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时针已指向十点,女儿一脸的不高兴和困倦,嘴里还在嘟囔着政治试题,告诉我老师让家长提问签字,虽看着孩子的疲惫心疼,但是已进入初三的女儿面临中考,只能耐心的等她背熟后检查。
过了有十几分钟,闺女说要试试看,第一个问题背的还算顺利,看来是背熟了,可是到了第二个,第三个……,闺女便开始吞吞吐吐,或停下来想半天,或干脆想不出而看答案。我问闺女:“你理解你在说什么吗?答案要点之间有联系吗?一个词记不起来就卡,你不能变通一下吗?何必死记硬背。”“谁知闺女听了一脸的委屈:“怎么变通,我只要不按标准答案写,就会扣掉很多分,我们班xx每次都是死记硬背,每次都得高分。”是啊,又是标准答案,而闺女正在背出的答案是:科学发展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核心。学习创新只能从口中背出,然后把它变成方块字写入试卷得高分,教育创新的行动在哪呢?一口气十几个题,难怪闺女出错,很多答案相似,语言相似,记住也实在难为她了。直到十点半,闺女好不容易勉强完成周末作业,催促她赶紧休息,闺女感慨:周末又这样过去了,我还没玩会呢!
是啊,马上面临中考,老师家长学生严阵以待,整天绷紧着每一根神经,只为考场上拿高分,孩子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能收获什么呢?是知识还是能力?那个从小满脑子怪想法,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哪去了?从何时开始,我那个敢想敢说的闺女也变得崇拜分数而严格要求自己背标准答案了。闺女休息了,我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时,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发出这样的感慨。
无论是数据说话还是切身感受,中国孩子想象力匮乏已然成为一大隐忧。“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从爱因斯坦的话中可以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社会必然导致文明发展的先天不足。正因想象力缺乏,从而影响到社会创造能力低下,“中国创造”才难成气候。
想象力,作为一种后天影响生成的能力,跟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渊源甚深。因而,破解之道也在于改变文化土壤和教育环境。审视目前的文化土壤,尽管表面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在价值内核上,依旧比较单一,所以北大才子柳智宇出家才一度引发社会惊诧。只有文化多元,才会学会尊重别人的文化选择和生活想象,而不是以所谓大众价值观去剥夺他人的自主选择。
而就教育环境而言,由于统一高考的存在,学生要奔着大学校门而去,首先就必须奔着标准答案而去。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怎么归纳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应试教育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便是标准答案。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以至于连主观作文都会出现“零分作文”。
调查说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在第一,在数学运算上这当然非常值得骄傲。但是如果把数学机械运算放到社会想象力的培养上去,那也许就是一场灾难。复杂的计算可以靠电脑完成,但想象力恐怕不是电脑所能代劳的,因为没有统一运算和标准答案。
无论是文化背景还是教育环境,我们似乎都在追求某种“标准答案”:人人争当道德楷模,殊不知道德范畴本就模糊;人人都想有所成就,其实成功的道路有千万种,成功与否的界定也很多元……在“标准答案”的主宰下,任何偏离标准的想象都成为异端。
人终究不是机器,可审视四周:学生时代的中心思想,社会上的种种窠臼,“标准答案”模式嵌入骨髓,压缩和扼杀着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制造了想象力危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所以艰难,想象力的缺失恐怕是个重要的因素。而要提升社会成员想象力,文化的更加开放和价值的更为多元恐怕是唯一出路。一个开放的社会,其想象力不该被“标准答案”所绑架,“标准”的解释权也不该被人为垄断。
一个人口大国不能成为创新大国、不能成为人才大国,的确是一个国家教育的耻辱。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方式方法都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是把人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还是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镙丝钉?前者,需要的是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而后者,只需要标准答案,只需要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只需要学生的记忆力即可!
想起西方一些教育和社会发达国家,他们的孩子,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和家长、和老师一起去图书馆钻研,去查资料,去探索诸如二次大战的成因及后果,以及历史评价等宏大的课题,不要预先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原因,分析答案。
而我们的教育,则是观念先行,对标准答案不可越雷池一步,尤其是在语文和历史两大课程上。连高考作文,基本上也都是道德价值观优先于思辩和表达能力本身。这哪里是在培养“独立、完整的人”,分明是在制造记忆力超群、创造力和人格精神残缺的“精神病患者”。是典型的愚民教育而不是启蒙与智慧教育。中国的教育像是一把锁,而不是一把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
砸碎中国教育这把枷锁,首先要重新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完整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扯蛋。其次应该尽可能地告别标准答案,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更是如此。在客观性强的自然科学问题上,很多时候答案的确只有唯一,但抵达答案的路径和方式方法却未必唯一,应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方法和路径。大学招生制度必须彻底改革,改变那种统一大纲统一试卷统一标准答案的招生录取模式,“英雄不问出处”,条条大路通大学。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