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当前教育改革很可能陷入的误区
2014.01.06 01:33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能够广开言路,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决策之举。但纵观《规划纲要》,仍然发现有些问题被忽略抑或疏忽了?细细想来,再从央视等主流媒体、某些专家、“两会”代表等目前大力宣扬的有关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的最新观点和实践来看,深感《规划纲要》和教改实践很可能陷入某些误区而导致新的曲折。
一、避免进入空谈的误区:“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由谁来完成并实施?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从总理到各界呼吁无效,一切以考试分数和大学本科文凭为价值追求的“应试教育”顽疾难以克服,“择校热”高烧不退,素质教育推进举步维艰……这一切均源于社会人才评价选用标准和制度的弊端:将学历文凭视为人才“准入证”(简单劳动者除外),忽视对选用人才对象能力和业绩、经验的考查,只要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学历,不论什么人一律不得入围,“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成为古董而不被提起。为此笔者曾撰文《用人唯学历: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报》也曾予发表。
笔者欣喜地看到,在今年出台的《规划纲要》有关“体制改革”一节中,确有以下一段话与笔者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或者说首肯了笔者的观点):“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但在笔者阅读完《规划纲要》后又陷入一种忧虑:“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由谁来完成并实施?很遗憾,文中未有提及,哪怕是象征性方向性的表述。
众所周知,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使用基本制度,即使在有的层面开始了干部的民主推举,但最终确认却还是由党的组织部门拍板。而目前非常火爆的公务员招考和录用,则是由政府部门和组织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用人唯学历尤其表现在这些方面。在一些地区,公务员“报名须知”上就首先明确写道: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致使一些手持大专学历的青年望“须知”而兴叹,更不用说自学成才的自考大专学历者;还有的在全日制大专学历的基础上又进修获得了自考或电大的本科学历,手持两本学历仍然望“须知”兴叹,连参加考试的资格也无法获得!我们还见到一些地区公然标榜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博士副县级或副厅级领导干部……这一切向社会宣示:要想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地位、薪酬吗?搏命获得学历文凭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极其有害的“应试教育”自然愈演愈烈,各种“教育病”繁衍滋生,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成为人们追求的唯一……那么,《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由谁来完成并实施呢?它难道是教育系统内部可以完成的吗?
教育,是社会这个母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改革受制于社会人才观和用人制度,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必须教育与政府、组织部门联动才可能完成,才可能有效地影响社会各界在“人才评价和选用”方面观念的转变——政府行为、政策制度对社会各界有绝对的影响和制约力,这是中国的国情和特色,是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可惜的是,有关这一方面的阐述,在《规划纲要》中只字未见。而“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如果不能有计划地与政府、组织部门联合行动,落实于一系列的相关用人制度中,《规划纲要》中的此番论述岂不将陷入“空谈”的误区,继而落入无声无效的结局?
二、避免进入客观上承认和鼓励“应试教育”的误区:必须界定“优质教育资源”及“优质高中”一类概念
在《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中,“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使“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位列第三条。乍一看真的令人振奋。然而,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即“高质量教育”?《纲要规划》对此没有界定——虽然没有界定,但从《规划纲要》其它部分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纲要规划》具体制定者的潜意识在这方面已经陷入了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不信请看——
《规划纲要》在论及“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时写道:“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要“扩大优质资源”——《规划纲要》将分配“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视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写入文件;那么,家长们一般为孩子花大钱择什么学校呢?大家很清楚,一般都是择各地的“示范高中”(即所谓重点中学)。由此我们可以推出:《规划纲要》的具体制定者是将目前各地的“示范高中”视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至少潜意识是这样的。然而,这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
众所周知,如果说当今“素质教育”在小学和初一初二还能看到点影子的话,那么高中则绝对是瞄准高考、以高考为纲的“应试教育”为学校主旋律的,素质教育只是活跃在总结、论文中的纸上谈兵;而“示范高中”则更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背离了2001年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决定》中所说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定义,是原“重点中学”的换马甲之举,就连新华网在报道中也还是称这些学校为“重点中学”而忘了按官方说法称其为“示范高中”。说“示范高中”为应试教育的示范,这丝毫不是夸张的说法(尽管程度有所不同)。有些“示范高中”其实就是应试的“魔鬼训练营”,学生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学生不堪重负而跳楼自戕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媒体、家长为此呼吁、批判之声不绝于耳……2009年出现了河南省西峡一中高考前一女生跳楼寻求解脱重负的惨剧后,有人撰文曰《“示范高中”为何会吃人?》,惊呼“‘素质教育’示范高中成了杀人机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实,笔者撰写了《吃人的“示范高中”与“优质高中”》一文,对“示范高中”现象进行了较具体的梳理。
正如社会选用人才的标准和用人机制制约着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样,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的应试教育现状所反映的实际教育价值追求,直接影响和制约初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的发展与价值追求。所以,论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得从高中教育开始,那种把高中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截然分开的做法是非常片面而不可行的。现在,《规划纲要》实际上将“应试教育”重灾区的“示范高中”列入“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教育”或曰“优质高中”范畴,而绝口不提对“示范高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违规办学等弊病的整顿,并要“扩大”这种“优质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这难道不是在客观上承认和肯定了“应试教育”吗?
国家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为此国家将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对什么是“优质高中”、“高质量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没有明确界定,我们的努力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呢?当我们建设一批一批高中学校时,依然沿着目前所谓“示范高中”“优质资源”的路子去走,依然客观上默许和承认“应试教育”的存在,我们的教育改革要走向何方呢?教育改革如此进行难道不是不知不觉步入了新的误区吗?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涉及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的呀!!岂可等闲视之!
其实,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论,目前首要的任务,除了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均衡发展以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整顿“示范高中”——因为它们是“示范”,所以要首先整顿:界定“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义,规范示范高中的办学行为,使它们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以此带动整个高中学校的整顿和规范。在改革高考、改革社会用人机制的同时,在一幕一幕高中教育悲剧不断发生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在整顿示范高中方面已经有所举动,但国家教育部对此却似乎鱼不惊虾不跳,无所反映无所作为,更荒谬的是在《规划纲要》中称这类学校为“优质教育资源”,这实在令人费解!笔者曾撰文《依法整顿示范高中:非不能为,乃不欲为》,即就此而言。
评价教育乃至任何事物的好坏优劣,首先得有评价标准,亦即价值观,这是常识;如果评价“优质教育资源”及“高质量的教育”没有真正用以切实执行的标准——亦即价值取向,对所用概念没有界定,仅凭直觉和习惯而为,评价和取舍怎么能不出现混乱?怎么会不进入误区?这样,距离“科学发展”是不是太远了呢?
未来10年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必须从观念上正本清源,从思维方法和手段上注重“科学发展观”,坚决按客观规律办事,尤其应增强系统观念,透过现象看本质,严防从一个误区走进另一个新的误区,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再次遭受曲折,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贻误一代人,贻误中国发展的机遇。
教育改革是一个宏大课题,千丝万缕,千头万绪,笔者岂能论述完备?但真真切切地想到这两个“误区”问题,作为一辈子从事教育的人,作为经历了中国几场教育改革的教育人,不能不说。权当建言,姑妄说之吧。物理网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