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七校联考对垒:掐尖拉锯战
2014.01.16 12:5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2010年,清华和北大都选择了联盟其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清华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实行五校自主招生联考,北大与香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校自主招生联考。这时候初步形成了网友戏称的“北约”“华约”对阵。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两大阵营”同时扩军。均形成了“七校联考”。这样,2011年全国14所知名高校分成两个自主招生联考的“联盟”。
北大新发布的今年获得校长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还没几天,清华就公布了它今年的自主招生联盟已正式扩展为7所高校的“七校联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而对此,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7所高校随即也宣布发起另一阵营的“七校联考”,直接针对2011年的高考生。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到底有多少惊喜值得期待?

多校联考将使考生可以通过一次考试的成绩获得多所学校的认可。不过以北大为首的7校加入联合招生,也使高考人才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对于这种现象,网友形象地将以北大、清华两校领衔的联盟比喻为“北约”和“华约”。如此,我国顶尖高校自主招生的“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都已组成,各有七所高校。这情形导致自主招生逐渐演变成为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争夺生源大战,也有人称之为 “掐尖儿战”、“伪自主招生”等,还有人说,大学自主招生正变身为“小高考”。有专家指出,多校联考,只是让高校之间的“掐尖儿”战斗,从“散兵作战”,演变为“集团军作战”,形式变化了,但性质未改变。另有消息称,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也在考虑缔结合约,以此避免输了这场掐尖战。网友“自主招生进入战国时代”的调侃声鹊起。一旦同济的传言成真,明年自主招生将演变成战火纷飞的“三国鼎立”新格局,甚至进入“战国时代”。
“高校自主招生”在各高校进行改革试点以来,对突破长期大一统的高考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步得到了高校、社会和考生的认可。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一些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政策、措施也引发了争论和质疑。去年,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宣布组成五校联考。但是这一措施的推出,却使不少高校感到压力重重,五校联考甚至被一些学校指责为“集团化操作、生源垄断”。 
北京大学随即宣布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应对清华大学的五校联考,并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大学联手,三校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

而北大的七校联考使双方的竞争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宣布加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五校联盟”,使这一阵营扩充到7校。

联考的推出,对于自主招生改革来说,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回顾过去八个年头的自主招生,各校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和面试,让考生疲于奔命,同时,由于赶考成本巨大,也让自主招生遭遇公平质疑。

舆论认为,无论是七校联考还是六校联考,对于考生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但是对于高校来说,每年争夺优秀人才已经非常激烈,“抱团”联合考试可能加剧生源竞争,而且很有可能演变成“小高考”,更加重学生的负担。 

掐尖拉锯战?

有分析人士称,虽然加入“北约”的复旦大学解释说:联考不是为对抗,是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利于学生选择和学校选拔人才。但结盟的对抗和掐尖意图显而易见:北大搞个“校长推荐制”,清华就拉一帮高校结盟与之抗衡;清华拉7所高校结成“华约”,北大就拉上7所成立个“北约”……掐尖抢招生源像拉锯战一样,迂回曲折,不分胜负。所谓“减轻学生负担”,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掐尖,似乎问题不大,中国高校明里暗里一直在争着掐尖,清华北大斗法一直斗得很激烈。掐尖,争天下英才而教之,也符合教之道,生源是一所大学的生命,谁不想招到最优秀的生源?———掐尖并没有问题,只是,在我们高考应试语境中的“掐尖”,很容易是对“应试弊端”的推波助澜。如果自主招生制度的设计者看到这种制度竟沦为名校掐尖的工具,看到“北约”与“华约”打着自主招生幌子的掐尖战争,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掐尖抢招生源似乎已成高校招生传统,近年来,高校尖子生争夺大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清华北大的斗法尤为激烈。一方面反映出其对优质生源的渴望,从一个侧面,也暴露了某些高校对尖子生的盲目崇拜。以往每年北大都热衷与清华玩“抢状元”的教育游戏,而后在主流媒体上公布各自“捕获”的状元人数。这种实战也是够辛苦的,明抢不成,还需暗夺。据说有一年为抢某地级市一个状元,双方“披星戴月”打的前往游说,出租司机真还过了一把赛车瘾。近来责问“抢状元”声此起彼伏。美国的哈佛与耶鲁不仅不抢,还拒收,连“一国两制”之香港的一些大学亦不唯状元是收,香港高校招收新生并非只看分数“掐尖”“招状元”,“掐尖”“掐”的是合适人才。香港的大学招生和内地高校招生有个很大的区别:并不是只看“分数”,而是唯“才”是举。加上“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舆论之所以强烈关注,表达的是一种对内地高校办学质量的质疑和控诉。内地众多高考优秀学生弃清华北大而投奔香港高校,导致清华北大等内地名校高分生大大减少,搞得颇为难堪。香港院校的内地“抢状元”,虽然其中不免有极高的奖学金吸引着优秀的学生,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港校的杀手涧——“国际化的培养视野、全英文的教学、出国 ,留学的便利”。这样可以给优秀的学子一个更好的施展自己的平台。面对这种情况。这难道不值得内地院校深思?显然,能否为学子搭建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逐渐成为学子的首选。显然在这方面的博弈中内地高校处于劣势,内陆高校只有真正做到改革。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状元”更多的优秀生源,而不是单纯靠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下策。在“四面楚歌”的背景下,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方案出笼焉。究其目的,还是为了抢生源,一种比状元范围更大的冠冕堂皇且讨巧的生源“掠夺战“!清华北大作为名校,本应成为高考改革的推动者,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教育资源去推进自主招生的改革。本不该像如今这样,为掐尖搞得乌烟瘴气头破血流,甚至合纵连横拉帮结派。就看这个所谓的“统一考试联合招生”,对推进自主招生是毫无裨益的:已有高招统考,再来个七校联考,这之间又能有区别?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曲折吧。因而,中国的大学尤其是掌握着较多资源的名牌大学,应该在推进自主改革上有所作为,而不是纠缠于眼前的利益之争。应该联合达成共识:自主招生有着充分的改革空间可以挖掘,应共同为扩大自主招生权,推动高考改革而努力。但如今看来,这些高校出台的所谓“新政”,多数是为掐尖而设计的。北大推出的校长推荐制,公布名单就曾让人大跌眼镜:一溜全是尖子生。而这也恰恰说明,预期的发掘“偏才怪才”的推荐制,无非也是取巧的掐尖策略而已。回望自主招生数年来的改革历程,基本上是渐而不进,对统一高考没有产生多大的冲击作用,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仅限于在统一高考的分数上加个多少分录取,再优秀的学生,当高考分数不达线时,仍会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统一高考在招录上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原地踏步。正因为自主招生改革在实际中的停滞,所以前段时间北大11位教授联名上书校长,敦促北大推进改革,进一步提升招录的自主性。

大学的自主招生有着充分的改革空间可以挖掘。比如,这么多年来,自主招生一直没有在“为偏才怪才开辟一个通道”上有所作为。北大去年推出校长推荐制后,曾被舆论解读为“是偏才怪才的福音”。没有想到,最后校长们推荐的,没有一个是怪才偏才,都是班上最好的学生,尖子生,他们如果参加高考凭成绩也能考进北大。这样的校长推荐,对自主招生改革毫无助益,不过是一种掐尖策略。自主招生在“如何避免腐败”上,也一直没有拿出一个能够取信于公众的改革方案,以至于高校一旦想扩大自主权,舆论就会质疑“会不会成为权贵通吃的盛宴”。

联考:推动高考改革

“北约”和“华约”忙着为掐尖连横合纵,高考改革之路显得更加举步维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自主招生走向联合是必然趋势。因为原来各自学校组织考试不仅增加了学校的招生成本,也让考生为了赶考疲于奔命。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学校联合起来,试点进行这种“小联考”。但是,联考制度要起到推动自主招生改革的作用,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高校与联考不应有绑定关系,高校可自主选择参加、认可哪一联考,但不存在“集团”之说。自主招生联考,本质上是教招考分离的一种尝试,联考由社会机构组织,有关高校认可其作为学生申请学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依据。从这一角度看,要让联考制度完善,多几种联考组合,十分有益。大学可以比较哪一种联考更适合自己,选择参加;同时,联考组织者面对竞争的压力,也将不断提高考试质量,以吸引高校的认可。

二是联考应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不能限制学生的选择。自主招生联考要竞争,但不是畸形对抗,有两种不好的趋势值得警惕。其一,以前有名校自主招生测试故意安排在同一天,迫使学生“二选一”,如果联考也要玩这种花招,就真变成“集团作战”圈生源了;其二,考生不能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所有认可该成绩的学校,而只能申请两三所,相关高校也把面试考查时间十分“凑巧”地放在同一天,让考生左右为难。如此一来,考生的选择权不仅没有扩大,而可能严重减少。

三是联考不应再与高考录取嫁接。目前的联考,解决的仅仅是高校各自为政地进行自主招生测试的问题,而已获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必须把相关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学校预定标准方可被录取。这样的自主招生制度设计,只是有利于高校抢生源,而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如果说以前各校自行测试难言公信力,那么,多校联考则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完全可以考虑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这就真正建立起“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的全新模式,实现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

专家表示,现在的这种联考形式,并不是自主招生形式的结果,而只是一种过渡,但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年代,未来高考制度要进一步改革,使高校能够选拔符合自己标准的学生。在改革中,方向是清楚的,要多元化、多样化,同时尽可能降低社会成本,但招考牵涉面很广,种种矛盾汇集,改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矛盾,要探索了才知道。

联考不是“联盟”

当前,“七校联考”对垒引发了争论和质疑。针对外界有关几大阵营对抗、“圈地”、抢夺生源的质疑,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表示,联考并不是“联盟”,也不存在对抗,只是为了招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复旦能长得很好的苗子,不一定在清华能长得好,如果千校一面,那选拔制度就是失败的。”“至少在我们七所学校内部达成了共识,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不进行恶性竞争。这应当是一个进步。”丁光宏说。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本意是想尊重高校个性,让高校对特殊人才能够有一个入口。2002年,教育部首批批准22所大学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目前已有80所高校在搞自主招生。各所高校原定5%的录取名额也逐年扩大,有些高校甚至超过30%。上海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自主招生已达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堪称大跃进。始于去年的高校联合招生战愈演愈烈,大家觉得,高校自主招生发展苗头似乎不对,“自主”的成份在急速下降,抱团”掐”天下却愈演愈烈,今天有“华约”“北约”,明天很可能出现“东约”“西约”,派生出数个小高考来。希望自主招生不要变成瓜分教育资源和尖子生的运动,更不要因此彻底破坏和打乱相对公平公开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北大清华等名校请不要只顾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全国合谐公平的高考制度和全国教育的整体利益。然而,高校组团联考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积极探索。或许在“北约”、“华约”的基础上,高等教育领域应出现更多的以办学层次、类型、学科为主要参考要素的自主招生。果真如此,则自主招生的探索会取得更多积极成效。2011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新政,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如果自主招生是对高校统一招生的“解构”,有利于高校招到有培养价值的人才,也有利于考生选择更加合意的学校,联考则是对自主招生缺陷的弥补。联考在世界各地早就存在,是自主招生的重要形式。国内出现联考,合乎时代潮流。

有人担心联考是名校对对生源的掐尖与垄断。其实高校招生,对于高校来讲就是选择最优秀的考生;对考生来讲,就是选择最合意的学校。而参不参加联考,自主权在学生,如果学生不喜欢联考内的学校,高校就是想掐尖也难。对生源掐尖的质疑,去年就有,现在“北约”加入,意味着竞争加剧,垄断会在竞争中被打破。如果其他高校认为北大、清华为首的联考有垄断之嫌,也可以联系同类学校组成自己的联考,只要考生认可你们的教育水平,大家都来“垄断”生源好了,如果大家都加入竞争,垄断自然消失。当然在这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其他高校放权,名校非名校同等对待,让国内所有高校都参与联考竞争,而不能只支持几个一流名校搞联考,其他高校只能通过全国统考来招生。如果高校联考不断进行完善,国内所有高校都进行联考,高校自主招生不就实现了吗?让联考真正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正是自主招生完全实现之时。至于联考目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可以在不断实践中完善。高校抢生源本身并没有错,但抢生源不能通过限制学生的选择、给学生的选择权设置障碍来实现,而应该光明正大的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吸引学生。让一个考生只能参加一个联考、参加联考之后只能选择有限的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只能填报一所学校才有效,这些都是限制学生选择权的“阴招”。但愿这些问题,不要出现在联考制度推进过程中。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