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受教育者没有良好习惯,谁负责?
2014.01.07 00:54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文/周新桥在教育中,常听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这样的批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等等。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各方面的习惯或多或少表现出不好的学生或青年人随处可见,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有大学生戏称自己是“九三学社”的:上午九点起床,午睡睡到三点;有留学生说自己在国内按美国时间作息,在美国则依北京时间生活;连续几天几夜上网后又昏天黑地睡一两天的学生和已工作的青年也不在少数;大学生和已走出校园的青年不喜欢读书尤其不爱读经典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至于学生或青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随意浪费、不珍惜时间、不尊重人、不懂得感恩、没责任、不会做事、不懂得运动和健康等现象,在校园、在社会上都极为普遍。人们要问,这许许多多校园里的学生或走出校园的青年人都没有养成好习惯,怪谁呢? 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可称之为生活模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等。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将长期伴随着这个人,直到这个习惯改变。而没有外力的强制或者没有改变的主观努力,所形成的习惯则伴随人的一生。这就是说,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左右着人的生活轨道。事实上,人们通过生活养成习惯,又在习惯中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习惯就是生活的积淀,就是教育的内化,就是教养或素质的外显。影响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因素很多,有个体的,有环境的,其中有许多习惯是通过学校教育养成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坚持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现在的话说,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素质教育。那么,教育应帮助学生养成哪些重要的良好习惯呢? 一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起床、睡觉,定时吃饭,按时学习等;良好的饮食习惯,除前述的定时吃饭外,还有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不厌食等;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如勤运动、勤保洁、勤清洗、勤检查身体等。 二是主动学习的习惯。包括: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主动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能挤时间或利用闲暇广泛猎涉经典名著和与优秀作者对话等;探究学习的习惯,如带着问题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或课题研究式的学习等;通过学习求发展的习惯,如通过主动获得新知,提升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等。 三是积极的思维习惯。包括:综合思维的习惯,如尽可能全面的考量生活中所遇的人和事、尽可能综合包括自己想法在内的各种看法等;换位思维的习惯,如换个角度或站在对立方想问题;乐观的思维习惯,如积极地看待他人和面对的困难、挫折等;科学发展的思维习惯,如具有促进自己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维方法等;坚持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习惯。 四是良好的礼仪习惯。包括:一般待人接物的良好习惯,如懂得尊老携幼,懂得真诚、热情和礼貌待人,懂得表达感谢,懂得礼让、不为别人制造麻烦、讲诚信等;遵守公德或特殊仪轨的良好习惯:如遵守公序良俗(着装合礼、爱护环境和公物、不大声喧哗等)、遵守特定场合(涉及民族、宗教、政治等)的秩序和礼仪等。 五是良好的做事习惯。包括: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能克服困难完成一件事的习惯,承担自己做事的责任的习惯等。 六是追求高尚生活的习惯。包括: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习惯,如参加读书交流活动、驴友活动,闲暇时逛书店,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观赏音乐会等;交友的好习惯,如接交有品位有教养有高尚追求的朋友,接交重精神交流的朋友等;助力人为乐的习惯,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和慈善活动等。 还有其他一些良好习惯,但以上都是最基本的好习惯。这些良好习惯都是一个人在一生的生存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所需要的。但我们扪心自问: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有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些良好的习惯呢?哪怕是在教育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有所作为呢?不妨检视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逼”着学生过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的生活;在许多学校,学生的体育活动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面临考试时不要”;学生每天繁重的课程、作业早已将学生与各种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劳动和兴趣的培养等完全隔离;学生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早已物化成分数关系或分数竞争关系从而阻止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或道德实践,等等。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既不着眼于也不兼顾于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将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养成纳入教育目标中;教育目标有应然目标和实然目标之分,应然的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规定,实然的目标是现实的教育实践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升学这一实然目标没人顾得上去养成受教育者良好的习惯。其次,我们的教育就从来没有将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养成融进教育过程中;其情形如前所述,而我们的教育是只论结果而不论过程的,而“分数”似乎与“好习惯”无关,只要有“分数”这个结果,谁又关注受教育有什么习惯?再次,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将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养成列为教育评价的内容或指标,我们的各种教育评价方案包括了学生辍学的评价、学生开展活动获奖的评价、学生参加学业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体育或身体素质达标的评价、学生违法犯罪率的评价等,但从来就没有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有过评价,甚至都没有将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养成列入教育者的工作指引。总之,教育给人的感觉就是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养成压根儿就不关教育的事,就不是教育的责任。 看来,许许多多校园里的学生或走出校园的青年人都没有好习惯,教育是难咎其责的。退一步说,即使不全怪教育,教育也得负相当大的责任。叶圣陶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从叶圣陶所认为的教育目的看,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否则,就是不好的教育。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教育理应成为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当和必须承担起养成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重大责任,这既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命运,也关系到教育本身的命运。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