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薄弱学校:改薄易创优难
2014.01.25 01:1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改薄创优是改造薄弱学校创建优质学校的简称。何谓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是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达标学校或优质学校而言的,指在一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或不达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低下的落后学校。根据导致薄弱学校的主要因素不同,薄弱学校可分综合性薄弱学校和某一方面的薄弱学校,某一方面薄弱学校又可分为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师资素质薄弱学校、教育管理薄弱学校和教育质量薄弱学校等。何谓优质学校?当然就是办学条件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教育管理好和教育质量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高的先进学校。改薄创优就是通过扶持、改造将薄弱学校建设成为优质学校。

通常,改薄创优的做法有,一是倾斜,即在政策和财力上向薄弱学校倾斜,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或师资队伍素质迅速得到改善;二是帮扶,即指定重点名牌学校帮助扶持薄弱学校,重点名牌通过输出管理资源代为或参与管薄弱学校,或通过输出师资帮助扶持薄弱学校;三是兼并,即由重点名牌学校将薄弱学校兼并,兼并后的薄弱学校成为重点名牌校的分校或校区;四是集团化,即以重点名牌学校为首成立教育集团,将薄弱学校作为集团成员纳入教育集团管理。
怎么看待改薄创优主要取决于要改什么薄和创什么优。如果改薄主要是指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构成,或按照上述改薄的做法或倾斜或帮扶或兼并或集团化,那么改薄的目的则很容易达到,改薄的任务则很容易完成。现在很多地方就是这样迅速地把薄弱学校改造成了办学条件达标的学校。如果创优主要是指改薄后的学校迅速提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质量,那么创优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可能许多人会这样认为:既然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了,那么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当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但是不是水涨船高呢?不一定。什么原因呢?
以中考为例,假设一个地区的中考学生人数是一个常量,重点品牌高中招升人数也是一个常量,那么该地区能升入重点品牌高中的人数也将是一个常量。即使该地区的所有薄弱学校都改造完毕,也不会使重点品牌高中的招生人数增加。一个地区的薄弱学校都被改造了,当然该地区的教育质量会得提高。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只是表现在这个地区的中考平均分、合格率得到提高,表现在升学竞争上更激烈了,而该地区对重点品牌高中的总升学率不会因此而提高。这样说吧,假设某地只有一所优质学校,然后通过改薄将该地区的所有其他学校都办成该优质学校的分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幅增加了优质学位、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但该地区的重点品牌高中招生人数并没有增加,其总升学率仍然不变,就是说以前该地区总的升学率与现在只有一所学校的升学率是相等的。
对升学教育而言,当其他教育资源相当时,影响升学率高低或升学人数多少的主要因素则是生源。好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生源谈升学教育便没有底气,谈也是白谈。笔者认为,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生源是第一资源。这就是为什么重点品牌高中有优先录取优质学生资源的权利和小学、初中将每年的招生折腾成生源大战或通过收择校生而将招生演变成“掐尖”之战的原因。
但改了薄的学校并不具有那些历史上已成为优质学校对优质生源所具有的“洼地效应”和“掐尖”的资本与能力。如某地有十所省一级初中,但为择校生所追逐的却只有其中2-3所,如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择校,优质生源的“洼地效应”十分显著,其他的省一级初中基本上沦为二、三流学校。
综上所述,改薄只涉及改变投入政策,所以将薄弱学校改造成为达标学校并不难;但创优即在升学人数多的学校即为优质学校的概念中则难得多,因为这样的创优涉及到学校是否拥有足够支撑作为优质学校名声的优质生源以及由优质生源所决定的升学率。因此,也可以说,薄弱学校改薄其实不容易,即使办学条件、师资队伍都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不具备吸引优质生源的“洼地效应”,改薄了的学校还是会很快的沦为优质生源稀缺和升学率低下的另一类型薄弱学校。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