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从“世界读书日”说读书
2014.01.25 12:0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从“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原创)◎文/编 乌江
今天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但我在思考今天有多少人读书了,平时又有多少在读书?我们老师又有多少人喜欢读书?我们的老师又带领着自己的学生读书了吗?

“世界读书日”是1995年1 0月25日———1 1 月1 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他的目的就是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并保护知识产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身边读书的人数越来越少。喜欢读点书的人就喜欢上网络,根本很少有人真正的去读纸质书。在自己身边很多教师根本没有读书的习惯,就算是每月的《今日教育》搁在办公室,几乎很少有几个教师去翻阅,即使阅读就是草草的翻翻而已;更别说放在办公室的小册子《读点经典》以及半月谈,读的人更少。读点书不如吹会儿牛,读点书不如上网打会儿游戏,读点书不如上会儿淘宝网。读书真的越来越离我们远了。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其中在教育界很多有名的优秀教师他们养成了天天读书的习惯。并且他们带领着自己的学生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为此在众多优秀老师影响下,我也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我知道一个教育人不读书是贫乏的,思想是空洞的。上起课来也是游刃不余的,非常的干瘪。迫使自己去养成读书的习惯。读本好书受益终生,多读书也是为了不问愚蠢问题。

难怪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讲过:“要想去俗气、去浮气,而增逸气,第一要读书,第二要读书,第三还是要读书。”尤其在当今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很低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空闲时,应该静下心来多去读点书。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请同行们不要等待,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朋友,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让读书永远不要等。很多教师认为读书没有时间,认为读书需要一定的地点。其实,我们读书无需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每每在办公室就可以,哪怕是读几分钟,读一小段,读一页也可。只要长期坚持,就能读很多书,积累很多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谈永康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写下了: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所以,我们读书想读就读,不分时间的读,不分地点的读。哪怕是出门乘坐汽车,火车也读,甚至上厕所也读。千万别抱着我有时间才去阅读,千万别等需要的时候再去读,千万别嫌读书迟了。现在就开始行动,现在就开始阅读。

让读书成为朋友。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蜡烛”“灵魂工程师”,我们就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我们的地位不需要别的的认可,此时我们就静下心来去读书。并且读书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从阅读中去走进大师们的头脑,走进大师的心灵,去净化自己的思想,洗礼自己的灵魂。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从而阅读中寻找到了幸福,寻找到了快乐。使自己生活起来也快乐无比。自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上起课来得心应手。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钱海荣老师在《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中谈到: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
故老师要有理想,要远离浮躁,要耐住寂寞,就要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在阅读习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李镇西老师《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中教育我们应有的习惯有: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会过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人文学科的价值是不可能过时的,不会被取代的。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顾名思义就是要养成天天坚持读书的习惯,随时随地都要读书的习惯。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
王云洁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法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

我想也是,一个老师要去征服学生,首长就应该博览群书,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上去下功夫。事实也是这样,大凡那些优秀教师的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是我们(自己非常惭愧)很多平凡老师所不及的。他们的大脑就像计算机的CPU一样,随用随取; 甚至与网络计算机一样,需要的时候用百度和谷歌一搜就解决各各样的问题。他们靠的就是平时充分的大量阅读和长时间的积累。知识需要不断的积淀,最终才深厚。即所谓的厚积薄发吧。所以平时就利用零碎时间去读书,方方方面面的书都去读,百无一害。现在吾在读书上略有点体会。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惟有这样,教师才能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去熏陶学生,去影响学生,去征服学生。教师把读书当成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你说一千遍一万遍要学生读书有效,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老师们告诉我们的学生: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老师们,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老师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去读书;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去读书;无论健康还是患病,去读书。去从读书中寻找乐趣,从阅读中感受幸福。
老师们,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吧!!!
附:世界读书节的来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选择4月23日是因为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许多著名作家如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的。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当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今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
   从世界各地来看,读书节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而且是最近20年的新风潮。不过,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的“西班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
   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世界读书日就来源于此。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