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农村教育可以这样办
2014.01.02 14:0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郑州晚报报道:3月24日,适逢郑州市侯寨乡樱桃沟的樱桃花盛开时节,樱桃沟小学和陇海中路小学的小学生们一起在田间地头上了生动的语文、数学、美术实践课。当天,两个学校的老师独具匠心,把作文课、美术课搬到田间,把面积计算课开在了樱桃花广场上,让小学生体验到了在田间地头上课的乐趣,也让同学们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比在教室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要仔细得多。
  这次课程比较特殊,语文课要观赏樱桃花,练习描写景物;数学课是学习丈量土地的方法;美术课则是绘制樱桃沟景区宣传海报。一上课,数学课上的同学们分成4个组,每个组得到一把卷尺,用来丈量景区内的一个大圆台。
  樱桃沟小学的校长说,侯寨乡是郑州市乡村旅游的一个窗口,是良好的乡情教育基地,便于开展学生动手操作和课外实践,而陇海中路小学有深厚的铁路文化,师资力量也比较强,两个学校的学生交流,可以开阔城乡学生的眼界。“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要通过实践探索,运用于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陇海中路小学校长杜爱华说,此次学校把课堂搬到侯寨乡樱桃沟景区,也是为了让同学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体局副局长张俊航说,“城乡小学生共上一节课”活动,是城乡学生均衡教育的实践。去年起他们实施了“一人双岗促均衡”的用人机制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即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担任一所城市学校的校长,便于城乡学校开展教育理念、学校联动、教师联动、学科联动等方面的城乡均衡教育交流探索。
  近年来,新课改逐渐深入,农村学校需要对课程进行创意策划。要使教育真正植根于农村,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要把狭隘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大教育观念。樱桃沟小学和陇海中路小学的做法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农村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究竟应该是什么?作为学校管理者,许多农村校长内心充满了困惑。然而,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困惑,这些思考、困惑、痛苦并不是面对难题的束手无策,而是一种求索,是一种攀越。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进行生动实践和执著探索。农村教育工作者因为自身的物质条件没有城市的好,就认为不可能办出比别人好的学校,实际上,农村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生源和师源情况,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既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中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不错;也不可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被困难所吓倒。那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到底怎么样呢?其症结又出在哪儿呢?

  现状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现状二:中小学校布点极不合理。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现状五: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校怎么办才能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农村教育不能是脱离农村生活的教育。办好农村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教学生学会生活,帮教师学会成长。
  农村办学不能离开脚下坚实的土地。农村学校要利用农村现有的人力、物质、技术资源,挖掘社区的各种教育潜力,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结合农村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留在农村生存发展的青年的文化素质。学校应当成为当地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赢得农民对教育的认可,不断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采取教学、科研、劳动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学校将走出一条村校结合的路子。农村教育要走出困境,不能完全指望城市的帮助,依托乡镇社区办教育,激活自身发展动力,使农村个人和农村社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才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
  教育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幸福,办好农村教育必须考虑到大多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的出路问题。长期以来,在农村,读书考大学这是被公认的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因此通过考试便必不可少了,自然考试的内容便成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农村盲目追求城市化生活的倾向必须改变。现在正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将是新农村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未来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农村学校办学不仅要使部分学生“榜上有名”,而且要使大多数学生“脚下有路”。必须把培养品德放在第一位。能力可以差一点,但品德不能差;要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合格公民。以往的农村学校教育只关注少数能升学的学生;而不能升学的“陪读”生,人数虽占到90%,却既没有务农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务农的技术准备。要通过教育改革尝试,重点解决学生缺乏农村劳动意识和技术的问题。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知统一”,按照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农村学校更要注重对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农村教育的变革必须首先跳出单纯的“跃农门”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未来的发展从单一的向往城市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观念,锻炼学生谋生的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南京浦口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被誉为“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20多年来,杨瑞清不仅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校内教育环境,还联合企业等社会力量在学校开辟生活教育课堂,目前学校有200亩荷花池、200亩枣园。春天,孩子们在这里赏花,秋天,孩子们在这里劳动收获,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的是一种被赏识、完整自信的教育。成功的农村教育,在于为绝大多数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为少数“人上人”铺路。
  当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面临着优秀人才“进不来也留不住”的困局,在数量和结构上“双重短缺”的形势依然严峻。从实践的视角反思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还需要对传统的教师管理进行变革。要让教师在激动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家园,校长的眼界显得格外重要。要让农村教师学会成长,让他们体会并且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才是对教师一生的幸福负责,这才是给予教师们的最大的福利!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第一流的教育家,“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有眼界,才能带领教师健康成长,才能引领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学生成才,老师必须先成才。要认真审视农村教师流动问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解放农村教师,营造“留人、育人”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激发教师发展的热情的同时,也打下学校发展的动力基础。
  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教育摆脱低水平的重复。实际上,当前我们的农村教育没有吸引力,原因是我们教的内容没有吸引力,教的方法不切实际,教的内容没有用处,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自尊心。觉得低人一等,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作为农村校长需要拿出眼光,勇敢跳出农村教育的“城市化模式”,选择立足农村社会现状,探索一条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教育之路。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与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紧密结合,不仅要使部分学生“榜上有名”,而且要使大多数学生“脚下有路”。只有把农村教育深深植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之中,把学校办成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实验田、孵化器,农村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健康蓬勃地发展。其实,只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进行培养,就地取材,就可能比一般学校培养出更多人才。“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办好一校”就能“致富一村”。
  农村教育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主战场,基层农村教育丰富的实践探索也带给我们崭新的教育思索和启示:教育的价值就是追求幸福,只要依托当地资源和发展情况,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享受生命、享受幸福,就能走出一条农村教育改革的希望之路。物理网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