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教研员应当成为五台高手
2014.01.25 01:1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作者:庄稼汉/教研员是指教学研究机构中从事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研究的专业人员。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教研员队伍,对于较好地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帮助教师较好地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作用是不可或缺也是无以替代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从核心理念到培养目标、从课程结构到教材体系、从教学方式到评价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研员必须顺应改革形势,认清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深受欢迎、作用明显、与时俱进的“五台高手”。
  统观全局,登得上“高台”。虽然教研员并不是什么“官”,也没有什么“权”,但由于是某个区域内的“学科专家”,在选用教科书、制订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能等方面的导向、影响、制约作用还是很大的。有人问一线教师:“在教学问题上,你最听谁的?”选项有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多数教师的答案是教研员。教研员的这种特殊地位,就要求他应当统观全局,登高望远,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总体构架和实施策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对本学科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教研员必须清楚为何教(学)、教(学)什么、该怎样教(学)、教(学)得怎样。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高屋建瓴,遵循教育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与一线教师一起推动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专业引领,站得稳“讲台”。教研员大都是从学校的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有相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加之见多识广,注重理论修养,由此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然而,新课程的实施,把教研员推到了与教师的“同一起跑线”上,而且“讲理论比不过大学教授,论实践又不如一线教师”,教研员顿时失去了“话语权”,昔日教研活动的“主讲人”变成了“召集人”。诚然,把教学研究的主体地位还给一线教师,让广大教师不再迷信专家,不再被动接受,不再消极等待,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研工作的目的所在。但是,在大力推进教研方式创新、加快建设校本教研制度的今天,教研员还要不要上讲台作“主报告”?还要不要发挥在区域教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教研员更应当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政策、学习理论,还要向一线教师学习,向同行学习,要善于把先进的理论解读为“普通话”,把实践中涌现出的鲜活的“珍珠”编织成美丽的“项链”。可以说,教研员只有站得稳讲台,才能真正发挥引领教师、指导教学的作用。
  交流共享,搭得起“平台”。教研员周围有一群术有专攻、各有所长的教师,他们是学校教学的中流砥柱,也是搞好学科教研的骨干力量。教研员要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唱主角”、“展才艺”,鼓励教师发表不同意见并展开讨论,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事实上,一线教师最佩服“比我出色的同行”,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家指导下的同伴互助”。因此,搭建多种教研平台,促进教师的交流、合作与共享,是提高教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规范公正,把得牢“擂台”。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这种竞争还相当激烈。组织一些教学类评比,如教学论文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等等。还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竞赛,是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热情、提高教研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此类活动的结果,除了活动的主题要恰当、设计要精巧、组织要周密之外,严谨的标准、规范的程序、公正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对教研员来讲,不同的学校和教师“手心手背都是肉”,“强势的”需要依托,“弱势的”应当扶持,因此就必须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精神境界,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更要有公平公正的处事作风。
  助师成功,耐得住“后台”。许多事实都可以证明:一位好的教研员可以带出一支好的学科教师队伍,进而在这个学科就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然而,教研员不属于“一线教师”,在评选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以及评先进、晋升职务时一般得不到“倾斜”,有时还要被“从严掌握”。因此,教研员一定要有助师成功的奉献意识、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把教师的成长看作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把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当作是自己最好的回报。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