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尊重教师从准确称呼老师做起
2014.01.13 13:32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第26个教师节快到了。按照惯例,节日来临之际,很多的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站出来为老师们说几句话,主题无外乎尊师重教。从今年媒体报到的热闹劲来看,“感念师恩”活动好像将成为今年庆祝教师节的重头戏。
  “感念师恩”,顾名思义,学生要感谢、念记老师。“学生”当然就是指现在的在校生以及曾经是在校生的这部分人;“老师”也就是现在还在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或以前曾从事过学校教育工作现在已经退休或作古了的这些人。所指是明确的。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来“感谢或念记”,感谢念记具体的表达形式是什么。送祝福贺卡,发祝贺短信,写纪念文章,寄送点小礼物,等等,都是感谢念记的好形式、好载体。而这些形式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记得老师姓甚名谁。有的同志或同学可能会说:不会吧,这个要求也太低了,还有记不得老师姓名的学生。大家不妨听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同上班的校车上,老师们总会谈论一些问题。一个比较熟悉的老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担任某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出于责任和要求,他多次就该学生的论文提出过指导意见,师生之间也曾多次见面交流,这个老师自然也是这个学生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不算很著名,但也在行业内晓有名气,颇受学生喜爱。平时该生常以“老师”称呼这位老师。学生论文指导好了,按照毕业论文环节的要求,学生论文要装订上交,论文的封面上有一栏“论文指导老师姓名”要学生填写。因平时该生常直呼“老师”,真要用时,竟不知道这位论文指导老师“姓甚名谁”。于是乎,这个学生拿起手机给这个老师发一条让人很难受的短信:“老师,您好,因论文上要写上您的名字,请告诉我您的姓名。”一口一声“您”和“请”,态度好像很诚恳,形式好像很尊重,但诸君一看,问题还是很严重。这个老师边讲边叹气,差点没流泪。我把这个老师讲述这个故事时的心情和内容用三个“惊谔”来概括:一是惊谔自己如此没有人格魅力,师徒一场,自己的“弟子”竟然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说都不敢向外人说,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自己因不负责任与学生交流太少所致;二是惊谔学生如此无知,无知到不知道老师姓名还不晓得向其他人了解和询问;三是谅谔学生如此“荣辱不分”,不知道老师姓名还有脸、有胆量来直接问,看来这个学生对不知道老师姓名是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听完这个老师的讲述,我着实很同情这位老师。当时我想,这应该是个案吧。后来,我不断的考证这种现象,我不止一次的问所遇到的教师和学生。有一段时间我一看到认得的老师就问“学生怎么称呼你”,一看到认得的学生就问“你怎么称呼老师”。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称呼老师时只称呼“老师”而不称呼“某某老师”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现象。后来我又不断的问碰到的教师和学生,求征大家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不称呼您‘叶老师’,不代表我不尊重您啊!”,“直呼‘老师’是我们本能的流露。”;有的老师说,“学生直呼‘老师’,而不叫‘某某老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是学生个性的体现。”有的老师说,“学生直呼我‘老师’,我是不会应答的!”有的老师还反映,曾碰到过这样的尴尬场面:张李王三个老师并排在校园内散步,后面一个学生直呼“老师”,三个老师同时回头,原来学生是想跟张老师打招呼,李王二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本能”也好,“个性”也罢,学生准确记着老师姓名,准确书写老师的姓名,准确称呼老师,是尊重老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表现。尽管有的老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想法,乐意在学生中当“无名英雄”,但为了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为了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的持续形成,作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一点上统一思想,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从准确称呼老师做起”,因为你的要求,不是你个人的爱好问题,而是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尽管有的学生对此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但我要说的是,一个连老师的姓名都不愿意去了解和记忆的学生,是无法对其感谢和记念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的。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老师们!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在此转载中科院院士、原北师大校长、教师节的首倡人王梓坤教授的回忆文章。
师恩难忘
梓坤
每当我们回忆往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青少年时期的老师。人世间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最崇高、最纯洁和最持久的,莫过于师生情谊,它充满着爱抚、希望和感激。老师以自身的榜样激励我们,以丰富的才智武装我们,以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指导我们,并且在困难的时刻,向我们伸出援助的手。师长如巍巍高山,令人景仰;如涓涓春水,令人神往;如兰桂之香,宁静淡泊,令人洁身自好。所以说,天道无穷,师道也是无穷的。天道主宰人自然,自然进化有序;师道教育全社会,社会发展有规。师道不张,尊师重教不行,必然会导致无知、暗、贫穷和落后。  历史上许多尊师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颜渊赞扬孔子的道义至高至大,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这确是一段抒写真情的好文章。明朝左光斗被奸贼陷害,史可法到监狱去探望,深深地被老师的坚贞精神所感动,后来流涕告人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山。”此后他每事必以师为范,不敢稍怠。“恐愧吾师也”。鲁迅逝世前两天(1936年10月17日),重病中还在思念他的老师章太炎,那天写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两千多字,成为他的绝笔。从此文星陨落,人间顿失光彩。高尔基只念过两年书,从一个极穷苦的流浪儿成长为世界文豪,真是奇人奇事。他的成就是和四位老师(分别是厨师、律师、民意党人和作家)的帮助分不开的。他很虚心,善于找到自己的老师。高尔基所以成为高尔基,决不是偶然的。 其实,不仅名人从老师那里得到教益,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站着几位高大的老师。难怪第一届教师节时,大学生亮出了“教师万岁”的巨幅标语。“教师万岁”是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心声!多么响亮而激动人心的口号,它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教师的尊敬和感谢。  我既是教师又是学生,许多老师为我付出了辛勤劳动。今我碌碌,愧对师长,不过老师们的形象和教导,是我永远也不能忘记的。  我的启蒙老师王少诚,在农村默默无闻地教了一辈子书。全校只他一位工作人员,管着我们三四十个孩子。国家不发工资,学生每人每期交几十斤谷子,作为报酬。他收入微薄,勉强糊口,却从无异议。王老师胖胖的身子,戴着深度的眼镜,很少说话;但说一句就算一句,我们都很怕他。那村子很小,越想躲开他,就越会碰到他。远远地听到他一声咳嗽,我们这群赤脚小鬼便四处逃窜,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我们还是对他怀着敬意:一是他每天必捧着茶壶烟袋,来到学校,从不迟到早退,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不过他越认真,我们便越叫苦。二是他既懂古文,又知道许多新事物。什么“斯蒂文生发明火车”、“驻英大使叫顾维钧”,我们全当做大学问来学。我上学第一年时,学校还是私塾,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他把我叫到跟前,手执红笔,念一句,我跟一句,他随手在句末画一小圆圈,表示教过了。每天得教大半页,而且与日俱增。第二天轮到我时,先把书交给他,转过身去,背诵昨天授的课文。背得好,再往下教;背不好,要打手心的。一年下来,我居然背完了全部《论语》外加《大学》①《中庸》和《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背是背了,至于书中说了些什么几乎全不知道。直到今天,我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孩子们居然能背诵内容全然不懂的古书,这也许是教育学或心理学中的一个谜。第二年,学校进行了大改革,私塾变成了“现代化”的小学,读的是“蚂蚁贴娘迷丁路”一类的课文。我们的校舍是一所祠堂,只有一间房子可做教室。王老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年级,全挤在一起上课。他先教一年级二十分钟,再教二年级,如此轮流。王老师是多面手,他教语文、算术;教美术、体育;还教我们剪纸、做游戏。此外,他还得应付上面派来的督学。我简直想像不出他是怎样接待这些尊贵的客人的。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要考我一下,便出了一道题:蚂蚁爬树,白天爬上两尺,夜间掉下一尺,树高两丈,问哪一天可爬上树梢。我当即回答第十九天。王老师眯缝着眼,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笑了,笑得那么自然,那么纯真,这情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四年过去,我初小毕业了。王老师极力说服我的家长,希望我能继续念高小,可是我的家庭又是那么贫寒。如果没有王老师,我的最高学历是初小毕业。  两年以后,我考上了江西省立古安小学,好容易凑齐了第一学期的学费,以后怎么办?我白天愁眉苦脸,夜间做着失学梦,好几次梦中惊醒。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遇见了高克正老师,她是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课。高老师身体弱,已经有了六个孩子,家境也很清寒。然而她非常坚强,从不向困难低头。她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也不苟言笑,同学们既敬她又怕她。教室是用竹篱围成的临时棚子,一下雨就漏水,而且道路泥泞,不便行走。高老师不管刮风下雨,每晚必手提灯笼,走很远的路来查看自习。教室里没有电灯,每个学生自备一盏小油灯。我买不起油,只好坐在同学身旁,借光读书。高老师走过我的身边,总要停下来,检查我的作业。我多次碰上她那慈祥、宁静、似乎含有深意的眼光。第二学期开学了,我交不起学费,眼看要失学。我忧心忡忡,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高老师写个报告,请求缓交学费。高老师毫不犹豫,很快同意了我白勺请求,并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就这样,我读完了初中。如果没有高老师,我的最高学历是初中一年级。  后来,我还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其中有英语老师漆裕元和数学老师黄贤汝。漆老师思想进步,对当时的反动统治很不满意,经常在课堂上用英语向我们灌输进步思想,告诉我们读报时要读字里行间那些没有印出来的话,这些才是真实的。他离开学校后,我收到不知是谁寄来的几份进步的英文报纸,大概非他莫属吧。在漆老师的启发下,我开始懂得革命的道理。黄老师精通业务,他讲课很有条理,又富于启发性,大家都喜欢听。他还在晚饭后给学生讲课。有几次同学们突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难题,他毫不退却,当场演算,求得正确答案。于是,最淘气的学生也不得不甘拜下风,我也由此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  秋去春来,转眼间我也成为教师。说心里话,我热爱教育事业,在我的心日中,没有什么比教育后一代、培养人才的职业更高尚的了。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一批批新人成长而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辛劳,尽管它是多么微不足道,更有乐趣了。“喜看新鹰出春林,百年树人亦英雄。”这是我给毕业班同学的题词。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