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教育能否使中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2014.01.25 01:14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黄永军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无论是《教育规划纲要》正式稿还是征求意见稿,对“战略目标”都是这样表述的。那么,教育能否带来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能否使中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考虑到“战略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在《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期间,我对战略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提出了一番认真的建议。认为,“战略目标”值得商榷,这三句话中恐有两句存在原则性的失当。 一是“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不是教育系统所能够承担的责任。对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表面化,不是人人都在学习、都有机会学习的社会就是学习型社会,关键是要回答和解决人们学习的动力问题;要回答和解决人们为什么要学、能否学以致用、能否通过学习促进自身潜能的发现、发挥、发展,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严格地说,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问题,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恩格斯说得好:“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关键是在社会上创设这种学习的需要,而不是创设大学,这才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含义,这样的学习型社会才是值得追求和有内涵的社会。我们已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迷途中走了良久。 二是,“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也不是教育系统能够担当的责任。《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所附的“人力资源强国”的解释是:“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充分、结构合理、效能发挥达到先进水平的国家。”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自身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使“人力资源总量丰富”、“结构合理”,但是,所学能否致用,能否“开发充分”、“效能发挥达到先进水平”,则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事等方面的制度直接相关,而这些社会实际环境因素更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所以,能否“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不是、甚至主要不是教育系统单独能够承担的责任。可再参见恩格斯那个观点及解释。 同时考虑到“教育现代化”包罗的内容过于宽泛,可以涵盖《教育规划纲要》的几乎所有内容,因而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激励作用恐怕不够有效。另外,这一表述还与后面“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有重叠。“战略目标”应是内洽的、自成逻辑的、有激励和指导意义的。认为:“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形成完备的学校体系和制度,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可靠的教育基础。” 或更符合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职责和发展定位。 但是,建议交上去无人理。所谓“无人理”是指建议交上去未见任何回响,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是没人回复你的建议——那时提交意见的人众多,我未奢望会得到直接回复;二是未见相关的、公开的通用性答复或解释,作为对公众特别是提出建议或意见的公众的一个哪怕是礼节性的交代;三是未见《教育规划纲要》正式稿的相关修改。 莫非这一建议真的不值一理?教育真的能带来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使中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如教育真能这样,哪怕超过了2020年实现了,那么,这个建议就真的不值一理。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