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用整个的心思做整个的校长
2014.01.01 18:2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北师大高级研修心得体会张雪峰
4月23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校长北师大高级研修班,期间,共听了12位专家、名校长的报告,参观了北京市两处名校,观摩了两位专家的课堂教学,还利用晚上进行了小组交流和全班学习交流。研修过程紧凑、有序、充实、高效,专家们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视角、独到精辟的见解,深深吸引着每位学员,我时而豁然开朗,时而产生共鸣,时而强烈震撼,时而深深反思。8天的学习研修,我不断思考,体会很深、很多,我领悟了“教育要有使命感”的内涵,感悟到校长追求人生时间的紧迫,涌荡起“用整个的心思做整个的校长”的激情。
一、专业化应该是校长自身成长的方向
王建宗校长说,校长办学要高扬起专业的旗帜,耸立起科学的高峰,办学育人要以专业化建设领纲!的确,我们一直要求教师队伍要专业化,作为校长更需要专业化!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门专业,校长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品位。校长不能只依赖于“勤”和“情”,而关键在于“理”,理性办学、科学管理,学校才会内涵发展;校长不能只依赖于常规和经验,而关键在于思考和创新,有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意识,做到自己能干的事情别人不能干,才会体验到校长职业的幸福感。
二、思想领导应该是校长的核心任务
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一定意义上讲,主要就是强调校长思想领导力的关键作用。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但更应该做好领导者角色,不能只正确的做事,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做好决策,做好思想引领。校长的职责、任务,不是经营事务,而是经营思想。王建宗校长说得好,带领人英勇善战是将领,鼓动人英勇善战是思想家。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思想领导是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作为校长,要时刻牢记提高自己的思想领导能力,努力站在学校精神的高地,用思想的明灯照亮师生的心田,发挥校长思想对师生精神世界的作用力,从而实现思想推动学校!
当然,校长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是校长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事业追求中,反复锤炼而形成的一种办学理念,一种办学追求和信仰!
三、文化引领应该是校长办学的理性行为
学校是文化的摇篮,没有了文化就称不上是学校。文化是一种能改变人、陶冶人的氛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制度固然重要,它能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不敢犯错误;但,文化约束的是人的心灵,激发的是人的积极情感,它使人不愿犯错误。走进人民大会堂,没有任何禁令,但没有一个人吸烟、没有一个人随地吐痰,这就是庄严、神圣文化氛围的魅力。文化的力量太容易把人转化!所以,一所优秀的学校,她靠的不是行政制度,而是洋溢人性的文化。办学校就是办文化!校长要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形成本校的“教师精神”和“学生精神”,使正气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让文化统领学校,让学校的文化不断升华、不断渗透,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于整个校园,流露在每位师生的身上,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
四、激情应该是校长具备的工作品质
作报告的12位专家、校长,报告风格、视角各异,他们的工作岗位、工作思路也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阳光和激情。老前辈王晓春教授、卓立校长、王建宗校长、郭振有督学、高金英老师、刘德武老师、王淑清校长,年龄虽大,但整个讲座过程慷慨激昂、妙语连珠,有的始终站立演讲,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流露无遗。王建宗校长的《为我而歌》更是激情而奔放,豪迈中让人感动。年富力强的赵希斌博士、刘儒德教授、刘畅校长、王文丽老师、李烈校长,他们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和探索,取得的成就和业绩,让人感受到了激情的力量、教育追求的神圣。是啊,激情是学校赋予校长的使命,没有激情就没有了校长追求和创新。郭振有督学讲到,激情是很重要的素质。作为校长,对工作要充满激情,充满希望。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并满怀热情的去实现它。“不要想和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就成了一般人。”
五、读书应该是校长的自觉习惯
王文丽老师讲到,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改变形象、改变气质,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佳品。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作为校长,要想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知识权威,站在教育理念的前沿,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校长要想有让人羡慕的口才,讲话中富有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诗歌的音律,信仰的情怀,最好的方法也是读书。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走进书本,走进大师,与文本对话,与大师对话,心灵碰撞中不断自我提升,是名校长成功的必由之路。不读书不能教书,更不能领导读书的人。12位专家、校长,哪个不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试想他们比一般人多读多少书?李烈校长也说,成功属于那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思考和付出行动的人!所以,在每天,我们千万记住,今天我读书了吗?
六、教师评价应该是校长探索的首要课题
反思我们的教师评价,我们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我想,目前我们大多都是为了给教师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工作一个终结性评判,目的是甄别优劣。至于,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潜能发挥,体验职业的幸福,我们思考的很少更没有做好。其中,教师书写教案、业务笔记一项,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条条框框,没有起到促进教师“用心备课”的作用,反而,备课成了一味抄写,费时耗力的得分工具。这与打造“高效课堂”格格不入,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背道而驰,这绝对是我们的常规评价出了问题!所以,教师评价是校长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决定着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个人成长方向。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着眼促进“人的发展”,应把评价作为一个杠杆来促成教师的专业化,让教师在专业化进程中去体验职业的幸福,实现教学效能的提高。今后,这需要我们潜心研究!
七、德育创新应该是校长的不懈追求
德育为首,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已成为广大学校办学的共识。但纵观我们学校的德育方式,又会让人产生担忧,我们的德育管理,采用的是简单的说教和制度,认为通过检查和评比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德育应该是在生活中不着痕迹地进行的。古人强调“无为而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德育的艺术不是生硬说教,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很自然地让学生接受教育。淡化教育痕迹,其最高境界是达到“不教而教”,表面上看,好像不是教育,实际上却是深刻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把教育内容渗透到出操、课间游戏、放学列队、学习习惯等每一个环节,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效果会更加有效。
对待问题生,要相信小学生没有品质问题学生,只有习惯问题学生,对问题生要从根源上进行个案“诊断”和“治疗”。王晓春教授说,没有“诊断”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校长和老师不能急功近利,要静下心来真正研究,通过“诊断”“治疗”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
八、理念转化成行为应该是校长外出学习的归宿
北京高级研修来之不易,直接与代表全国教育最前沿的大师、校长对话更是难得。培训期间,人人踌躇满志,都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家后一定要好好干一场。但,往往回到岗位上后,琐碎的事务又会把我们拉回从前的状态。“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这些培训时耳熟能详的理念理解起来容易,转变为行动就困难了,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校长要挑战惰性、挑战惯性,经常翻看自己的外出学习笔记,温故而知新,努力坚持把理念用于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
总之,通过参加高级研修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感受至深,专家、校长的报告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他们的不懈追求为我树立了榜样。同时我对校长的使命有了新的感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激情,我将全身心投入我的学校,洒脱地、忠诚地,用整个的心思去做整个的校长!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