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关于推进学业规划教育、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案
2014.01.24 15:1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张恒亮/提案事由: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我们比较深入地调研,特提出推广学业规划教育的建议,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什么是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及其他发展要素)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专业和学校),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和资金)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规划通过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升(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与日常化,升(求)学决策是指中学毕业生(求学者)在升(求)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以确保考入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它一般以填报升学志愿的方式体现。而学业管理则是通过学生对自己每学期、每月以至每天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职业或事业目标。
  二、学业规划可以避免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难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从人才供应方学生来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年填报中(高)考升学志愿时,绝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分数选择学校,尽量上所谓的重点和名牌学校,对专业的选择更多的是道听途说、盲目随大流,其结果到学校后才发现所学的专业自己不喜欢,没兴趣,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乐观。想换专业,又受到太多的限制。其次,更为关键的是,许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学专业,并考虑未来的就业制定具体的大学学业规划,而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随大流地学习四年,毕业后学无所长,加之本专业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于是陷入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按照学业规划理论,学生的求学即通过学习成长为市场需要的人才为人才的生产过程,而毕业后的求职则为人才的销售过程。那么,目前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首先在生产环节没有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加之毕业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这种人才的产销脱节必然导致人才的滞销(大学生就业难)。而学业规划则指导学生在填报中、高考志愿,选择专业、学校时,就要瞄准未来的就业作出科学决策;同时,在求学时,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学校的教学计划,而应该以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为基础,制定适应自己未来就业目标的、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并通过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业管理以确保学业规划的完成。如此才能生产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以销定产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常识,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人才,也应当有以销(求职)定产(求学)的常识。这一常识就是学业规划。即在求学时就要瞄准未来的就业来筹划和安排学业。
由此可见,通过学业规划,能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毕业后比较顺利地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因而在根本上规避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
  三、学业规划可以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开辟新的市场需求
  通过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学业规划一般包括了如下内容:
  1. 认识学生自己的发展要素(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
  2. 对未来的可能从事的各种职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便于确立志向;
  3. 对未来人才市场供求趋势的判断及把握;
  4. 对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具体关联关系的把握;
  5. 对国、内外各类学校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资料搜集及实地调研;
  6. 对全国各地招生及志愿填报政策的研究及分析;
  7. 对根据分数如何选择学校有相当的研究和判断;
  显然,以上工作让中学生及其家长包括中学老师都是无法完成的,它只能求助于从事学业规划研究与咨询的专业人士,即学业规划师。另外,根据多年的研究及咨询实践,我们感到,目前的中学毕业生及家长对升学志愿咨询服务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他们十分渴望在填报升学志愿时,有专业人士指导他们科学决策,以确保他们考进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进而学有所成,毕业时能顺利就业。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上海、四川、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相关的机构及个人专门从事学业规划及升学志愿决策的研究及咨询服务,他们在高考、中考填报志愿时,通过实行一对一咨询服务,初步满足了广大中学毕业生及家长对该项服务的需求。这也就引出了一项新的事业,即学业规划咨询业。
  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参加过高考,填报过志愿,对学业规划的相关知识有一定地了解,他们只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及学习,就能很快地成长为学业规划师或助理学业规划师,指导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以避免重蹈他们过去的覆辙。比如,今年2月17日,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已经有大学生通过注册企业从事学业规划咨询业,据该企业成员冯全双透露:他们把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选在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同时还有考研志愿填报咨询,专业测评,学业规划等业务。而这一类工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知识含量的职业,是真正适合于其发展的知识、智慧密集型产业。
  这一行业不仅能吸收大量的文理科(哲学、经济管理类、教育类、历史、中文、法律、新闻、数学、物理等)大学生直接从事学业规划的研究与咨询服务,还能带动行政文秘、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等专业的大学生在该行业的企业中就业。
四、学业规划事业的社会价值
目前,对于教育市场的需求方、人才市场的供应方的主体——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选择不同学业以成为各类人才的权利,也就是学业规划的权利。于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考高中、上大学成为研究型人才,还是读职业中学成为技术型人才。他也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经济情况决定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业,还是边打工边学习,或是先打工后学习,等等,以避免在进行学业时在经济上陷于绝境。作为教育的需求方(中学生及其家长),如果其中的大多数都具备了学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他们便能实事求是的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业以成为某类人才,从而实现了他的所学与其所长、所用的统一。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而成功就业。而对于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及其家庭,他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比如先打工后读书,或者边打工边学习,或者借贷后再读书等等),使自己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在生存上不至于陷入困境,并确保自己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又如果通过学业规划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那么基础教育将实现真正的回归,就是为了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基础,进而顺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此形势下,初中毕业生一般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的选择学业,而不是盲目笼统地都去考高中上大学,那么作为教育供应方的学校(尤其是旧观念下的重点学校)还能收取那么高的学费吗?不会了,没有了畸形的供求关系,学校自然就不可能收取高额的择校费。而招生腐败也会大大缓解。人们也就不会为上重点学校去走后门了!同时,学生也就不会为考取重点学校整天一味地读书,其学习负担也会随之减轻!再则,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是不同的,有的长于理论思维,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则是运动天才,于是一部分去考大学成为研究性人才,有的选择职业学校成为技术人才,有的则成为运动学校的学生,等等。那么,我们广大的职业院校就不会招不到学生,同时,社会对技术类人才的渴求也会大大缓解。而作为各类人才的学生也终将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
 提案建议:推进学业规划教育的政策建议
 学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四方联动,共同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对其人生有着重大影响的规划和管理活动。其中,各初、高中学校都应该在其教学计划中开设普遍性的关于学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引导中学生树立学业规划的观念、掌握学业规划的基本方法。家庭要通过生活及学习的实践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协助学生树立职业及人生理想。为学生中学毕业时的升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社会(学业规划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认识职业、发现及拓展兴趣、爱好的场所及条件,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地个性化学业规划咨询服务,政府则从宏观上对学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社会领域学业规划师职业标准的提出、学业规划咨询业的市场规范、定时发布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分析、预测报告等方面承担责任。
  目前建议政府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学业规划事业的发展:
  1、 大力宣传学业规划的观念与方法,让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认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地考高中、上大学,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在中学毕业填报升学志愿时,在大学专业学习时,灵活机动地决定学什么、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怎样学等等。
  2、 在整个中学(初、高中)阶段开设学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学业规划的观念、方法,认识职业,发现、发展兴趣,为毕业时的学业规划做好准备。组织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目前可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设相应的选课指导(学业规划)课,因为高中学生的选课就是在规划自己的学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可以学业规划为核心进行开展,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己、认识职业等两个方面。即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来认识不同的职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天分等内容。
3、针对高(初)三家长的升学指导及高、中考志愿决策培训。高(初)三学生学习紧张,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掌握升学决策方面的知识,家长在学生升学时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他们阅历丰富,社会经验多,对职业发展有一定见解,通过对家长的培训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帮助高(初)三学生在升学时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4、教育部与人力资源部配合调研未来人才市场的供求态势,然后在每年的4、5月份公布,为当年需要进行升学决策的学生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及情报。
5、教育部与人力资源部配合调研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后也在每年4、5月份公布,为当年需要进行升学决策的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情报。
6、学业规划教育也将产生一个新的职业:学业规划师,即专门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因此建议政府研究制定学业规划师职业标准,尽快发布学业规划师职业资格,从而为专业人员规范地服务于学生奠定基础。
建议人:张恒亮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