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对高中校长岗位的阅读思考
2014.01.24 19:3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新学期伊始,我被组织选拔任命为县城普通高中校长,从工作了十几年的初中校长职位来到了这个全新的岗位上。为了不辜负组织、社会、家长的重托,我在工作之余,潜心研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谰、毕田增、朱永新等先生以及国外教育家的十几本教育理论专著(见文后附录)来寻求我的工作中心定位。  对高中校长职责的总体思考 通过大量的阅读研究表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并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多维的探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研究型”和“专家型”层面上,其基本素质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贵的创新精神。①教师专业素质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校长这个角色起到了关键作用。校长是一校之魂,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魂,这个学校就没有精神和活力,没有所需要的一切。校长应有人格魅力,应凝聚全体教师的力量和智慧,能让每个教师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校长的带领下,为负潜能的调动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教师不再只是技术、理性主义观点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和技术人员,而是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和反应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打造一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双主体育人的教师队伍②,便成为学习型学校建设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教师学习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校本学习与培训能否科学而合乎规律开展的基础性研究。校园环境也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高品位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教育工程。  对校长核心作用的思考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在这里加里宁说的是教师同样适用于对校长的评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一个个的教师聚集在学校,而校长便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聚集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更离不开校长的统筹。  校长应该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就像指挥战斗一样,校长就是学校的最高的指挥官,能不能打一场漂亮的“战役”就看校长能不能把全校师生的目标统一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上。校长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并完成这样的使命,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即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心,就不要来做教师这一行,对一个校长的要求,应比一个教师的要求更高一层。必需具有一种奉献精神乃至一种献身精神,社会的本质取决于学校的质量,学校教给孩子的一切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精神风貌。  校长应该珍惜学校的名誉,作为一个校长,如果他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的话,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维护他。而学校的声誉又取决于校长的声誉和形象。如果每个校长都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话,他的工作尽管十分艰辛,但同时又十分崇高。  校长应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理想是产生奇迹的源泉。很多着名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当杰出校长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不想超越自己的校长更不是一个好校长。校长的理想不仅是个人的理想,他必须把自己的理想作为教师的理想,自己的志向作为教师的志向。管理学中有一关键词叫作“共同愿景”。《第五项修炼》中有一项修炼就是构筑“共同愿景”━━就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达到的境界,让全体老师、学生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踏踏实实去追求。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校长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为校长来说,宽广的胸怀十分重要,因为校长的宽容,校长的大度,将决定是否能容纳最优秀的人才。首先体现在能否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办北京大学提出八个字:“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行,但只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不行。作为一校之长,在宏观上应该对学校提出一些统一的目标和指导性的意见,但宏观的蓝图要变成具体的现实,恰恰需要每一位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有宽广胸襟的校长,一定是善于虚心向教师学习的人。一个校长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过教师,向教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绝不会降低校长的威信。许多优秀校长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
校长应该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争取领导的支持很重要,所以首先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主动建立联系,争取支持;第三要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让学生与社区的居民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第四要善于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之间关系往往很紧张。其实竞争并不妨碍合作,而是在竞争的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学校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是既做对手,又做朋友。
校长应该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具体而言校长应善于组织教师读名着,学理论,要努力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有条件可联系高校办基地做实验,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校长组织教育科研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带头从事教育科研。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真正优秀的校长,同时又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追求者和成功者。  中国教育正在走向新未来,而走向新未来的中国教育呼唤着一大批教育家。未来中国的教育家不会在书斋里诞生,不会在象牙塔里诞生,只能在教育第一线中诞生,首先应从无数优秀的校长中诞生。  对员工的潜能调动的思考
学校不仅仅是校长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校长要特别善于为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发展的前提正是教师有没有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演到位,把教师推到前台,让教师做主角。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里是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每个人在自己的具体岗位上都是主角。校长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老师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老师都拼命去工作。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关键在于外部环境能否宽松,人心是否凝聚,以及是否具备了给其施展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 创造出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他看来,老师最大的成功与最大的快乐都在于学生超过自己,值得自己崇拜。同样,学校要发展,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高明的校长并不怕教师抢自己的“风头”,相反,他总是鼓励每个教师去冲击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着书立说,成名成家。要让教师成功,前提是要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才会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创造他所需要的成功条件。让每一位工作的教师,有一种幸福感,发自肺腑地产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激情,这种激情会使其事业走向成功,同时这也是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源动力,是树立典型,树立标杆的根本之举。  对校本学习与培训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  1.校本培训的原因及背景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终生教育的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成人学习应不同于在校青少年的学习,成人学习应以问题为中心,应与本职工作密切结合,学习效果应能改善工作效率。现行的教师培训则基本照抄职前教育的做法,把灌输知识作为第一任务,由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校本培训的价值。  新课程走入学校之后,既是对教师的挑战,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围绕新课程的不断全员培训势在必行。如何应对教师的全员学习,校本行动是首选的途径。“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蓬勃兴起,是“校本培训”实践摸索和理论探索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校本培训的本质特征 ⑴教学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行动研究其主要特征为:①教师的主体性,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教师可以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而提高专业水平;②研究的实践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发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③研究目的的行为指向性:行动研究是通过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行动中展开,始终没有脱离教育的情境。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作为检验行动质量的标准,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④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教师的行动研究基本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再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整个研究过程紧紧贴近教学过程。  ⑵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一体化。校本思想,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学习离不开研究,研究也是一种学习。在校本这一理念下,教研与培训在校本的基础上融合在一起。  3.开展校本培训的价值 ⑴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办学理念的落实。校外培训很难顾及各个学校不同的发展状况。只有学校组织校本化的培训活动,才能有意识地围绕学校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以落实办学理念的具体问题为中心来进行。⑵校本培训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只有在问题的解决中才能求得学习的结果。⑶校本培训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⑷校本培训有利于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的主战场是在校内这里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不认识这一点就会使教师觉得,学校只是自己辛辛苦苦工作的场所。校内可供教师教育的资源非常多:每日每时遇到教学中的问题,某班某个学生的问题,优秀的教师教学,甚至失败的教学都是教师发展的契机。  4.注意克服校本培训的局限校本培训容易产生轻视理论的实用主义的倾向这可能损害教师发展的知识基础,尤其对教师理论修养的层面有负面影响。另外校本培训基本是在学校内进行的,所以很难摆脱生态局限的困扰。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一种途径,而不是“惟一”的途径;校本培训有诸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全能”的,也有着一些局限性。必须树立校本培训与教研是整体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把它置于一个合理地位来看待。  对学校文化氛围的思考 一座高品位的学校,应该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学校总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因此校园首先应该是孩子们心中的花园和乐园。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崇尚自然同时以人为本。  所谓“校园文化氛围”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从而产生“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的进取精神。二是设置校园里的“硬性”的文化标志。三是结合各种特殊的日子举办各种活动。四是多开展一些展现师生才艺的活动。  校园文化氛围是一所优秀学校整体素质和办学能力的直接体现,它是在完备的软件系统的支持下而显现出的一种硬件系统的完善程度。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有赖于上面所提的诸多方面的发展,其也便成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的重大工程的巩固之举。  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以一线为主,多线为辅的模式已愈显清晰。紧扣校长为一校之魂的前提,全面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针,打造知识型、技能型、情意型稳定而全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千秋大计,是教育者理应从己入手的万代益举。  当然,以上思考还需经过实践严格检验,这是不言自明的常识。我校与之相关的各项举措正相继出台,我决心通过艰苦的努力,让举措变成现实。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