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那些枯萎的花儿,看青少年自杀问题
2014.01.07 18:4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中国人喜欢用花儿,来比喻年轻人,可见自古对青少年的垂爱。但是,中国人对青少年的爱是分成三种形态的:
A,仰慕。爱之切,却束之高阁,敬而远之。
B,宠爱。很容易就变成溺爱了。这种爱会超越了性别,超越了任何隐私。
C,苦爱。中国人讲:打是亲,骂是爱,越亲越要拿脚踹!
孩子在12岁左右,青春期蓬勃发展着,可以说处于心智高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从模仿到实践的速度是惊人的。父母和同侪就是他们身边的与外界接触的最主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本我”极其强大,欲望也极其强大;而“超我”的形成还未真正完成,世界观与价值观也并不成熟;而心智发展,“自我”的调节机制也不够完善。所以,“自我”还做不到去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关系。
那么,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一旦遇到“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就要求助于外界的调和作用。父母,教师,同侪,三方的作用就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相互之间又有着极其微妙的制约。
但是,社会生活的压力,造成了很多父母并不能承担起“调和孩子心理矛盾”的重大责任;很多父母本身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就没有处理好,从而在成年后遗留很多的矛盾,甚至造成很多隐性的“矛盾”,被他们隐藏在自己的内心里。于是,父母们就期望学校可以代替自己做好这份工作。
那么,学校能否承担这份重任呢?我的回答是:不能。抛开学校本身的局限性,目前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真正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有多大比例?相信大家有个自己的评价,我不赘言。再者,近几年,随着经济大潮对教育行业的冲击,学校的教师们或多或少生活在以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为核心的压力症候群内部,教师们的心理状况也非常岌岌可危。各地层出不穷的各种“教师虐待学生,教师猥亵学生”就是基于这么一种原因。
最后,似乎重任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同侪——学生的同龄人们。但是,那些同样心智还在发展期的同侪们,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谈论最多的是什么呢?物质。这是一定的。不可能期望10几岁的孩子,在谈论精神。那么,物质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他们所能摸到的一切。这里,就又渗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千差万别。从而,社会上各种不满和怨恨,通过父母的“潜移默化”,孩子们早已“烂熟于心”,现在的小学里,中学里,有钱的孩子和没钱的孩子的交友环境,是极其不平等的啊。
18岁,按理说应该是成年人了。但是,10年的坎坷的崎岖的生长历程,造就的是一个有一个打击。学生们的“本我”不断被压制在压制;不断有各种新鲜的无厘头的“超我”增加进他们弱小的心灵里,而本我在这个“量产化”的教育体制内,早已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不是像很多成年人所期待的那样随着心智成熟而变小,而是越来越严重。终于有一天,“本我”不能再压抑原始的欲望,享乐主义终于跳出“超我”的束缚,那么,“玩世不恭”还算是最轻的效果。
可怜了,那些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们。“超我”随着教育的加深而越来越强大,“本我”被压抑的“越来越趋于弱小”。他们的原始欲望——这里也包括“性欲望”——长时期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长期处于一个漩涡中心——“我为什么而活着,活着为了什么”。而这一情况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开始否定多少年以来积累起来的道德和原则,也就是‘超我’”;要么,就是“超脱这一切的束缚,给自己一个最终最彻底的释放——自杀!!!”
呜呼,这些中学生,大学生,硕士,博士们,杀害你们的凶手是谁呢?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