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高考与常识
2014.01.08 01:2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高考完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脸上都笑开了花——不言自明,题目简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老师也在感叹:今年的题目太简单了!生物老师说:“题目这么简单,语文老师都能做。”地理老师说:“地理试题只要有常识的人就能做出来,真是让我们不知道该教什么了。”在监考时,闲着无聊的我,凭着自己的常识,“偷偷地”把今年高考文科几乎所有的科目都做了一遍(语文没有写作文,数学关于向量部分和最后一题没做)。今年是我第四次参加高考监考,四次考试我都基本做了做题,的确,发现相对来说这次考试比较容易。而且,对于文科考试来说,这次的试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关注生活中的热点和常识性问题。我个人觉得高考的这种方向值得肯定。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我们教育和学习本身就是生活,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我们的生活、促进自己和他人幸福的提升。如果所学知识不能用于发现、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这些知识就是“死知识”,这样学习的人就是真正的“书呆子”。虽说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都与生活直接相关,但我想绝大部分知识,特别是文科知识,还是有着强烈的现实关照性。而考试对生活的考查,更多的是生活的常识。有人认为,某科考试如果一个稍微有常识的人都能做出来,那就显示不了这个学科的专门性和深刻性。我觉得这是很片面的、错误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尤其如此。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造就专门的人才?不是,我认为它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养(包括知识、能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是一个一般性的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如果说,一个成年人(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都无法完成的试题,我们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中学生去掌握?这说明要么是我们大部分成年人的水平太差,要么是考试有毛病。在多数情况下,我看是试题的问题,当然可能两者同时存在。因为过去我们一直以为把试题出得难一些、深一些、偏一点、繁一点,才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学科智慧,才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可是,考得稍微“简单”一些,考些常识有什么不好,难道非要考一些可能以后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东西么?况且,考所谓的“常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的就简单么?我看未必。生活中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它本身并没有划分出专门的学科,这是地理的、那是化学的、这是历史的、那是政治的,对生活的解读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各个学科知识、利用各种看问题的角度。如果是地理试题,我们就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是历史试题,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对出卷者、阅卷者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去分析。所以,假如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没有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关注生活,是很难把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透彻的,也就难以在考试当中拿高分。 况且,这本身就是一个常识匮乏的时代。看看当今社会,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很多,之所以让这些人得逞,除了受害者贪图小便宜之外,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常识的缺乏,而且是最基本的常识。仅举一例,如张悟本的出现,甭管癌症、艾滋病还是前列腺炎,通通给我吃绿豆,包管“豆”到病除。同样,我们很多学生除了学习(狭义的学习)和做题之外,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太少,说得严重点,是一无所知。所以考常识,并不一定简单,有时还会很难。理论上,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各科基本内容,即所谓“常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知道。所以,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会做生物试题,说明他的生命科学知识水平不高,一个数学老师不会做地理试题,说明他的环境知识和意识还有待加强。我们总是希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是我们先得有全面发展的教师。然而,曾经全面发展(学业上)的学生成了今天并非全面发展的教师,这说明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失败。不过,我们决不会承认它的失败,所以追求什么样的“全面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题目简单,会造成竞争更加的激烈,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做。这个时候比的恐怕不再是会与不会,而是做得好与不好了。谁更认真、细心,有更好的答题习惯,谁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势。认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能力和素质。我们中国人普遍采用模糊、大概齐、差不多、过得去的思维模式,而缺少精确、细致、认真的思想,在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我们显得很被动。所以考试中突出它的重要性很有必要。没准儿,考试的改革还能够以“蝴蝶效应”的方式解决“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问题”。 当然,如果过分强调答题的步骤、表述的标准化,也有可能会导致阅卷出现标准化陷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我希望在试卷设计和阅卷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