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负真的不能减掉吗?
2014.01.07 00:49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近十年来,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之一就是“减负”,把教育的许多负面影响归结于是这个“负”造成的,继而又把这个“责”又指向高考这根指挥棒,“负”真的不能 “减”掉吗?
学生的负担一般认为有两种负担,一是物理负担,二是心理负担。
社会和学校一般都认为学生考试的分数越高,就越聪明;学生的平均分越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越高,这样的老师就会让家长放心,老师也会在评优、绩效工资、奖金等方面得到好处,学校也会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于是学校就忽视了教法的优化,认为“不管你是花猫还是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老师们给学生多补课,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分数的狂热追求,是造成学生物理负担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们都知道分数只能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的认识策略、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等。高强度的练习其实就是要把高级类型的学习转化成简单类型的学习,把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转化成程序性知识训练,当学生遇到同样的常规问题时,只要套用现有的结论就能取得高分,所以取得高分教师的最大法宝就是多练多做,甚至于人少数老师主要依靠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只会把学生训练成对学习缺乏兴趣,产生较强的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呆板、缺乏智慧,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对程序性知识进行了多次练习,知识会变得专门化和机械化,从而导致知识的迁移范围较小。”这也是老师们苦苦寻找的熟能生笑笨,高分低能的根本性原因。长期的标准答案教育只能把学生训练成解题工具,封闭了学生们的思维。
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论成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之重大的就业压力,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上“名”牌大学。家长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不问青红皂白痛骂一顿,造成学生与家长不合,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送子女去学校读书,主要是让教师帮管,等他们长大后就让他们去打工赚钱,子女各方面情况如何,从不过问,子女得不到关心、理解,产生了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负担。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拼命读书,没有做到劳逸结合,没有处理好来自外来压力,导致学习心理负担严重。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而不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来作为准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
其实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学生是人,是个未成年人,不是学习的机器,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逃学、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选择了结束自己小小的生命,让一朵还未开放的花朵就这样凋谢了。其实家长们都知道,人生之路难道只有“升学”这一条康庄大道?总是拿这一条路来压孩子,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还可能导致不该发生的事发生,到时悔之已晚。
著名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遇到种种的困惑和烦恼,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有心理负担的学生要积极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心理负担的成因,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心理负担以及不顺心的琐事。
如何有效的减轻学生们的负担,笔者认为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深刻反思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等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新课程实施的践行者,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二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容易出成绩,但也同时很累。教师应旗帜鲜明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理,合理利用情境,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动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的主动积极、学的轻松愉快、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三要消除不合理的期待,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家长对学生期待需要细加考量,家长不合理的期待的多少,学生不合理的心理负担就有多少。如何使家长期待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力量呢?无非是要家长对自己的期待进行合理性的思考。金榜题名不是孩子们唯一的未来道路,精英只是少数人,根据孩子自身的因素,合理的引导其成长,孩子快乐,家长快乐,家庭和谐,社会更和谐,孩子更健康。
四要正确认识高考对人材的选拨,虽然高考制度有这样的和那样的不足之处,但目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取而代之。只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正确认识高考制度,以一个平常心对待高考,有精英教育也要有普通教育,更要有一般职业教育,这样的社会才会和谐合理,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那一方面所能做到的,只有学生、家长、教师、合理的教育评价体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作用,不是能不能减掉,而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地从心里想去减。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就要做到要我减负,变为我要减负。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