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教师的视野与教育的视野
2014.01.13 13:2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视野是指眼光所及的时空范围或界限,视野有有无和大小之分。没有视野的人是盲人,本文暂不讨论。人的视野有大有小,如:有人视野高深宽广,有人视野低浅狭窄;有人高屋建瓴,目光前瞻,有人井底观天,目光如豆;有人视野如鹰眼,纵横天地间,有人视野如鼠目,游离分寸中。教师(注)的视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其教育眼光所达到的时空范围。从教师个体看,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其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视野;从教师整体看,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其全部教育的视野。教师视野的向度、广度、深度反映了教师视野的大小、高低及远近。 教师视野的向度是指教师主视野的方向,即教师教育眼光的主要投向。教师的视野是向东向西,还是朝南朝北,如是追寻古典还是紧跟现代,或锁定人文或关注科学等,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走向。纵观教育史,教育的方向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教育引领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引领人类社会或文化的发展方向。 教师视野的广度是指教师的视野在横向上的开阔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教育眼光有多宽。教师的视野是宽还是窄,是广阔还是狭小,直接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大小。如追求全面发展,说明教育的视野宽阔,而紧盯升学率则说明教育的视野狭小。在现实中,教师的视野似乎越来越狭小,教育也越来越沦为升学的工具和提升考试分数的工具(顺带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再承担升学的任务,那么现实的教育还能做什么呢?)。这不奇怪,教师的视野若如鼠目所及,教育的天地充其量只能用“分”或“寸”来度量。 教师视野的深度是指教师的视野在纵向上所达到的远近程度,也就是教师教育眼光的远近、深浅。教师在教育上是看得远或深还是看得近或浅,将影响教育最终是浅薄还是深厚。现实中,不管教师主观上是否愿意如此,但客观上相当多的教师目光短浅,在事实上造成当今中国的教育成为历史上最浅薄或没真正承担起造就高层次人才责任的教育。如建国60年来,诺贝尔奖依然保持为零的记录,以及早在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注),而与此同时,产生了至今似乎无解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因此,从教师视野的向度、广度和深度来看,教师的视野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教师的视野至少是一个三维时空。教师的视野只及点或面,教育就只能狭窄为点或面,就只能造就人的一个“点”或一个“平面人”,教育就不能帮助人成为既有高度、厚度和宽度的人,一个丰满充盈的、立体的人。 如何才能改变教师的视野呢?教师要站得高。登高视野才开阔,登高才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登高才能不畏浮云遮眼望。也只有登高,才能做到以历史的眼光、文化的眼光、真善美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教育。 教师站得高需要教师勤于学习和思考。首先,教师要研读教育史,读史以明智。教育史记载了人类的教育实践,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如通过研读教育史,了解人类社会出现的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以及人文主义教育、国家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等种种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助于教师明晰教育的起源、发展和走向,有助于我们当代人能时刻以前人为师,汲取人类教育的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和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 其次,教师要研读教育理论,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教师的实践品格。恩格期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各种教育理论是各种教育哲学对教育规律思辨的产物,或是对各种教育实践包括教育事实和现象的抽象概括。从国外的裴斯泰洛齐、斯宾塞、洛克、夸美纽斯、马克思、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朗格朗、加德纳到国内的孔子、陶行之等,他们关于教育的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各从不同层面或侧面揭示了人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理解各种教育理论能帮助我们加深“什么是教育”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教育核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帮助我们寻找和掌握教育的依据,能帮助我们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或自以为是的对待教育实践。 再次,教师要不断反思教育实践,在反思中提升和扩大教育视野。教育不仅是“如何做”的问题,而且还要两个与此关联的更重要的问题,一是做之前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二是做之后的“这样做了有什么样的问题”的问题。前者是教育实践前的反思,重在反思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实践等问题的认识,为教育寻找理论根据、实践根据以及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后者是在教育实践后的反思,重在反思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吻合程度,反思教育的依据与教育实践结合得如何,反思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程度。教育反思既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没有教育反思,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视野,就不可能具有穿透教育时光隧道的眼力。 总之,教师的视野背后既要有对人之生命和精神家园给予终极关照的哲学情怀,也要有求真向善唯美的科学、伦理学和美学情怀,教育的视野就会既着眼于学生现实利益、社会现实利益的考量,也会观照受教育者生命的历程和一生的幸福。教育要面向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教师的视野,也是教育的视野。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