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升学率越高教育质量越低
2014.01.08 23:17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升学率论学校教育质量,认为升学率越高其教育质量越高,升学率越低其教育质量越低。其实,在以应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下,学校升学率并不与教育质量成正比,而是反过来,升学率越高教育质量越低。何以见得呢?  学校教育是学校所实施各项教育的总称,通常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心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劳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综育(综合实践教育)等。相应的,根据“全面教育质量观”,学校教育质量是指学校总的教育质量,亦即学校教育中各部分质量的总和。学校教育质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教育质量=德育质量+智育质量+体育质量+心育质量+美育质量+劳育质量+综育质量+……  从学校教育质量的公式可以看出,学校教育质量是由学校各项教育的质量共同决定的。只有各项教育的质量都高或比较高,学校总的教育质量才会高;若某一项教育的质量高,其余各教育的质量低,那么学校总的教育质量肯定不高。  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就学校内部而言,有学生、教师、管理、环境等因素。如果我们把质量看成是产出,那么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看,通常,有投入就有产出或质量,有多大的投入就有多高的产出或质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情形的条件下,上述各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受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制约,如学生、教师、管理等在教育的某一方面投入越大,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产出或质量也会相应地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像艺术、体育等专业学校要以专业学习为主的理由。当然,投入得越小,产出或质量的就越低,而不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或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到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是指一般的情况下,而对于特定情形下的低投入高产出、高投入低产出以及边际成本的变化等,均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通常,一个学校若采用的是以应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那么这个学校几乎会集中全校之资源投入到用以提高升学率这一目的上来。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教育谚语告诉人们,教育不仅周期长,而且时间资源是育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学校举全校资源投入到智育中的一个方面――升学教育中的主要标志,就是将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资源都用到了升学教育中,如增加课时、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题海战术等,无不是在最大限度的占用时间资源上做文章。  一般情况下,时间资源是一个恒量,当绝大部分时间资源用到了教育的某一方面,教育的其他方面能得到的时间资源就会很少,甚至没有,或者相比较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当一所学校将时间资源几乎全部用到升学教育上时,学校教育中的其他几育以及智育中的其他方面教育,将因得不到时间资源或实际得到的时间资源极少而名存实亡。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也的确如此。如在学生方面,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考的学习上;在老师方面,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考的工作上;在学校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分配给了升学教育。而此情此景下的学校德育、体育、心育、美育、劳育和综育等,都成了“说起来重要,比起(升学)来次要,做起来全不要”的“劳什子”!如前所述,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情形下,这些“劳什子”皆因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时间资源的投入,而使产出或质量极低,甚至为零。显然,根据教育质量公式,当几乎所有的教育质量都很低或为零而只有升学(包括在智育中)质量高时,教育总质量低下便成为不争的事实。  诚然,德育、体育、心育、美育、劳育、综育等教育质量都很低,学校的教育总质量不可能高,这既为客观事实,也在情理之中。而一个学校应试教育抓得越紧、升学率越高,用于其他方面的时间资源就会越少,学校总的教育质量就越低。其实,几年前就遭到教育界诟病的“县中模式”(注1)就已充分说明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的事实。前几天,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一次关于“中国为何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谈话中也涉及到追求应试与教育质量的关系,他指出:“中国家庭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训练他们为高考做准备,在学校里老师帮学生猜高考题目,学生照着模型去练习,完全埋没了人的创新能力。”“近10年中国出去的留学生比20年前水平差了很多。以前来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会轻松考过博士入学考试,而且得到很高分,但近几年中国名校的学生到哈佛却考不过入学考试。”(注2)近十年,不正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时期么!  综上所述,学校在以应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下,升学率越高教育质量越低。而论证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在应试教育体制和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形下,人们须在升学率与教育质量的关系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错误的教育质量观不仅会误导教育,而且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几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注:  1、关于“县中模式”,最早由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苏永康提出:“县中模式”是“填鸭出高分”的应试教育。百度词条解释:县中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精神,以牺牲学生体能为代价换取高分。为了“榨”出学生的最好成绩,长期、大量进行各种习题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与考试成绩,却导致了学生的思维狭隘、单一,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2、中国为何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海内外专家共同把脉——“学风不正,怎么谈诺贝尔奖都是假的”,南方日报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