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谈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14.01.13 13:32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能将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的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多数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由于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目标认识上出现的偏颇,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养成教育从过程到结果,均呈现出一些共性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 1.对养成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去抓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德育空泛化”的倾向,认为德育工作是务虚的,很难做实,而且费力不讨好;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其他工作似乎都可以划归到德育工作当中,正所谓“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可装”!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程,周期长、易反复、见效慢,在一些学校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2.对养成教育工作方法缺乏研究——不会抓 从教育内容看,不能很好地处理“远与近”、“大与小”的关系,选择的多是“高、大、全”的人和事,存在着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脱节甚至倒挂,学生兴趣索然。从教育方式看,长期沿袭简单、枯燥的说教和灌输,有的学校甚至以让学生背《守则》、《规范》来取代新生入校教育,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养成教育“拒之门外”;部分干部和教师认为“养成教育就是活动的罗列”,对养成教育未作通盘考虑,且忽视学生各种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缺乏系列性,属于高投入、低产出。 3.养成教育工作没有载体——抓不实 首先,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重心往往放在繁忙的日常事务方面,而且重“堵”不重“疏”,导致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不能深化;其次,在养成教育措施方面重他律而轻自律,过分依靠刚性的学校规章制度,强调约束和压制,教师习惯以权威的身份、用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服从,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某些条例、规范,但在道德情感上没有产生共鸣;三是过分强调“速成”,经常性地大搞各种诸如“献爱心日”、“讲卫生周”、“学雷锋月”等活动,在这些“日”、“周”、“月”的特殊日子里,学生的行为表现是积极的,但这些日子过后原来的不良行为随时随地可能“还原”,养成教育也就不了了之,“高要求开场”与“低成效收场”形成明显反差。 4.养成教育渠道太窄——实效差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家庭和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如洪楼二小在“好习惯银行”活动中调动了社区和家庭力量的参与;洪楼三小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中开展“家庭书屋”评选活动,将读书活动辐射、延伸至家庭。然而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仅仅将养成教育的目光聚焦在校内,不能很好地与家庭、社区互动,导致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活动家长不知晓、不参与,甚至不认同,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如何有效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构建教育网络、完善教育机制,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有机结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实效根本途径。 1.构建一个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尤其要解决好家庭教育问题,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合力。 (1)办好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和水平。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进而为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与配合。灵活采用电话联系、书信联系、手机短信、约谈见面、《家校联系卡(册)》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参与度;通过家长会典型发言、写家长寄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兴趣和责任感。 (2)净化社会环境。联合各有关部门积极有效地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清理“三室一厅”,净化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五老”报告团、法制副校长、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2.健全一个机制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评价引领养成教育的正确和持续实施。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定期开展班级、年级、学校“卫生之星”、“健身之星”、“礼貌之星”、“守纪之星”、“朗诵之星”、“书法之星”、“歌唱之星”、“作业之星”、“自理之星”等星级学生评选;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小明星”、“新三好”(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评选活动。评选工作要注重程序,要把自评、互评、班主任评有机地结合起来。表彰方式也应当多种多样,例如可在升旗仪式上颁奖,让各类明星发表获奖感言,在学校宣传橱窗展出“校级小明星”的资料和照片等。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要定期评选阶段性“养成教育示范班级”,可以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既要实行横向考核比较,又要兼顾年级纵向发展及个体差异,尤其要重视学生及班级的变化、进步、发展,强化动态评价、过程评价。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不仅要进行校内评价,还要请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价。 (4)他人评价与自主评价相结合。在养成教育评价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学校在养成教育常规管理中,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监督和评价自我以及同伴的日常行为,学会对照训练内容和要求对自己前一天的在校行为逐一进行反思。评价的结果要按不同等级和不同方式进行记录,周、月末进行总评,并将结果汇入学生综合评价中。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会使养成教育的外部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律变为自律。 3.做好四个结合 养成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不可能游离于学校各项工作之外单独进行,在实践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首先要体现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要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要全面渗透养成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德育工作的共同体。要注重教育的开放性,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果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学校要将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公共资源变成养成教育资源,要建立一批示范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三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学校应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建立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让师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践行中提高素质。 四要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生既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人。学生渴望自立,希望在自主管理中展示才能并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许,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愿望,激发和保护他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锻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支撑和重要体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深入探索养成教育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共同开创养成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中心小学 李恩华 选自《中国基础教育》)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