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14.01.16 22:0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也办起了学校,小鸡、小鸭、小鹰、小兔、小山羊、小松鼠……都成了森林学校的学生,他们为此兴奋不已。为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学校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游泳、飞翔等课程。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鸭要求退学,因为除了游泳之外,其他课程全不及格;接着小兔子也要退学,他说,游泳课差点让他丧了命;小鹰也不愿再上了,他说无论怎样努力,跑步总是倒数第一……最后,所有的学生都退了学。
  美国《飞向成功》的作者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这个童话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
  像上述寓言故事中的不同小动物一样,现实中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也不尽相同。但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中,却往往忽视孩子们的这种个性差异,错误地认为孩子们都象工厂的标准件一样,让孩子适合我们统一的教育,这无疑是干着“让兔子学游泳”的傻事。这种“让孩子适应教育”的结果,就是让本该翱翔蓝天的雄鹰,成了跑步的倒数第一,让本善奔跑的小兔,命悬泳池……
  一百个孩子,一百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每个教师要认真领悟《纲要》精神,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摆脱“让学生适合教育”窠臼,认真观察、了解、研究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唯如是,才能使孩子在教育中自由地呼吸,才能真正激发起孩子的天性活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才能“考”出教育者想要的“优异成绩”,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要做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转变两个观念。一个是“唯分是举”的评价观,一个是“木桶式”的“全面发展观”。
  传统的学生评价评价无论是百分制还是五分制还是所谓的等级制,其核心都是而且这种量化量化制是分数,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过去我们的教育是拿“模子”套胶泥。模子是固定的,不论胶泥形状如何,都要放进我们教育的“模子”。这样的模子,只适合于软软的胶泥,若遇砖头石块,则只能硬砍死砸,消其棱角,让其适应之。实在“顽固不化”者,自然就被淘汰之。适合学生的教育,正好相反,是要先看学生的天性潜质,然后顺应其天性其教育。是龙,就任它海中畅游,是虎,就让它山中称王,是鹰,就助其飞上蓝天,自由翱翔!
  要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唯分是举”成才观,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这个转变不仅仅是学校、教师,更包括家长、社会。看孩子不能只看“分数”,用“分数”这把一尺子去测量不同的学生,自然,就会出现众多的“差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用适合学生个性的尺子去量学生,爱唱歌的,就看他唱得好不好;爱画画的,就看他画得美不美;爱跑步的,就看他跑得快不快……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尺子去测量,用适合学生个性的尺子,你就会量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要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走出“全面发展”的“木桶”教育误区,让学生自由发展。在过去,很多学校教师把“全面发展”狭隘地理解成各科都发展,把“木桶理论”奉为圭臬,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任何一块木板都不能偏废,要求学生科科都要优秀,门门都是第一。实际上,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某些学科的兴趣程度、接受快慢等方面都会有差异。因此,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给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让学生在各科“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探寻出适合自己的学科,然后让其在这一学科有超乎常人的发展。这样,我们的人才才可能不至于被湮没于木桶之中,“钱学森之问”才可能早日得到破解!
  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学生按其天性发展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合乎教育规律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