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公众科学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
2014.01.15 11:39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科学一词往往意味着反映事实真相、有客观依据、符合事物规律和有理性等。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社会将发展得更好,这也是无庸置疑的。众所周知,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公众科学素质高低的影响,而公众科学素质的高低又取决于科学素质教育。 何谓科学素质呢?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米勒认为科学素质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科学术语和概念;二是理解科学处理现实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三是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到90年代,人们又增加了第四个方面,即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理解。2006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纲要》将科学素质概括为“四科,一能力”(或“四科、两能力”)。《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到2010年,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现状如何呢?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自1990年借鉴国际上的公民科学素质研究体系(米勒),自1992年以来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全国抽样调查。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了解中国公民 18 ~69岁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看法和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等方面的概况。每一次调查结果都不容乐观。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虽然这一数据相对2007年的2.25%、2003年的1.98%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而与2001年欧盟15国、美国、日本进行比较时,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瑞典排名第一,中国名列最后。在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上,中国也几乎排名最后。显然,从公布的数据看,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2010年阶段性目标不仅远未完成,而且许多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30年左右的差距。 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如: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至70%的水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仅居世界第24位;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劳动人口中75%左右只具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半文盲占8%。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超过1/2的人相信求签,超过1/4的人相信星座预测,各有超过1/5的人相信周公解梦和相面。近些年,伪科学在中国大行其道,给公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下与许多因素有关。从教育上看,教育水平和科学素质教育水平低下是重要原因。我国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教学内容、方法陈旧。200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0年,而美国为13.4年,韩国为12.3年,爱尔兰为11.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同时,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小学校综合性的科技教育普遍缺乏,高中文、理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大、中、小学阶段的科技教育相互脱节,缺乏有机衔接,且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即使根据新课标开设了科技课,也由于未列入中、高考科目,科技课也未受到重视;能够胜任综合性科技教育的师资也严重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很少采用探究、发现、体验等学习方法。在教育效果评价上,重考试分数,轻实际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检查监督,轻引导和激励。同时,学校课外科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社会资源的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普遍缺乏创新性。还有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如何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呢?《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方式、途径是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学校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科学素质纲要》对开展科学素质教育提出如下任务和措施: 任务: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显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学校科学素质教育要发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核心作用。而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也应该大有作为。 简言之,科学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开展科学素质教育不仅关涉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更关系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力发展科学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与欧美相比排名垫底,《中国青年报》;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