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大学是就业中转站,中学是啥?
2014.01.08 13:12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中国大学鼓乐齐鸣却精神虚脱,这是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最近在与记者的访谈中对当前中国大学的深刻评价。杨校长尖锐的指出:当大学精神虚脱后,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大学成为就业服务站。众所周知,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初步完成了从“精英”向“大众”的华丽转身,所取得的成就不可谓不令国人自豪。但杨校长却是毫不留情面,一把扯下了当今大学的华丽外衣,将大学另类的转身摆在了世人的面前:大学从“精神家园”沦落为“就业服务站”!读罢杨校长的访谈,在为杨校长击掌之时忽然冒出一个问题来:当今的教育下,大学是“就业中转站”,中学是个啥呢? 是不是“考前服务站”?初中三年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参加中考?高中三年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参加高考?事实还真是这样,不少中学都盛行这样的口号:“中考三天,备考三年!”“高考二、三天,备考二、三年!”前不久,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高中数学教育是一种畸形教育:“教学时间与复习时间比例严重失调。高中三年中,有的学校是利用两年来进行教学,最后一年完全复习和考试。甚至还有更严重的,三年中用一年半时间教学,一年半全部复习。”若把中学看成是学生参加中考或高考的考前服务站,还真形象。 是不是“择优选材场”?初中的教育就是为了挑选出一部分好学生输送到好的高中去?高中的教育就是为了将学生分出进一本、二本等的大学生源来?相当多的中学有一个通常的做法:学生入学就按其分数的高低分等级依次编成重点班、次好班、平行班等。有些学校还专门将成绩倒数的学生编成最差班。然后对学生进行“品质”精细化管理,如将学生分成不同规格、等级,如“一本目标生”(能考进一本的学生)、“二本目标生”或“上线生”等。不同班级的学生又依照每次大考成绩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调整班级等次。现实中的学校教育还真类似生产中的原料选材,学校成了“择优选材场”。 是不是“知识灌装线”?中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自己学来或者是自己建构的,还是被灌输的?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要深入中学课堂或中学生中就很容易了。事实上,在中国绝大多数中学中,既不存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也没有真正的教育过程。有的,就是知识的灌输,而且只灌输那些中考、高考要考试的科目以及这些科目考纲中规定要考试的内容。这种情形下,学生如同灌装线上的瓶子、罐子,考试的知识如同类似可口可乐的碳酸水,教师就是操作工。一届届学生就在这条灌装线上走完三年的生产流程,然后输送到下一站:高中或大学。灌装饮料,其功用是方便消费者。灌装知识,其目的就是考试。 除了是“考前服务站”、“择优选材场”和“知识灌装线”外,中学还是个啥?也可能是这或是那,但就是不太像个学校。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全部社会生活的专门机构。杨玉良校长指出,大学是学生一辈的精神家园,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大学必须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大学不能把就业作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笔者以为,其实,中学又何偿不是这样呢!大家知道,许多学生读完了初中、高中,可能就走向了社会开始从事社会生活,中学难道不是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吗?即使部分学生走进了大学,中学也是这些学生精神家园的原籍之地,学生在这里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事实求是地说,中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一点不亚于大学,甚至比大学影响更大,如人们可从周恩来、钱学森等无数为民族、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身上看到,人的精神脊梁骨在中学阶段已见雏形或基本定形。 中学可以不是这,也可以不是那,但中学一定要是学校,一定要是中学生的精神家园。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