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黄永军/北京大学自去年搞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及舆论关注,今年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数量由39所增加到161所,扩充了122所,遍布省份由去年的13个扩展到今年的31个。而之前背后众多中学申请这一资质,直到后来从全国范围确定下来上榜的中学,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报道称,上海的同济大学最近表示也将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该报道还认为,“可见这种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方式逐渐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我自去年北大开始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已经存在的一个担心是:若再有N所高校也搞“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会在全国、特别是在中学间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进一步的问题还有,哪些高校有资格、有权力可以挑起全国中学的推荐资格争夺战? 北大有权可以这样做,全国任何高校又何尝不可以这样做?毋宁说所有高校都这样,就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高校搞中学推荐,会在全国中学、高校、整个教育界、以至全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高考制度确实需要迫切改革,北大果敢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可嘉。但高考改革需要尊重科学,尊重现实,要顾全大局,不能一意孤行地追求乌托邦式的理想,名声显赫更应低调谨慎行事。 不仅有一些高校已在尝试进行推荐、联合自主招生等多种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更有众多的省份也在纷纷自搞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打破“唯分录取”尤引人关注。不唯高考分数而依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录取依据,这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改革取向。但是,录取本是高校事,各省的录取主张如何让遍布全国范围的高校接受、对接?一些省还搞让中学提供考生平时成绩作为高校录取参考,但各中学如何公平呈现考生平时成绩,不同中学办学水平的可比性如何把握,以致高校如何实际参考等问题的处理则尚未可知。 说到底,高考制度方案的总设计应由国家统筹进行!没有科学有效的国家统筹情况下各地各高校的高考改革的尝试,必呈现要么低效、要么混乱的局势。当前各地各高校纷纷探索高考改革而方案又多带有不彻底、不到位的痕迹的情况说明,国家统筹已是迫在眉睫!不仅为了录取依据与录取工作有效对接需要国家统筹,为了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公平性、安全性,为确保命题的成本、质量、效益,以及为了制定科学、公平的录取原则和依据,也都需要国家统筹。国家应努力创建科学高效的考试制度,既体现考试目的需要,又力避全国范围重复、冗余的工作,避免各地各高校由“好意”铺垫的学生、家长和中小学的噩梦,避免制度性的巨大资源浪费;还应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录取制度环境,激励和保障高校圆满履行在录取工作中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并同时明确和保障考生的正当权益。没有及时、科学的国家统筹,各地各高校的探索将可能极其低效、混乱。 ![]()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