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实施策略
2014.01.08 23:15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指导方针、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原因和途径、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成果。
一、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指导方针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准确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需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大胆进行探索和试验。建设满足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需求的教育新体系,探索一种有利于挖掘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确保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高教育的满意度,全面增强教育的发展活力,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和谐的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原因和途径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和谐发展”、“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很多教育工作者和部分社会各界的人士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正确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比较模糊地认识。
在“基础教育观”、“家庭教育观”、“学校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系列观念方面,还存在旧有的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思维定势。不能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致使老师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学校办学缺乏生机、缺乏特色,办学质量的再提高出现瓶颈,甚至出现一些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社会不理解、家长不满意的不和谐现象。
另外,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部分老师不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放到自己的学生能否全面发展、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方面上;不能把精力放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如何家访以及如何开家长会这些既花费精力又收效缓慢的工作上;也不能把精力放到如何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力和执行力,进而增加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上。而以上所有这些现象与问题,都会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大提高,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再一次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到了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再一次明确了教育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如此好的教育发展形势,面对教育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们如何应对?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抢抓机遇,敢破敢立,换一种思维审视教育,换一种角度思考教育,用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措施来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局面。没有思路,就失去了方向,没有观念,就失去了灵魂。因此,要想顺利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清晰的改革思路,更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为支撑。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同样也离不开这一规律。
为此,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途径就是“思想引领、措施指导、机制保障”十二字方针,思想引领是前提,方法措施是落实,机制建设是保障(比如督促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离开思想引领,落实是被动的;离开方法措施的指导,思想引领就成为空想;离开机制建设的保障,就不会激发落实的热情,使落实失去动力。
《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教育新模式具体概括起来就是“三通过、三统一”和“一引导、一共育”。
1、“三通过、三统一”
(1)通过对家长、老师的分别培训,使他们在基础教育观念上达到统一。
①基础教育观。首先要知道基础教育阶段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的阶段,基础教育是以家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家庭教育为主导,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综合素质得到充分提高的奠基教育。基础教育从幼教,甚至胎教就已经开始,直至高中(职高)教育。
在这个阶段,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成人、成才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人。俗话说,先入为主、环境育人,孩子从出生到懂事明理,最先接受到的是父母的启蒙教育,最先感受到的是家庭的生态环境。父母的启蒙教育、家庭的生态环境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家贫出孝子、逆境出人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经典故事和哲理,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家庭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开阔视野、放飞理想的平台,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观);学校领导、老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引领者、组织者、教育者、开发者、服务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观);而家长则是学校教育有力的支持者、落实者、调控者、配合者,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支撑,家长的参与度、家长的价值取向直接主导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效果,这一主导作用是学校自身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观)。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充满个性差异、思想差异、学习差异、习惯差异的待教育、待培养、待开发的祖国的未来。没有不想上进的学生,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学生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不同,都有长处,也都有不足。对待差异不同的学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尊重人格、呵护关爱、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观)。
②质量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提高,让每个学生优点都能得到发扬、不足都能得到改进,让每个学生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就是高质量。不惟考试成绩,不惟升学人数,真正的素质教育只会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只会提升学校办学的质量。
(2)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让家长明白学校、老师的教育意图与管理措施,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做学校教育管理的宣传者、支持者、呐喊者、配合者。
学校与老师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能够互相理解,互通有无,及时反馈,跟踪管理,共同营造素质教育的和谐大氛围。
总之,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把教育策略加以整合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始终在和谐的、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
(3)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人才观。
①学习观。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是无止境的,终生学习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
②人才观。人无全才,人人能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成才,先成人。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能够理解、孝敬家长和信任、尊重老师,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一引导、一共育”
由学校引导建立起长期的有效机制(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教育顾问;设立家长义教;开放学校管理研讨;开通学校论坛或班级博客,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建立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社会、家庭、学校教育资源大整合,有效地实施家校共育,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办出学校素质教育新特色。
三、实施《家校共育发展新思路》的成果
1、教育理念社会化,教育环境和谐化,教育质量素质化,教育目标多元化,办学模式特色化。
2、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守旧走向解放,由学校孤军奋战走向家校携手并进,由互不理解走向互通有无。解放了学校,解放了老师,还家长一个机会,还社会一个明白。消除或减少因教育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基层矛盾,以达到营造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3、维护老师的社会尊严,保障老师的正当权益,维护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声誉。
4、让家长感到既要支持学校的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也要支持老师的工作,具体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学校友好相处,使家庭和睦,让校园和谐。
5、让学生能够倾听家长的心声,理解和孝敬家长,懂得感恩;能够正确认识老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老师的批评与指导,从内心真正理解老师、信任、尊重老师。
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树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是无止境的,终生学习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的学习观和“人无全才,人人能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成才,先成人。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的人才观,从而正确地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6、达到学生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最终转换。让学生在和睦家庭、和谐校园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身体健壮、人格健全、心态健康、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即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人。
7、以学校为基地,以未成年人教育为切入点,以家长教育为突破口的新机制,能够将国民素质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提高家长、老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学校既完成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又对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