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渔城山翁:教材修订要体现以能力为重
2014.01.02 14:0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 勇; 西师版语文教材实验教学6年了,广大教师从陌生到熟悉,从排他到接受,从接受到喜欢,都还是觉得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不错的版本。西师版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把“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作为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课标理念,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形成了一股清新活跃的内在风格,不落俗,不趋附,自成一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她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但是,根据6年的跟踪观察、监测,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这就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凹”地现象不知不觉地提前了,也就是原来在三年级到四年级才出现的“坎”提前到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有的老师说是教材不好,有的老师说教材编选的课文过于偏长,学生阅读困难等,其实,这都不是原因所在,我认为,出现“凹”地现象提前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
就教师而言,存在的问题有:
原因之一:教师们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不到位或越位严重,对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的内在实质缺少认真细读深研。如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衔接没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在第一学段(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注重减缓坡度与螺旋上升,体现了小步快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三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三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三(上)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而不少老师在教材处理上是“齐步走”。
原因之二:教师们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心里变化、敏感特征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带来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第一学段侧重于识字教学,在阅读方面处于浅层面的方法、习惯的培养,到第二学段大篇大篇的课文就适应不了,因此有老师心存着“中段识字教学与课文如何平衡”的困惑。
原因之三:不少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不尊重学生,对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研究不够,对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培养甚少,没有研究西师版语文教材编写意图,备课不深入。许多老师只要接触到课文,兴趣昂然,深感施展才能的机会到了,于是,不顾学生学习规律,超越或降低课程标准年段目标要求,讲深讲透,无不所及,仍沿袭着串讲串问的教法,不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对话的空间,搞得学生昏昏然,一节课下来,一个单元结束,一个学期结束,该认的字不会认,该写的字不会写,该理解、运用的词语不理解、不会用,能读通顺的篇章、段落读不顺、读不懂,学生一无所获,质量自然上不去。
原因之四: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没有得到较好的统一,没有实效性。过去,我们强调“一课一得”,扎实“双基”,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她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原因之五:滥用教辅读物。很明显的就是各种版本的《字词句段篇》,这书编的不错,但它仅供参考,而许多学校是学生人手一册,书中编得十分完备,但凡学生学习有难处的上面早已备好了,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早已写得清清楚楚,抄就是了,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用心体验、亲历实践的空间和过程,学生个性化发展缺失等,这些都是制约中段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
就教材而言,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发现也确有一些在所难免的瑕疵,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一是体现课程目标不够具体。小学课程目标分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涵盖两个年级,四个册次。如何把课程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册次,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让老师们清晰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轻轻松松地达成课程目标,这是教材修订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是体现能力培养不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老师做得不够,做得不好,因为我们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教学方法策略方面十分有限,在教材修订时,是否可以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老师教学搭建一个平台?我认为,这个能力体现在“双基”。当然,必须赋予“双基”的时代内涵,激活“双基”生命力。传统“双基”内涵是指: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双基”应该这样表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取语文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积累优秀的中外文化,习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是选文单一、偏繁。在试验中,老师们反映课文缺乏趣味性、故事性不强。我认为,就篇幅而言,小学语文姓“小”,力求篇幅短小;就文本而言,应该依照《标准》中教材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要求,力求题材多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既要体现时代风尚,也能兼顾传统美德。形式美,内容也要美,通过教与学,树立小学生对祖国文化、山河、传统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是练习表述过多,要求过多。如三年级(下)单就理解句子中的词语训练,就有四中不同表述:
一种是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2、快乐的小燕子》P9 读句子,想画面,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1)身子像个小黑点窜下来,掠过明镜般的水面,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
(2)燕子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地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
《6、绿手指》P27 体会带点的词语 抄抄写写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菊
《32、当炸弹在身边响起》P150 读句子,你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二种是体会带点的词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12、美丽的小兴安岭》P53 品读句子,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3)早晨,雾从山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三种是体会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钟标点里的争吵》P76 读一读,体会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生气 慢吞吞 细声细气
嘟囔 叫喊 粗声粗气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P95 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1)鲜艳的五星红旗飘然展开,千万双眼睛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充满了自豪。
(2)人们仰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四种是体会带点词包含的思想感情
《朱德和母亲》P106 体会带点词包含的思想感情
(1)每天放学以后,看见母亲在灶前汗流满面地烧饭,朱德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就默默地挑水或放牛去了。
(2)母亲常常拉着他的手,责怪地说:“你上学已经很累了,小孩子家,出去和同学一起玩玩吧。别替我干活了,当心累着。”
(3)朱德总是笑笑,继续帮着母亲忙这忙那,硬是抢在母亲前头把事情干完。
意思是说,训练指向过繁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更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建议在教材修订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五是低段识字量过大、偏繁。这一点,低段教师反映较为普遍,我不去例证它了。
借教材修订的机会,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要体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二)以语文教育质量为核心,建构以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细化,分解落实到年级、册次、单元、每课。
(三)努力践行以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组元、选文、练习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物理网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