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再谈“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2014.01.07 00:55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无论是从教育还是从教师角度看,“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都不是一个无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理由如下: 其一,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即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目的不明确或目的错误的教育是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的。 其二,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师的教育内容观,即教师需要组织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受过教育的人”。内容是为目的服务的,内容不适宜,目的难得逞。 其三,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过程观,即教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教育过程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所想的“受过教育的人”。有什么样的教育过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过程是受思想或观念引领的。 其四,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评价观和自我效能感,前者主要是教师对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教育后的评价,后者主要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估。如果教师对“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没有更多的思考,那么教师对教育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对自己的工作也容易满足。二 对“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应当贯穿在老师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应当在教育的每一时刻、每一地方用“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问自己,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追求、教育行为、教育评价能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即作为教师一定要为社会培养“受过教育的人”。 在教育的起点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有助于教师确立教育目的,有助于确定教育的方向,有助于教育程序的设计。 在教育的过程中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有助于教师阶段性评价自身的教育工作,有助于及时校正教育的方向,及时为教育程序“打补钉”和“版本升级”。 在教育的终点(如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或大学毕业等)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有助于教师评估教育的目的是否达到,有助于教师反思教育的得与失。 三 “受过教育的人”是一个核心内涵基本不变,但内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一般意义上,人们说某某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即是说某某人是懂知识、讲道理、知礼节和行为更规矩的人。于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懂知识、讲道理、知礼节、更规矩”是“受过教育的人”的核心内涵,意即:无论是受过小学教育或中学教育,还是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只要是受过教育(这里自然是指受过良好的教育),就一定是“懂知识、讲道理、知礼节和更规矩的人”。当然,“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涵义上肯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在核心内涵上的差异,如说某个人“受过大学本科教育”,说另一个人“受过研究生教育”,不是说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更知礼节,更懂人生或生活的道理,而更多地是指受过更严格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和在专业上掌握得更多。 四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可以随教育情景的变化转化成这样的问题:他或她“像不像个受过教育的人”。如:面对初一或高一年级的新生,教师要清楚他或她像不像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的人;面对初二或高二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清楚他或她像不像受过一年初中或高中教育的人;面对初三或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清楚他或她像不像已受过两年初中或高中教育的人。面对要毕业的学生,教师要清楚他或她像不像一个已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 从这一点看,“受过教育的人”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而是一个呈动态发展特征的概念,反映出由初级到比较高级的发展变化。这实际上告诉人们,如果你应该像受过某一教育的人,但结果你不像,那么这种教育就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明你事实上并没有接受这一教育。如果你像接受过某一教育的人,那么说明这种教育就很成功,这种教育就是有意义的。 教师面对“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和“像不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等问题,既要把握住概念的核心也要把握住问题的变化。教育的目的性、实效性体现在教育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像个受过教育的人”。五 不同的主体对“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家长有家长的“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看法,社会有“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像个受过教育的人”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社会的评价标准与家长的看法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同样,教师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与社会的评价标准也有不同。 如果社会的标准代表了国家意志,或者说反映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那么教师对“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理解和把握应以社会的标准为基础。因而教师的看法不能与社会的看法相悖,也不能低于社会的标准。同时,教师在“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上若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都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教师的看法可以高于社会的标准,如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合格的”受教育者,教师可以将所教的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受教育者;或者,针对社会在教育培养“像个受过教育的人”方面偏重于共性要求,教师可通过特别的引导,在儿童个性化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教师的看法不应随意与家长的要求划等号,但教师应了解家长的要求,要引导家长认同社会的标准,并鼓励家长提升对“像个受过教育的人”的认识,同时合理采纳家长建议,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使其孩子通过教育成为“像个受过教育的人”。六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可以简化成“什么是教育”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对教育的追问。有什么样的教育,当然就有受过什么样教育的人。教师经常思考“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在思想或理念领域中不断探索而接近教育的本质,有助于教师执着地追求教育的理想,有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创新教育模式,使教育更具有目的性、有效性,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使命感、效能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和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的问题。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