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对高考与课程改革的设想
2014.01.07 18:4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许多地方实行新课程和学分制。我认为还需进一步完善,对此我提出以下浅见与同行商榷。
1、高考关系到高中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动向:
众所周知,高考是最具权威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考试,它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关系到高校的录取,关系到中学的教育的动向。高考关系千家完万户,它对社会影响之大,人们对它关注之重,都是其它任何一种考试无可比拟的。高考对中学教育来说是指挥棒。凡高考要考的科目,学校、教师、学生都很重视,而不考的科目则不重视,社会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加看重的是高考的结果,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生的高考分数,进而影响教师的进薪晋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凡高考考得好的学校,学校在招生上占优势,学生来源人数多,素质好,学校的利益多,教师的待遇也就高。因此学校教师不得不跟着高考转。每年高考揭晓后,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要宣传自己的成绩,以便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就读。某些地方出现了招生大战,一些学校为了生存,为了确保其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对成绩好的学生承诺免费及奖励,从而使招生成本越来越高,招生秩序越来越乱。某些初级中学还出现了买卖学生的现象,哪一个学校承诺好处费,就动员学生读那一个学校。重点中学因占用较多的资源,办学条件好,较早形成名气品牌,在招生上占优势。普通高中为了高考能出成绩,这方面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可见,高考与教师利益的这种制约机制确实存在,谁也不能否定。只要高考条件存在,高考与学校、教师利益的这种内在联系就必然存在。我们应当正视,而不应当否定。应当利用这种联系来引导中学教学,而不应当违避。长期以来,由于高考制度和水平测试制度的不完善,中学教育出现了过早偏科、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等弊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达不到。所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与高考结合起来,让高考正确引导中学教育。
曾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过会考制度,作为学生的水平测试,试图改变过早偏科的现象,试图摆脱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由于组考的因素,由于其对学校的社会影响较小,各级都未能高度重视,因此会考制终于流产。现在许多地方正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分学制。试图通过学生应达到的学分来改变过早偏科的现象,方向是对的,但学分的认定还没有比较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学校组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公私立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下,急功进利,造假现象难以避免。应该将课程设置及水平测试与高考联结起来。
我国高考统一招生制还不能在短期内取消,即使高校招生人数接近报考人数,高考统招还是应当实行。因高校差距太大,学生择校就读的心理强。如果由学校单独招生,由于招生市场的盲目性,由于中国中学生的绝对数的极大,某些学生恐怕要参加数次甚至十来次的招生考试,才能获得某一理想的就读的机会。这种现象在艺术类考生中已经出现。可见学校单独招生不是便民为民政策,也难以防止招生中的腐败现象。高考统招对中学指挥棒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时期改变。
2、 高考改革及其影响: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的几次改革主要是科目设置的改革,要么增加某科分数,要么几科合并,要么某科不考,这是变换形式,换汤不换药的改变。但传统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
从山东、海南、广东、江苏等省份出台的2008年高考方案看,他们都没有忽视中学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力求全面的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实际上是在选拔性高考中补充水平测试,以此来引导中学基础教育,防止过早偏科造成的畸形化现象。
韩国对2008年高考的改革也注意改变高中教育只重视高考考试科目,不重视其他科目的局面。而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并减轻学生家长因此而来的经济负担,恢复教育本身的职能,重视高考对高中教育的指导功能。
3、 对高考和水平测试的设想:
基本思路是将高考与水平测试联结起来。水平测试要能真正推动教学,必须让水平测试对学校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使教师、学校从关心学校的社会影响来关心学生的基础教育。这样学校抓基础教育就从外在压力变成内在动力。为了便于操作,我设想实行国家级综合水平测试(混合水平测试)。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选择:大综合水平测试、二场式综合水平测试、三场式综合水平测试。其内容包括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只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大综合水平测试是将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放在一套试题中考试。因受时间限制,题量十分有限,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二场式综合水平测试是将语数英为一场,其余为一场。三场式综合水平测试是将语数英为一场,理化生为一场,政史地为一场。而以三场式为最优。以三场式为例,语数英分值可分别设为120、120、110,政史地理化生每科分值为100,其他共计50分。总分值为1000分,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毕业依据。凡总分满600分即符合基础理论课毕业条件。综合水平测试与高校录取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水平测试必须是国家级的水平测试,与高考同等重要,其本身是高考的一部分。以三场式为例,每年举行一次。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提出不同的入围要求,同一层次的高校,入围的要求基本相同。例如,本一、本二、本三、其它专科院校该项入围线可分别设为800、750、700、650分。具体入围线怎样确定,可根据水平测试的实际情况和各高校录取比例确定比较合理的标准。综合水平测试不满600分或者不如意的可以参加下一年度的测试,对每多参加一次测试的,高校录取可提高10分或20入围要求。
学生毕业的学业成绩依据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就是上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水平测试,这是最主要的;另一部分就是学生选择的任一专业课程的测试。只有这两部分都合格,学生才能毕业。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开设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专业和技术专业。专业课程是学校扩大社会影响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形成特色品牌的基本内容,学校不会忽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专业课程的毕业测试可由学校自行确定。
高考也由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部分和专业综合能力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即综合水平测试,这是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依据,专业综合能力部分是不同层次高校录取专业的依据。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个学生可选择一至二个专业参加高考。通过专业考试体现出高校的选拔性。
4、 中学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成长记录:
高一高二开设基础理论课程,高三以专业课程为主,高一高二阶段,国家确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现阶段新课程正在广乏推行,新课程在内容上比以前有很大的更新,体现出时代特征。但有些科目的新课程新增的内容过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高三阶段以专业课程为主,包括理论专业和技术专业,各学校有众多的专业班。理论专业班为高校培养后备力量,技术专业班直接面向社会就业和高校对口专业。这和正在推行的新课程基本类似。正在推行的新课程倾向学分制,而我设想的改革是新课程结合高考综合水平测试,简称新课程综合测试制。
所有中学生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每一学期的表现及成绩,包括在学校和社会的有较大影响的事件、评语,包括自评、他评、师评。该记录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就业的品德依据。该记录可在每一学期的最后一周进入,必须在每一学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
5、关于高考与课程的这种改革的意义:
水平测试与高考结合,其本身也是高考的一部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有利于加强对水平测试的有效监督,克服弄虚作假的现象,提高水平测试的可信度,增强水平测试对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使学校和各级象对待高考一样对待水平测试。有利于防止学生和学校过早偏科的现象,落实抓基础教育。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适应社会需要。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发展意向,与时俱进,增设职业化专业,对于水平测试分数较低的学生,可选择有利于就业的职业化专业,学得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克服学校内同行业教师之间恶性竞争,争名夺利。综合水平测试,使得各教师要通力合作。专业课程设置,使得同科类的教师分工负责。有利于减负节支。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电子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增强自我修养的意识。将来每一个人都应建立电子档案,以供升学、晋级、招聘参考。这样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优化。
6、 新课程综合水平测试与新课程学分制的比较:
二者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高一高二阶段重基础,高三阶段重专业。二者在某些方面的效果基本相似。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测试方式不同,由此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如前所述正在推行的新课程学分制其学分的确定如果是学校或地方,则很难确保其真实性。如果是国家级组考,则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而实行综合水平测试,测试程序容易操作,更由于与高校录取联结,是高考的一部分,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能确保其与往年高考一样的真实性和信任度,从而克服新课程学分制的某些局限性,比新课程学分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