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关于孔子的中庸思想
2014.01.08 13:12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中庸就是今天的实事求是思想中庸的思想何在?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已乎”。确定“中庸”为“至德”。朱熹在《集注》中解释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即“不偏不倚”的恰到好处的平常的道理或方法。由此而知,“中庸”是一种最好的道德行为标准;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合乎中道的处事方法或处世哲学。此处事方法是可以成为公律的。比如社会上所有人都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则,那我们的社会自然和谐而没有冲突;反之则不然。再如初学一种语言,有人觉其纯靠死记硬背太枯燥、毫无兴趣,便想买一些如书商所说:“利用巧学妙计之法,短期内可以不费力学好某种语言”之类的书。其实这是骗人的,要学好某种语言,无须逻辑推理,只有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是最平常的方法也是最恰当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平常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那些科学中的公式、公律等,都是以人们日常所经验的平常的事实为依据,一步步推出来的,就其所依据的平常的事实来说,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因此科学的就是平常的。“一步步推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看似迂曲拙笨,但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的方法和“大智若愚”的境界。倘若嫌此“一步步推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迂曲拙笨,而采取巧妙直捷的急功近利的方法,必定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急功近利的动机,必然导致揠苗助长的结果。又再如,今人常说的以国际接轨、经济生活国际化。接轨也好、国际化也好,无非是和外国人交往,和外国人交往就要懂外语,外语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在社会上就形成了一个“专业”——外语专业。我们不光有专门的外国语学校,各大学还有外语专业,外事人员应该是足够用了。对于体力劳动者和与外事无关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外语是可以没有的,就像农民种地,五谷杂粮是必须要种的,而奇花异草是可以不种的(经济作物除外)。而外语要达到一定的交流能力,其消耗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把学外语的事情交给外国语学校和各大学的外语专业是合乎中庸之道即客观实际的;无须定位于基础工具学科而强加于每个学生。作为学生虽然没有选择教材内容的权力,但作为国家教育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要求——即最基本的知识需求。虽然事实上很难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而在理论上的确要“教好每一个学生”。就基础教育而言,不能为了少数人的专业需要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掌握高度专业的学科知识。 对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只适合做选修课,更没必要定性为基础工具学科。如今,连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在高考英语的影响下,为“赢在起跑线上”而抢学英语。社会上的各种具有存在疑义的英语级别考试更是如火如荼,英语产业化已形成规模。“疯狂”英语,名正言顺的疯狂抢占国人的时空。如若长此以往,母语缺失会日益严重;势必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另由于语境所限,英语也不会学的很好,其结果是丢了西瓜也捡不着芝麻。双语社会不是不可能,香港就是双语社会的最好范例,那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为其创造了这个语言环境,这个历史原因是中华民族抹不掉的记忆。百余年来,香港人民生活在双语环境里,耳濡目染,这是孟子的“莫之致而致”的原因,并非刻意追求。香港的双语社会不能作为成功的范例和效仿的样板。 我国是一个发展了几十年仍在发展中的农业文明仍占很大比重的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应该做的特别是急需做的事情还很多;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知识还很多。我们不具备双语社会的语言环境;更不必在英语方面造成太大的浪费。母语是大国崛起文化自信的标志。英语再强势,也只属于专业范畴,万不可将其推广、发展为第二语言,那将是本土文化的灾难。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已是关键,结构合理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素养是每个受教育者的价值追求。总之,中庸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准确契合,“中”的基本原则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庸”的功能在于坚持不可移的一般的方法;而后达成理智上的和合调控。当下教育改革中,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基础工具学科、弱化英语就需要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牢牢把握住中庸赋予我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唤醒人们被程式化生活所麻木了的意识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课程观。还同学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学习乐园!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