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由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第629——636页介绍了美国关于“新三艺”的情况。“新三艺”是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物。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上下大为震惊,认为教育拖了科技后退,教育改革的呼声格外高涨。1958年9月在美国总统亲自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规定了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到了1964年,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法修正案》中,需要资助加强的科目也不限于‘新三艺’。这标志着“新三艺”开始降温。在1976年的教育改革中,强调在中学阶段,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授母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的科目上,加强基础教育的“双基”训练。现代外语离开了主要基础课程。到1983年计算机首次进入了主要基础课程。 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改革也是弯路崎岖,但还是走出了外语的阴影。
我国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英语是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但此标准只是‘比较’适应于重点高中,重点高中是重点大学的生源地,基本上学有所用,即使当时用不上,将来要四级呀六级的考。但绝对不适用于普通高中、更不适用于农村高中。将相同的课程标准推向不同层次的所有高中,在这一点上‘英语课程’绝对拿不出任何论据为自己辩护。鉴于此,就英语课程而言,急须重新论证教学程度,使基础教育的课程知识结构更具合理性。不能为了少数人的专业需要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掌握高度专业的学科知识。换言之:不能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而换取少数人的需要。英语虽然只占高考百分之二十分额,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却要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时空。因为它是完全陌生且又乏味的枯燥的东西,完全属于机械记忆的典型的“强制”学科,这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强制”,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伤害,如今,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下降与“强制”学习不无关系。我们应尽量减少学习中的强制因素,怎可人为的错误的提高它呢???掌握英语的应是少数的、特殊的、专业的人群,决不是大众!英语倒是不至于使人痴迷,但让人郁闷。这比痴迷的危害更可怕。 如今,连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在高考英语的影响下,为“赢在起跑线上”而抢学英语。真是荒唐!!!如若长此以往,母语缺失会更加严重;还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由于语境所限,英语也不可能学的很好,白白浪费而已。这些都源于高考造成的压力,如把英语请出或“赶出”高考试卷更合乎理性。任何外语都只能做选修课,万不可萌生第二语言的意识,我们就一种语言——母语! 我国2001年颁布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 这就明确阐释了语文教育的功能,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自读名著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谁不想读名著呢?谁不想提高语文素养呢?谁不想奠定发展基础呢?可时间呢?一方面课程标准这边说的天花乱坠,另一方面高考那边的英语统治着基础课程,语文“新课标”“说”的再好,无力实施不还是等于零吗?明摆着办不到(天才学生除外),自欺欺人而已!!! 我国教育现状与国际国内其他领域的形势极不协调,看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令人振奋,一想到教育,用东北话说:拔凉拔凉的!!!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的教育就是拔尖儿教育,不是“尖儿”的只能做陪读。基础教育中的“流生”现象与当下的教育追求不无关系。 严格的讲,素质教育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是比应试教育进了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就这么难吗?有人讲“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有“推”的吗?可见教育形势之紧张! 我们有那么多哲学家、教育哲学家、教育家、教育学家、教授、资深教授都在做什么?真的看不出来吗?还有那些由教育家变成教育界领导人的人、难道权力在手就当局者迷了吗? 这种事情还用老百姓操心吗??? 言辞激烈,情非得已,见谅,见谅!!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