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高分低能是伪命题吗能力高了吗?”等等,因此得出结论:“高分低能是个伪命题”!高分低能真是伪命题吗? 何谓高分低能?据百度百科,即泛指在学校教育中,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在工作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且不管这一说法是否能准确地表述“高分低能”,但从百度百科给出的含义看,高分低能是一种特指的现象。笔者认为,简单地说,高分低能是指在教育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学生中存在着一些虽然考试分数很高,但很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都很低的学生。 若我们以分数和能力为二维座标,则可以将分数和能力的组合划分为四个象限,即高分高能、高分低能、低分高能和低分低能。诚然,对育人部门和用人部门而言,这四种情形或这四种学生都存在,只是各自数量多少的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也不少见,如:有学生就会读死书,除学习之外的事通常做不了;有毕业生各种证书虽一大摞,但基本上不能动手,能力与证书不匹配等。从上述四种情形看,高分的学生其能力有高也有低,低分的学生其能力有高也有低。换句话说,分数高不一定意味着能力高,分数低不一定意味着能力低。 既然高分低能现象确实存在,但为何“高分低能”的说法会受到质疑呢?又有哪些质疑呢?质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为将“高分”与“低能”捆绑在一起,会使人误以为获得高分的学生就是低能的学生;如前所述,“高分低能”只是指一种现象:高分不一定意味着能力高,但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力低,并不是指凡高分就一定低能。高分低能“捆绑说”并不成立。二是认为能获得高分说明学习能力很强,至少也说明获得高分的能力强,因而不能说高分低能;若说能获得高分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应试的能力,则质疑似乎有道理。但此能力非彼能力,“高分低能”中的能力不是指获得高分的能力,而是指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当然也有说法认为能获得高分就说明自立能力强。但实际情形是,自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长以“灌”、“逼”为特征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也能获得高分。与此同时,相当多的高分学生其表现出的自立能力并不强,如许多学生考入大学后随即表现为白天睡晚上玩、逃课、挂科,甚至沉迷于网络或恋爱等。三是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给高分的学生展示高能力的空间;现行的教育体制确实没有给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这只能说高分低能现象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育本身的错。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或提升的,没经过实践和创造检验的能力只能是潜能。教育没有给予学生高能力形成或提升的空间,学生又何来高能力呢?四是针对百度百科的说法,认为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是未来的能力,而把现时的高分与未来所需的能力扯在一起说不通。人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不分学习阶段、工作阶段的,否则国家反复提倡要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没有必要。人的很多能力不能等到工作时再说、再看,一个人错过了基本能力发展的最佳阶段,这些基本能力可能就难以发展或得不到很好发展。有一位学校领导讲了一个例子,某校近些年分配来的高学历的大学生有几十人之多,但运动能力都很差,该校只得在中老年教师中选人组成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排球队参加市教工运动会,而这三个队的平均能力都在45岁左右。类似的例子或情形在很多单位也都存在。这也说明,现行的教育只关注了学生考试的能力,而忽视了其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培养。 普通学校里能获得高分的同学,无疑是在学习上聪明的学生,至少也是适合文化课学习的学生,或者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说法是在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还不至于是天生就在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低能的学生。但为什么会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呢?如前所述,是教育体制带来的问题。心理学上将能力看成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注意这里说的顺利完成某一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或实践中生成、提升的,没有活动或实践,就无所谓能力。不能顺利完成某一活动,也无所谓能力,即使要说能力,也只能说是能力很低。应试教育也关注能力,但只关注人的短时记忆能力、认知各种题型的能力、熟练解题的能力、快速答题的能力等。它并不关注自立能力、道德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审美能力、健康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应试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应试能力上了,而刚才说的这些能力则得不到发展。这种现象在国内的学校中可能因人们缺少比较并没有看成问题,但在美国可就引人注目了,美国师生常常这样评价中国学生:会考试,但发现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则很低。再进一步看,中国近二三十年各地出现了上千的高考状元,但似乎这中间并没出现创新能力特别强的人才。同样,中国获得奥数金牌的高中生不少,但也没听说他们有谁在日后成为了国际数学领军人物。从这一点上也说明,高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 人们关注高分低能的现象并不是指责学生,也不是草率地将高分的学生贴上“高分低能”的标签,而是透过长期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揭示现行应试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即重知识轻实践、重书本轻生活、重分数轻能力等。因此,高分低能不是伪命题。 中国要在2020年基本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从现在起,其人力资源体制要从“文凭本位”走向“能力本位”。而“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体制则首先需要教育从“分数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简言之,只有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中国的教育才能避免成为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千百万各种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强的人才来。![]()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