者留下幼儿,行凶者终落法网,两个家庭就这样被一起普通交通事故击碎!我们想:事发的时候,药家鑫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他怎么就由一个交通肇事者,变成了一个故意杀人的罪犯?
  2011年3月23日,上午9:30,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庭审现场,除了愤怒,被害人张妙的丈夫一度情绪失控,失声痛哭。他在妻子去世后,一度因病卧床不起,还要独自照料仅有2岁的儿子。
  在公诉人宣读公诉书的过程中,药家鑫一直流泪,当法官让他坐下时,药家鑫突然向受害人家属跪下,被法警拉了起来。
  在庭审最后陈述时,药家鑫说:“我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两个家庭,我和我的父母将会尽最大的努力赔偿张妙的家人,希望张妙的家人、父母还有孩子能好过一些。”这时他的声音开始颤抖:“我向受害人的家属赎罪。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愿意给张妙的父母养老,给他们当牛作马,请求他们的宽恕……”
学钢琴的大学生,为何成为暴力杀手  走出法庭,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俊荣面色凝重:“学校教育之偏、家庭教育之纵,恶果如此!药家鑫案虽属个案,但再一次敲响警钟,应该让所有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正常的教育、正规的教育,学会如何做人,而不是成为野兽。”一般人把人撞倒后都是把人扶起来,这是一般的道德底线。而药家鑫连这一点起码的做人的道德底线都丧失了,在对张妙行凶之后,药家鑫驾车逃逸,又再次撞倒两人,所幸并无大碍,并最终被拦了下来。药家鑫的疯狂让全社会迅速聚焦到这个有些文弱的年轻人身上。
  正如张妙的父亲讲的:药家鑫连个3岁小孩都不如,素质过差。
  而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是一位来自西安音乐学院的在校大三学生,并且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中规中矩,内向平和,从来没有做过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庭审现场,药家鑫的辩护律师向法庭提交的证据中,就包括报纸对药家鑫递交悔过书的报告,上学期间的13次奖励,被告人校友、同学、邻居为他求情的四份请愿书,请求法庭给被告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此时,被害人家属情绪激愤:“我们不看那个,那都是垃圾!”  从同学、邻居的评价中,他是一个文静、内向、学习好的好孩子、乖孩子;父亲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不允许出错,要求药家鑫凡事都要做到超出他人,尽善尽美;母亲对药家鑫则是非常疼爱,在她的眼中,儿子就是一棵永远向上的好苗子。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将自己人生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从他这个背景来看,他没有什么我们所说的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骄横。其实,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少数,望子成龙是父母的最大追求。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培养出来的这么一个孩子,他怎么可能就做出今天这么一个很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怎么去避免它?我们应当反思的问题是:孩子不成器或者成不了龙,又该怎么办?
  我们的孩子,可以成不了龙,只要孩子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在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境遇中,自由快乐的生活,他就是成功的,同时,这也是父母教育的成功。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不崇高可以慢慢转化,逐步追求,可耻则是越过底线,是十分可怕的。还以药家鑫为例,就在撞人的这一刹那,他越过了最后的底线。如果此刻他能够想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学校里老师,除了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好事之外,能够再告诉他:不慎或由于各种原因做了坏事,甚至触犯了法律该怎么办?即使如律师所言他是“激情犯罪”,也可能最终避免悲剧的进一步发生!
  反观现在的很多孩子,家长给他一个很好的家庭物质条件,让他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往往觉得已经塑造了一个有能力,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能够很有修养、很有礼仪的人。但是,孩子往往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缺失。
  我们常常说,音乐可以熏陶人的情操。但是这个事恰恰发生在一个喜欢音乐,而且钢琴已经达到很高水准的一个大学生身上。他既温顺,但是他同时又很暴虐。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他能进入到这个层面的话,应该说他心理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准,他能够知道一个事情的轻重。
  但是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不能理解: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为什么却出了这么一个结果?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药家鑫在成长过程当中,他心理的发展过程缺失了很多的东西。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哪些东西是必须要给的。过去,没有那么多电视,没有那么多广播,老人要孩子们一辈子都记着的一句话是:“咱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这句话,实际上代表很传统的我们行为底线的东西。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首先,要有这种底线: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从目前来看,这正是药家鑫缺失的很重要一点。
  在庭审过称中,药家鑫较为恐慌,多次提到“害怕”、“心慌”、“后悔”,并当庭向受害者家属下跪表示歉意。药家鑫曾对朋友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因为父亲小时候对他太过严格,打他,还曾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可见其父子关系非常紧张。弱势的孩子在强势的家长作风面前俯首臣服,可臣服的是表面,内心的叛逆性、斗争性等负面情绪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潜意识中沉积下来,养成了一种偏执型性情:顺从的时候,是羔羊;反叛的时候,是暴徒。人们不仅会想:如果药家鑫的父母能多给予一些情绪疏导和心理关照,循序渐进的化解他潜意识中的愤怒、报复性情绪,药家鑫就不会成为偏执性格的牺牲品;或者寻求心理救助,通过专业心理师的追根求源的疗愈,提升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将这种愤懑压抑当做心理升华的动力和机会,药家鑫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愈演愈烈。
  人们注意到,总结对药家鑫教育有哪些失误时,药家鑫父母的表述——  
  母亲魏某:“我们不该这么早给他买车,不该长期疏忽他的内心世界。对于他的极端、叛逆,我们疏忽了,没有及时发现、有效引导……这些是我们的失职。”
  父亲药某:“这个不肖子,他光着身子来到世上,却以残忍的行为毁了受害方,也掏空了我们夫妻俩的生命。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夫妻俩向受害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道歉了。”
  关于学校教育,《法制日报》记者曾问药家鑫:“你们有德育课吗?”
  药家鑫答:“有。但我考虑更多的是专业上的事和以后生活的事。”
  毫无疑问,这也是他对受害者痛下杀手的根源。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