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小议《青年报》报道:北大清华本科生入职先算专科
2014.01.01 18:3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青年报》今天(2010年3月18日)在A06版刊发了文章:《北大清华本科入职先算专科——一篇博文转发某沪企录用大学生“降级使用”引发热议》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的高才生相当于“学术类专科毕业”,“二本”院校的本科学历则只相当于“初中毕业”,而其他高校毕业的学生在企业内部只能以“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自称,否则将可能受到解聘的惩罚,这样的企业“规章制度”是否会吓跑许多正在苦苦寻找工作的应届大学生?日前,博联社一篇名为《一份对“高校扩招”具有颠覆性打击的企业文件》引起许多博友的关注,针对如今大学毕业生“缩水的质量”以及企业用人的方式方法,博友们各抒己见,一时间形成热点。(本报记者/丁烨)
● 一份企业文件让名校“折腰”
3月11日,实名制博客网站“博联社”博友左黎在自己博客中公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企业文件,引来许多博友的关注讨论。
在这份题为《中国高校1999年扩招后各层次全日制学历的×公司评估及升级规则》的文件中,记者看到企业详细制定了“总则”、“评估原则”、“解释原则”、“升级办法”等条款。在“总则”中,企业提出,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后,很多毕业生,尤其是“一批基本没有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沦丧、好逸恶劳、基础文书能力都不具备的、而仅有一张文凭的学生,严重干扰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评价的准确性”,“为了保护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杜绝高校扩招后的劣等毕业生来×公司后对老职工造成的无理伤害,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特制定本规则。”
记者看到,所有大学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已获得的学历在该企业的评估体系中都被“降级”认定,如,“‘985’院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学历相当于学术类专科毕业”,“非‘985’的‘211’院校的本科学历相当于高中毕业”。
与此同时,企业也给出了相应的“升级办法”,比如“各类毕业生在所在部门因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超过该部门原始学历最低、工作最优秀的职工,同时能顺利书写语法基本完整的句子(具有‘主、谓、宾、补、定、状’的语句)的中文文章,写信及发短信有‘抬头、正文、落款’,能用英语(包括其他外语)写最简单的便条的即可具备升级资格。”
而该企业对学历在公司内外的表述,也有规定:在公司内部,职工在和同事交流作自我介绍时,必须使用该规定考核通过的学历。否则,将视同为同事间的“欺诈行为”,“发生3次以上该欺诈行为者解聘”。而在公司外部,职工仍“有使用原始学历的权利”。企业在文件的最后表示,“本规则所涵盖人员在充分考虑利害得失后,然后决定是否签字认同,或放弃在X公司的机会。”
● 博文引发博友激烈争论
此份文件一出,立刻引起了许多博联社博友的讨论。实名博友王卫国并不认同这份企业文件,“这些规定有歧视当代大学生之嫌。中国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到美国等先进国家读硕博,学习成绩绝不亚于外国培养的学生,难道他们只有大专或高中水平?”而实名博友陈曦的观点也与此类似:“我对唯学历论很批判,但是这样一盆脏水把所有的都泼出去,对吗?”“招聘时直接说,所有学历咱都不看,唯能力论,唯经验论,不就得了。”
不过赞成者也大有人在,网名为“狗熊”的网友表示,“该文件是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效果的态度鲜明的批判,是对‘教育机器之产品’进行二度检验的一剂‘试纸’。”他不认为这些条款是对员工的歧视,“尽管该文件有些需要斟酌的细节,但总的思想是没有问题的。”(本博补充:另外,“升级”方法很简单也很容易。这里的做法只是设置一道门槛。最终还是看实际能力。)
● 【连线博主】博主称:发帖初衷是为引起广泛讨论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博主左黎。她表示,制定该文件的企业是其朋友所在的公司,而且该规定已经从3月份开始执行。但她表示不方便透露企业更具体的信息。“我将这份文件公布在博客上的初衷,其实是想看看更多人对公司这种做法的反应。因为企业的这个做法很有话题性。” 身为上海某IT企业管理人员的左黎说,“虽然我自己并非HR,但在工作中也遇到过那些与其学历应具备的素质极其不符的大学生,而且最近这些年这种趋势比较明显。”
左黎向记者表示,她无意于评价这份文件的好坏对错。但记者看到,针对博友的留言,左黎在之后的博客中表达了自己更深入的思考:“这家企业的具体做法,在细节上的确是可以商榷的,然而,对于其着力点和精神实质我还是赞同的。”。左黎认为,这家企业在“一群沉默者之中”,做“第一个发声的‘恶人’”,令她有鼓掌的冲动。
● 【专家说法】文件提醒大学生“认清自己”
“有些人虽然有大学生的学历与名头,却不具备大学生的素质,这种情况是很普遍。因此我觉得制定这份文件的企业至少是一个对大学生负责任的、认真的企业,它比那些带着叵测的目的来名校开招聘会、借名校的名声给自己贴金的企业负责任很多。”昨天,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晓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顾晓鸣教授认为,企业从用人的角度,拥有自己制定对员工的技术资质重新定义的权力,“其实,这个企业大可以将不满意的学生拒之门外,即使对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不满,心中有数即可,它为何要‘明目张胆’地特别制定这样一份文件,并严格执行?我以为无非两种解释。从积极的角度看,它是针对高校扩招后的客观情况,欲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用工机制,招聘那些真正能干活的员工,它是想给你前途的,它图的不是学校的虚名,并不包含歧视。它捅破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它要大学生‘认识你自己’。”
顾晓鸣表示,“这家企业敏锐地发现了自己最重大的社会责任。它通过这份文件提醒,大学生、各院系、高校都要反观自己,不能再自我感觉良好。”(本博感想:教育价值如何,最终的评判者是社会实践。)
顾晓鸣指出,如果大学生看到了这样的企业规章,“不要生气”。“主要问题不在学生身上,而是学校在学科设立、专业、师资、教育人才等许多方面已经与公司的需求、对人才专业的要求等有明显落差,这份文件正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落差。”
● 用人之道自有一套:新员工定级不看学校看岗位
对这份争议颇多的企业文件,作为上海某基金公司的HR,Joy表示她并不认同。在仔细看了这份文件之后,Joy向记者谈了她的感想:“这个公司看上去似乎是不关注大学生的学历,但事实上却是典型的‘唯学历论’。其实,现在的学历只是毕业生求职的敲门砖,如今的大学生中也不乏很优秀的人。问题还是企业观念上是否能接受新一代的人,新一代的人都比较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更加需要正向的激励和成就感。”
Joy说,唯学历论已经过时,“但在这个大家都‘降级’的企业中,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还是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一级,它不仅将学历分门别类,而且有高有低,我们公司决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是北大清华的,就给他定高一级。”
Joy介绍,在她的公司中,能不能升级就是看员工的业务绩效,“我们公司中所有学生入职都是按岗位分配,而不是按学校的好坏定级。尽管不同岗位的薪资不同,但所有进来的大学生进来的级别都是一样的,至于之后的晋升,就看你自己的业绩了。应届生、同一岗位都是同一薪酬,这也符合劳动合同法同工同酬的要求。”Joy提到,“如果说这个文件可取的地方,就是规定得比较细致,有一定操作性,其中也提到如何晋升,某种程度,也算一个职业发展的规划。”
【本博编后】那份企业文件的细节自然有一些可商榷之处,相信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检验也会修订完善。但总的来说,这份文件与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相互印证的,那就是大学“大跃进”式的“扩招”后,由于违背客观规律,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以教育为某种经济杠杆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以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为代价换取某种短期的经济杠杆效益或曰“社会效益”,这从长远来看应当是得不偿失的、不可行的。大学扩招到现在已须缓行,尽快做增加内涵、提升教育质量的工作可能还算是亡羊补牢——这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其一。
这份文件以及某些公司领导者所说的话,已经使我们看到“用人唯学历”的理念和机制正在实践中悄悄改变,如上海某基金公司的Joy就说,“‘唯学历论’”已经过时”。一叶落而知秋——我们有理由相信:“注重能力,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正在回归。此其二。
既然有企业已经感到有“北大清华本科生入职先算专科”、“非‘985’的‘211’院校的本科学历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必要;既然面对一面是手持本科、硕士文凭者应聘掏粪工洗菜工或卖烧饼、卖肉或为求职给老板下跪,一面是广东出现“用工荒”,技术工人更难觅——我们的教育部、高教管理部门是否应当考虑:究竟是继续搞“大学扩招”,还是大力发展中职、高职教育?是继续客观上鼓励人们为一纸大学本科文凭而疯狂,还是为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而扎扎实实地发展职业教育,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毕竟,教育必须与社会需要和发展相吻合;毕竟,教育尤其本身的属性和价值取向;毕竟,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大多数是从事普通岗位和一般职业的人。此其三。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