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孩子作文撒谎,责任不在孩子
2014.01.08 13:1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进行了一次调查,(2639人参加,其中51%是“80后”32.5%是“70后”),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曾经编过作文,只有10.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还有5.9%的人表示“不记得了”。看了材料,也看了材料当中分析的孩子们的造假行为的批评,但是,细究起来,造成作文造假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出了问题。 陶行知老早就给我们讲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现实的教育现状呢?连教材都在造假,更别说我们的孩子了。翻开时下的语文课本,有人给课文归类之后列出了五大罪状:一是内容不符合历史与常识,如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一文纯属虚构,而这样虚构的目的只是为了用谎言进行道德说教。二是缺少童心,扼杀儿童天性,如苏教版的《蘑菇该奖给谁》兔子妈妈把蘑菇奖给了和骏马赛跑的小白兔,而把和乌龟赛跑的小黑兔冷落在一边;在北师大出版社的《儿子们》中,老爷爷无视唱歌跳舞的两个儿子,眼里只有正在劳动的儿子……三是随意编造歪曲原文,《陈毅探母》虚构故事。浙江的几位教师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发现,《陈毅探母》一文纯属编造!《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根据罗大里(意大利)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改编时严重歪曲了原文。四是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念,如人教版的《妈妈的账单》;北师大版《母亲的纯净水》。这些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是不健康的,这些家庭也是压抑的。另外,人教版中的《日记两则》、《看电视》;北师大版的《流动的画》、《妈妈的爱》,已经失去了该有的逻辑,将母亲形象描绘得完美而失真。《乌鸦反哺》,乌鸦无家庭,无从反哺。以美德“绑架”孩子又一例。五是随意改编戕害经典,如苏教版《少年王冕》、北师大版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等,至于无作者名字、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更比比皆是。比如课本中的《草帽计》一文,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贺龙用计谋,不费一枪一弹,使敌人自相残杀的故事。该故事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干脆就是凭空杜撰。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文体混淆,有很多历史不像历史、传记不像传记的散文体篇目,既谈不上艺术的真实,也不符合基本的事实,这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伪文章”。(以上内容引用自网络)也许这样的谎言是善意的,但是这种用谎言进行的说教又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还要求孩子们真诚,这种分裂的道德说教最终只能是害了孩子。这是教材的问题,教材都不说真话,也就别要求我们的孩子说真话,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具体一些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一边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一边又在要求道德高尚,而且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道德的要求搞过了作文本身的真实性的要求。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写《一件难忘的事》,我写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翻过墙头偷自家的鸡蛋煮着吃,它真实的写出了孩子的调皮的天性,课老实说那是小偷行为,不能写,于是我就学着其他的孩子写扶老人过马路,写帮老人捡起被风刮走的钞票,捡回来数了数一张都不少,有时候把钞票换成苹果。这样明明老师知道在说假话,啖照样给高分,直接助长了我们造假的风气。所以,作文教学如果不把诚实和诚信作为起点,才能够有真性情、真文章的出现。也才能够创设一个崇尚真善美的课堂环境。再一点就是社会的多层面的虚假现象。学生时期的撒谎作文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学术造假的泛滥,披露出来的没有披露出来的虚伪学术氛围,又从社会层面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造假的理由,因为造假可以得高分,造假可以拿学位,造假可以晋升职称,造假。。。。。。,如此的一种社会环境,不害了我们的孩子才怪。所以,要改变这种撒谎作文的出现,从我们教师来说,必须教育孩子把说真话作为写作文的第一要务,而不是用标准化的套子去套作文的优劣。从社会层面上应该批评社会上的虚假现象,建立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便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总之,谨记陶老先生的告诫是吾辈为人师者的首要责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