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应试教育是一个黑洞文/周新桥 天文学上有一个神秘的黑洞理论认为: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不仅用来描述或解释这类自然界可能存在的神秘现象,而且其含义常被引申,如人们把这种吸噬力无比强大或无法摆脱的现象或命运称为“黑洞”效应。黑洞效应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在教育上,如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就是这样一个黑洞。 作为一个教育黑洞,应试教育的黑洞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被应试教育所吸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方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了重新论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3.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美”不仅是开展音乐美术教育活动,掌握音乐美术等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审美意识和能力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显然,在教育总方向、总目标和总要求上,应试教育与教育方针的规定是格格不入的,应试教育几乎吞噬了教育方针的全部内容。 二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被应试教育所吸噬。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教育界的教师、学者和行政领导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经过若干年的争议和理论探索后,党和国家从面临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的当今世界现实以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于1999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教育政策。《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然后,十多年过去了,《决定》所要求、所强调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今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应试教育依旧一统天下。 三是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命运。2001年,随着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称《纲要》),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新课改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纲要》颁发至今已近十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课改如期进行,如制订了新课标,新编了教材,设置了综合实践课程,尝试进行考试改革或教育评介改革等,但无论是新课程培养目标还是课改的具体目标远未达成,中考指挥棒和高考指挥棒仍强有力地指挥着基础教育,全国上下依然闻“考”起舞。 还不仅如此,许多可用作校内外教育和学习的优秀文化经典、具有优秀学习潜质的学生、具有成为教育家潜质的教师和校长等,也都被应试教育这个教育黑洞无情的吞噬掉了。 简言之,应试教育是一个黑洞。只要这个巨大的教育黑洞存在,优良的教育传统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等,就都会被这个黑洞所吞噬,甚至,在2010年年中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所规定的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会遭遇可望而不可及的命运。因此,破除应试教育这个黑洞,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场攻坚战。![]()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