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论孔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4.01.15 13:51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摘要:本文对四书之一的《大学》之解读提出了三条意见,重点在于讨论本书的主要思想是孔子对老子之道的泓扬和发展。在老子五十四章中老子认为推行道,要从个人修身开始,扩大到修家,修乡,修邦,最后普及天下。孔子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其说是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三大纲要,和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等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儒家称为三纲八目,故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可以说是孔子和老子思维为经纬的穿梭交织产物。《大学》就是这种交织的典型。本文并以三个理由对〈大学〉书名的注解提出更正意见,“大”字应解为“道”字。本文对现行版《大学》中的平天下章节,对何为平天下?进行了解读研讨。关键词 孔子 老子 大学 大同。 作者:夏常啼,是夏镜清先生的学生的共用笔名,本文作者其一的真实姓名叫许春云,女,1992生,淅江文成县人,中医学徒,温州医学院成教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淅江温州 3253000 。其二叫 金跃斯,女,1993生,温州市人,绍兴护士学校的学生。 许春云是文成县穷山沟里的一个低智商学生,是夏镜清中医师的中医学徒,也是温州医学院成教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夏老师说:中医学离不开中国古代文化,中医学是以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不论是医生或是护士,本身都是以救死扶伤实施人道为职责,更应泓扬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特别是孔子,老子的处世哲学,因此指导我们学习有关老子,孔子的书,这是我们在老师教导下的学习心得,也是把夏镜清医师对我们讲解内容的整理。虽云整理,仅是对老师的文稿中部分内容的摘抄而已,但国学深奥,对于我等黄毛小丫头来说谈何容易?,故我们对老师的所说很少变动,也无能而不敢改变。只能搬字过纸,顶名充数,哗众取宠如已。所以本文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包括夏老师在内的一切老师?笔者幼稚无知,错误难免,见笑必多。论年龄,读者必长于我,皆我师也,希望热情教导。         一, 从《大学》的“大”字解释谈起。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到宋朝被整理为独立专书,称为四书五经之一,和论语;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学的基础,故宋朝的朱熹列为四书之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孔子门徒曾子等所记述整理。后人对于〈大学〉书名的解释,一般注释为是相对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中国一般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大学。章句序》,夏老师认为这种解释是十分肤浅,应该纠正为“道”字。因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把道定名为大,(《道德经.二十五。》):“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大学即是道学,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在它的言论中最尊崇的是道,不仅认为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而且比生命还重要,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它强调“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秦伯。13]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第一章》,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治长。7》在孔子思想中,认为道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它比金钱,食品,生命都宝贵,必须死守善道,须臾不离,其言行不离道,它认为人类最大的学问就是道学,故名大学。 第二个理由是大学的内容,本身是个道字,是孔子对老子之道的重大发展。夏景清曾说中国古文化可以说是老子和孔子两种思维为经,纬,进行穿梭交织而成。《大学》一书就是两种思想合成的典型。是孔子对老子五十四章中从人的修身开始直到普及天下的学问的深讨。是孔子泓扬道和发展道学的书,所以大学即为道学。 第三个理由是在《大学,经一章》文中孔子曾引用诗经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说:有斐斐君子,终不可谊兮,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说明孔子已清楚讲明白《大学》是君子不可忘记的,切磋道学,研究修身的学问。.这就是大学应解读为道学的最有力的证据。所以在解读本书之前,先要订正其名,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义不明,义不明,大学就离开了道,就无法解读好全书。 二,必须高度认识大学的宗旨和目的。励志中国,为当代世界革命和和平事业作出贡献。 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惯上第一个明字作动词发扬解,第二个明字作光大形容词解,意思是说,道学的宗旨是发扬光大人类的最高道德(人的行为规范,),亲民的现有解读有两种意见,杜海泓编辑的四书五经,解为恩泽人间百姓。①。而杨晓明主编的版本的意见是亲者新也,革新的意思。②。我认为以后者为佳,两者综合。即改革创新,谋福人类。止于至善,达到最高理想境界。孔子 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句话,也就成为后来儒家所遵循的三纲。把泓扬道德;改革人类社会,为达到人类理想的目标而奋斗。作为人类行为的三大纲领。这就是孔子把出世的老子哲学转化成为现实的入世政治纲要的发展改革。数千年来,这三纲八目,一直在历志中国人为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奋斗。对于未来世界革命,也许仍有重大意义。《大学》的思想,起源于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是人类要推行道的建设,必须要要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坚持不移地奋斗,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继承下去来完成。并认为推行道,要从个人修身开始,扩大到修家,修乡,修邦,最后普及天下。孔子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其说是提出了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望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等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儒家称为八目。在大体上来看,孔老两者都有以修身为本开始,以明德泓道普及天下为终止目标,是完全一致并无不同。但仔细分析是有所不同。孔子强调一个治字,突出治国为重要环节,作为治国的纲领。通过国家的作用,去实施用道修身于民,用道去平定天下使人类达到最高的至善境地。实现老子的用道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的愿望。推行以道治国治世,造福人类。达到最高的圣治境界。孔子还扩展了修身的具体内容,为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合成了儒家的三纲八目的政治结构,重要的是以格物为最基础的修养,所谓格物就是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也就是事物之道,用道去认识世界才能致知,致知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应该坚持去做,产生诚意,意诚则志立,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成正心。显示了儒的内修外治的特色。是弘扬和发展了老子之道。故“大学”的正确注解应是“道学” ① 四书。五经 。珍藏本。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第三页,经一章,[译文] ② 四书,五经。现代版。巴蜀书社出版,1999第一版,第三页,[注释] 大学反思和集成了周以前的到周代的中华传统的道德观,提出了明德修身,亲民改革,止于至善,等三大政纲。是儒家的思想基础,明确了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义,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革新的盘铭精神,不断改革社会不断完善我们的自然环境,完善人类的自身,,最终以天下大同为至善的终极理想。是儒家核心思想。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天命所在。是儒学的入门,也是精髓的所在。奠定了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的民本思想。以及人以仁敬孝慈爱信的道德观念。强调仁本财未,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泓扬治国以道,修道以仁,以仁达道,推行民本,明德,举贤,仁政,大同,等的政治方针。所以所谓大学,即治世之道学也。是老子的天;地;人;道。四大领域中之人道和王道。何谓王道,老子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意思是说,要把人类在贫困落后黑暗的境地中,在天灾人祸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这就是王道和人道。意味着佛教的普渡众生,和当今马克思主义的解放全人类的思潮,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救世精神。至善是最高境界的善,是大学的所尊崇的最高奋斗目标。所以要解读好《大学》,必须首先解释好什么是至善。这个至善可以有修身的至善;和家国的至善;和天下的至善的不同层次。但大学,认为平天下要先治国,治国先齐家,齐家要先修身。所以人的修身至善,是最基础,是最重要环节。什么是修身的至善?因“大学”即是“道学”,故我认为在道德经中可以找到较好的答案。可以用它来解读 事物之最佳,最优,最完满谓之至善。在老子道德经中把至善叫做上善,有上善若水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无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是指导人如何优选行为完善自身的修身指南。以水的特性为比喻,最善良的德行好像水的特性一样,具有利益万物的强大作用,但不和万物相争,也不自我相争,能处理解除众人之恶,近于达道。始终走向低下,到最下处和下层保持平等的水平。死,人之所恶也,但水为生命之源,生养万物,是生物活命的必需品。枯燥,人之恶也,水处燥令人滋润,能解干旱之苦难;炎热,人之恶也,水处炎而使人凉爽,并能救治火灾;污秽,人之恶也,处污令人清洁,能洗涤天下之污浊。低下,人之恶也,水始终走向下层,和下层共平等,处低集成归一成为大海,蕴藏无限生机,提供无穷资源。和青山相映,共长天一色,使天人优美和谐。所以说,处理众人之恶,承受垢和不祥,解众人之苦难。造福于万物,功大而不居,利广而无争,面向低下,保持平等。所以说水之利广无私,处恶救世,水平无争等三大德性,象征了人的行为的至善。已接近依道行德的程度。对于人类的善良行为,老子还认为光有菩萨心肠,办不好事,不算真正至善,故具体提出了七大善行,指导人类正确办事,办对事,办成事。由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是善恶同存的二元社会。大家站在善恶分岐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正确的人生行为选择。1,曰居善地:人生居世于地,必须善于对待生我的之地,育我的国家,养我的人民。必须爱世,爱国,爱家,爱环境,爱人民。故曰居善于地。国家和人民是我们的立足点,孔子重视这一观点,认为是人的立场问题,《诗》云:绢峦黄鸟,止于丘耦,子云:于止,如其所止,可以人不如鸟乎?意思是说鸟也能知道自己应该站在什么地方,关于立场,难道人可以不如鸟吗?国家和人民,世界和人类。就是我们的立场,我们的行为必须 以为国为民为重。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认为千里之邦是立足于人民之中,依赖人民而存在,故国以民为本,天下以人为本,这就是孔子的治国治世之立场,孟子宗其说,谓诸候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2,曰心善渊:人要面对广大的宇宙,精微的物质,复杂的社会。所以必须有广阔的胸怀,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个人,或者是狭隘于地方或民族,天下非一人一国一族的天下,心要如海如渊,容纳一切要胸怀世界,放眼宇宙。故曰心善如渊。中国儒家的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也就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外治内修的治世治国的战略方针。对世界来说,要天下为家,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和平共处的世界大家庭。对中国来说,要各族人民深明全国人民血肉相连,肢体相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人体,要统一思想,团结如一人,自强不息。但老子的心胸不仅是完善自身,完善人的社会,还要保卫和完善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和谐,不仅要像尧舜一样,以仁德治世,还应像禹一样治水,使自然无害。故老子第三十五章,认为执行道的景象: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认为仅良好社会,尚未至善,执道的大象是万物运行无害,天道无灾,人间安平太乐,人道无争无战的天人和谐。这就是儒家想往的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的景象才是人的最大最终的理想。3,曰与善仁: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慈爱之心,好生爱世,处恶行善同谓之仁,人生在世,对世界和人类,奉献爱心,仁爱是最大的善良,故曰与善仁,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可以说是继承发展了老子的与善仁和无私无争的观点,创造了东方仁学平等观,提出了以己推人,推己及人的人类最高最完善的平等原则。吾人知道当前世界哲学存在两大体系,一是西方以自由,平等,民主等漂亮的口号为旗帜 以人权为前提的道德观。二是东方儒释道的三教中,以人道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西方平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哲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市场秩序,以自由交易,公平卖买,自由竞争,以货币定价摆平一切的金钱世界观,其道德观念的核心是人权,即任余人都有平等的权力去取得自己的利益,进行自由竞争,优胜者优得优享,理所应该,失败者贱得贱享,,活该受罪,不必冤恨。这种人权平等,表面上看是十分公平,总统人人可以竞选,财富人人可以自由去谦取,世界就是市场,可以自由卖买一切,人才有人才的市场,劳力有劳力市场,色情有色情的市场,一切皆为商品,愿卖愿买,以金钱定价,摆平一切,你有钱可买进一切,也可为钱而卖掉一切,可以卖笑买笑,卖哭买哭,尽至卖了自己,或卖了自己的内脏,器官。尽至自己的灵魂,人格,在市场哲学中第一个特征是在金钱面前,人人自由,公平交易。但无钱,请莫开口。第二个特征就是人权平等,人有竞争的权力,人生就是能力或财富的角斗和较量,世界上没有对和错,只有胜和败,富和贱。争取成功和富有,是人生之奋斗目标,这是唯一的真理。如对女人,人人都有平等的求爱权利,对于己经有了丈夫的女人也未必不可,因此你也可以夺取人家的妻子,人家不愿意,就来个搏斗,人家被打死了,认为没有能力保卫女人是活该,女人只能为强者而美色,成为强者或有钱人的性奴。俄国大文豪大诗人普希金,就因为被人夺妻,因搏斗死于非命,外国人认为这是符合常理,中国人的看法就不同,认为夺人所爱,是可耻的失德,伤人性命更是罪大恶极。但中国人不是没有平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提倡平等对人,把它人和自己一样平等对待,以推己及人作为最高的平等法则。在中国的文化中,孔子,老子都没有高调喊过平等口号,只留下了一句低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句话,但却是人类能真正得到平等之真理。不追求超越人道之上的人权平等,自由竞争,不以成败的结果为唯一的真理标准,而是得道者存,无道者灭,得道者得国,无道者失国,而是以人道平等为原则,服从人性至善的人道归一。只有行善救人的自由,没有行恶杀人的权利。没有善恶平权的竞争。4,言善信:人在世界,接触万物,交往于人群。坚持优良行为,谓之诚,言行守一谓之信。待人接物,必以诚信。以诚信为社会交往原则,故曰言善信5,曰政善治:人对于世界,扶正去邪,矫枉纠偏,行善处恶,平衡阴阳,发展生养,稳定秩序谓之治。人有共同治理世界的应尽责任。为正确治理作出贡献,是人类的至善之一。故曰政善治。6,事善能:天生我材,要有其用,人应尽自己能力,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团结大众,发挥大众的力量,自然有丰厚物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故曰事善能,知德无能,是无法行德,故必须善能,7,动善时:老子认为,凡事成功,必须在一定条件和适当的时机,才能完成,不能主观妄为。故曰动善时。此为三德七善,是修身至善的指标。老子特别强调,行善最根本的条件,在于平等无争,只有无争,才能使社会和谐,天下无扰乱。无争是最大的善。所以人的天生职能,只能是不断完善人类自身,完善社会,完善我们的自然环境。所谓修身,就是把自己修炼成为高智能高德行的人,人类最高理想就是进入高能高德的大同至善世界。这就是《大学》所讨论的学问。在大学中孔子引用诗经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说:有斐斐君子,终不可谊兮,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来说明《大学》是君子不可忘记的,切磋道德,琢磨修身之学,是继承老子之道的发展产物。故我们认为大学是孔,老,二者哲学思维为经纬穿梭交织的交织品。无忧论文网www.wypaper.com 三, 对〈《大学》。平天下〉章节的考证研究。 夏老师曾说有一个认识中文的外国人问他,大学的平天下是否是指像秦始皇一样用武力并吞天下,夏老师答复说,平天下是实施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不是武力打平天下。它摇摇头说,不对,它是熟悉汉语的,它读过大学的汉语文本,根本没有见到平天下是大同之说。它所说不是没有道理,大学是孔子死后直到宋代,被朱熹和程颐从礼记中取其部分文献整编而成,《大学》中,止于至善的理想,最终点是平天下的至善社会,一般人都认为孔子在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曾说过它有志于推行大道,实施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因此对于至善的社会自然猜想到应该是孔子所说的天下为公的大同,十分遗憾,孔子的这些重要的论述,朱熹却并未编入其中,由于局限于朱熹的个人境界。而弃之于外。那位老外没有说错,在〈大学〉书中确实没有提到大同。主要是由于大同思想是近于现代的社会义思想,对于宋代的朱熹,它的思想只能是站在维护封建王权的帝制,是无法完全接受这种思想,它的最高境界只能是保卫封建君权,推行有限的仁义,保守以小农经济为目标所止。所以割除于外,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在礼运之中,没有编入大学这是事实。。所谓大同思想,在《礼运》之中,其记载为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下闭。是谓大同。①,中国人都认为这是孔子提出的未来社会的远大理想。在《大学平天下章》,在朱熹的笔下,对平天下概念仅是:“所谓平天下在其治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以君子有挈矩之道”。确实没有言词明朗的大同理想。而是意义难明,语言诲涩的挈矩之道。而且现代人的解释如华文出版社2009,9。版本中的白话译文是用“上位的的君子尊重老人,才能惑化百姓纷纷孝顺父母”来解读“上老老而民兴孝”。其实上位是指当官的和当皇帝的人。尊敬的是它们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平民的老人。用上位的君子敬重尊长惑化百姓尊敬兄长,来解读“上长长而民兴弟”。实际上,上位者都以自称长,要百姓尊敬它自己而已。同时,原文是兴弟不是尊兄,更是文不对题。我认为以上位君子来解释上字是不妥的,所谓上位指的是上层统治者,是孔子大同论中所说的大道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贷力为己,大人世及的大道没落时代的是实施天下为私的奴隶主和封建大地主,他们的作为,是老子七十七章中之损不足,以奉有余。根本不可能实现孔子的天下为公的大同,尽管如此,我们用孔子和老子思想去反复琢磨,考证。还是可以勉强得到考古复原的解读思路,根据孔子非常重视国治,以国为上。抓住平天下必先治国这句话,因此我把“上”字解为“国”字,“上老老而民兴孝”,就可解为国家重视老人,供养老人,人民也就普及孝敬老人而兴孝了。“上长长而民兴弟”可以解读为国家重视长大的成年者的作用,选贤与能,发挥它们的能力,尊重它们的贡献和功劳,使壮有作用,人民也就会重视关怀对子弟的教育和培养争取成为国家的有用的人才。使幼有所长。而兴弟了。“上恤孤而民不倍”可解读为国家提倡人道慈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没有失业,而且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恒足有余,因此货恶其弃于地,货不必藏于己,力出于身,人不必为己。因此人民也就谋闭不兴,不会背叛国家和社会,发生盗,乱,贼。等不仁不义的行为。而不倍(叛)了。从而达成大同。一个人的仁慈,受益者是有限的,一国的仁爱,也就可覆盖一国,覆盖天下全民,也实现了老子的民覆孝慈;民利百倍;盗贼无有的最高的上仁,上圣,上巧的三绝理想境界。说明了平天下必须治国。论证了孔子平天下先治国的重要,。仔细阅读本解读的结果,简直是可以得到孔子大同书一字无差的复制。于是考证的结论是所谓平天下指的就是实现天下大同,而大同又源自老子的“三绝”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发现了该版本虽经篡改,虽去皮肉,还留存可处理复原的宝贵骨架。仍有很大价值。这种解读就把孔子的大同思想全部回收结合,复原了本色。当今,特别是世界各国,孔子学院不断发展,世界已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故对古代中国文献的解读不可不究,要像考古学家一样把从地下遗址中发掘的文物残片修补复原。否则像〈大学〉因朱熹的修改失真,加上现代人解读错误,也就七折八扣,如再加以外文翻译有误,则有化为乌有的危险,使现代人无法认识中国文化的精华。不重视这项工作,我们是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孔子,更对不起世界人民。孔子是一个人,已经死了,我们无法见它,能够见到的是它遗下的言论和思想,孔子在历史潮流中,忽沉忽现,几番起落,走运时是中国的圣人,君子。倒霉的时候是一条丧家之狗。当过儒教的大教主,被崇拜歌颂,也做过孔家店的小老板。被批判责骂,本文不想揭发它轻视劳动者,一心想当官上爬之短,也不歌颂它的丰功伟绩。仅给予一个老子的学生的平凡身分,探讨其继承和发展,发扬光大人类的道德,促进当前东西方哲学和科学的交流,互补发展,和实现地球环境优化,全球社会理想化的改革,结束为狭义民族利益而进行世界性军事竞赛,取缔核战争的威胁。和停止东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的敌对性论战;消除历史史遗留的一切仇恨;消除暴力行为;互想切搓政治,互相琢磨真理,共同开发宇宙资源,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处和谋求全类人幸福而共同奋斗。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