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孩子的哪些品质不能忽视
2014.01.24 22:2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育思路明显出现偏差。大力倡导培养孩子的个性,充分地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似乎都没有错,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仅没有开发出创造性,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反而丢弃了学业?从初中到高中,日复一日地玩得天昏地暗? 本人认为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背弃了原来倡导者的初衷。孩子是要有快乐的童年,但能以牺牲孩子的前程为代价吗?问题出在哪里呢? 第一,我们是否在大力倡导尊重孩子个性的时候,忘记了也应该教育孩子平等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特别是应该尊重长辈?看看现在中小城市以下的那些占绝大多数的学习比较平庸的中学生吧,他们在家长、亲戚朋友面前,要多自尊有多自尊,对长辈爱搭不理,对家长的话敷衍了事是好的,对父母瞪眼、怒吼应该是家常便饭。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也是批评不得的。要么对当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照做不误;要么当场顶撞,甚至恶语相加;更有甚者,要动拳头了。 是否他们此时只想到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而从来没想到同样应该尊重、了解、理解家长和老师? “个性”的阳光现在已经完全遮盖了“长与幼”。这样的孩子,心里已经没有了“尊敬长辈”这个词。 第二,我们是否在倡导尊重孩子兴趣的时候,忘记了生存更需要“刻苦”“勤奋”一类的词汇?看看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日复一日地吃喝玩尔后孩子,当教师我都心痛。不知这些孩子的家长如何忍受得了一个人年复一年地玩乐、享受。我可以理解孩子的玩皮,理解他们的一时冲动,但对这种“混日子”是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不知他们如何打发自己同样的每一天每月,甚至每一年? 在这些得到充分“尊重”的、能够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快乐童年的孩子的字典里,恐怕不会允许有“吃苦”这类词汇。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为什么非要让我们吃苦? 如果做一个这样调查,不知是否能说服这些孩子:目前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多少是从小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没觉得苦也没吃过苦?相反,那些经历过大苦在难的成功人士又占多大比例?我想,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我有时设想,如果免除这些特殊学生学数理化的任务,给他们开设一种“创业课程”,教学形式以案例为主的,选择有关“致富”、“创业”方面的真人真事,这些经典的创业案例,也许会调动起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难度更大。 第三,在我们倡导快乐的时候,是否忘记了教育学生“学会担责”是人生的重要一课。责任意识的缺失,恐怕是当今时代“啃老族”的主要病根之一(据可靠调查,目前这部分人已占65%)。他们不用考虑自己都是中学生了,应该为家庭承担些什么,为父母承担些什么;他们也从不考虑父母老了的时候自己去依靠谁,父母又该依靠谁;至于自己将来干什么那更是以后的事,根本懒得去想。 小时候真的没必要让孩子有那么多负担?也许我们也应该相信“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小时候我们想让孩子有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有这些要求? 上大学时?恐怕他们根本没有这种机会。 读技校时?玩的劣根性是很顽固的,能在这时候“刻苦”起来一是改习惯难,二是基础知识没学好,学习本身困难。想改谈何容易? 参加工作后?大学生找工作都难,他们会有多少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差一点的工作肯定少不了吃苦,一旦受不了自然回家靠父母了。理由还满充分:谁叫你们没本事,不能给我找个好工作? 第四,在我们强调快乐的时候,是否忘记了告诉孩子真实的生活是残酷的?有人说,我们没必要让孩子过早地体验生活的艰辛。那什么时候合适?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还是遭人白眼的时候? 如果没必要让孩子早早体会生活的艰辛,日本人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的“送孩子下乡体验生活”是在折磨孩子?西方人强调的“男人应该保护女人”,两三岁的男孩子出门在外都为母亲开门;到超市买东西,母亲空着手走在前面,孩子们大包小包地跟在后面,难道就没有母爱? 理顺一下,我们的教育中有哪些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东西被我们丢掉了?或者在教育中不太重要了? 吃苦耐劳; 勤奋学习; 尊敬长辈;尊重老师; 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