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高考加分,肥了谁的腰包?
2014.01.08 23:1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2004年后,教育部每年的3至4月份都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出台招生文件,里面包含了当年的高考加分规定。据媒体报道,今年教育部出台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显示出加分项目各自为政的态势。高考加分主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特殊身份的考生,如少数民族,给少数民族加分,是为了体现政府关怀,也为了平衡民族间的教育权益。另一个是德智体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如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获奖,这是为了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而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以求培养素质人才。然而,这本好好的经,却被地方给念歪了。继去年重庆篡改民族身份违规加分、浙江“三模三电”加分引争议,今年媒体曝光了更多的高考加分争议事件:台州几位官员子女在学生并不知情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而加分20分;湖南娄底武术加分引发公众讥讽“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浙江再次爆出600多人因“三模三电”加分的舞弊事件,甚至足球队替补都能加20分等等。手段五花八门,争议也随之而来。为什么高考加分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议?除了地方各自为政、违规成本轻微和加分过程的暗箱操作,导致了目前较为公平的高考成了不公平的竞赛场之外,高考加分背后的利益博弈更值得深究。因为高考加分的出台,导致原本乱象纷呈的教育局面更加难以收拾。特长生加分引来培训机构扎堆,武术培训、体育训练、外语培训以及奥数班等等层出不穷,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中间机构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不是高考加分政策存在制度和监督漏洞,这些机构就不可能做得如此风生水起。而正因为竞争的残酷,比如黄冈的“集中营”,考生们不得不通过补课、作弊、复读来获得高等学府的准入资格,盲目追求高分数致使整个教育陷入了疯狂、欺骗的状态,原来呼吁的素质教育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被愈加病入膏肓的应试教育冲击得折戟沉沙。其实高考,说到底是考生和高校之间的博弈,行政部门介入其中,只会导致整个高考招生陷入不公平的竞争。而高考加分催生的培训机构,也将助长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因此,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赋予学生更自主的选择权,才是正道。一旦高校有自主招生权,学校才会权衡利弊,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学生,而不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沦为“文凭加工厂”。学校可以通过两手抓的“阳光录取”方式挑选学生,比如一部分学生采用分数形式选录,一部分采用学位明码标价的形式选录。学生成绩不够但有经济条件,可以通过缴纳更多学费进入学府,所有费用纳入“阳光开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需要走“捷径”、“后门”来获取学位。其他的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比如职校,国家则给予财政补贴,确保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完成学业。与其将考试费用送给中介机构自肥,不如将费用投资在明明白白的学校公共上。也可以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创建特色学校,因材施教并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彻底扭转学校与考生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局面,使考生的选择更为多元和自由。高考加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可选择的方式太少,也因为长期以来学子的“目标依赖症”,以为读大学才是唯一成才之道,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已不是文凭决定论的年代,高考已不是人生的独木桥,而高考加分的存在是否合理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子要懂得怎样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本文发表于2010年8月4日《广州日报》,发表时有删节。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