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解读教育中的十个关键词
2014.01.01 17:28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工作中,一直有一些关于教育的零碎思考,自己也一直想把他们整理下来,但一直又都感觉不知该如何下笔。最近,整理了一下凌乱的思路,把感染、泛化、迁移、活力、等待、坚持、反思、转场、点燃、匹配列出来作为教育的十个关键词。匆匆写下了这些碎片与大家分享,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但还是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们能共同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希望我的砖能引出大家的玉。
【感染】 感染在医学上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心理学意义上的感染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实质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在人际互动中感染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使人产生一种与环境一致的情绪,同时感染还可以提高团队的亲和力、凝聚力。
在教育过程中,感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感染,引导被教育者进入一种情绪、状态或者做出某一种的行为。比如校风、班风建设,实际就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创设的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成长的氛围,并用这种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起集体成员的相应情绪、态度和行为。同样,班集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是具有感染性的,比如常说的破窗效应,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种不良行为出现后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往往随后集体中的其他人也会出现类似行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而老师不闻不问,时间长了,这个班级可能就会出现多人上课睡觉的现象;如果一个值日生不认真值日,班主任老师视若不见,时间久了往往会有数人值日不认真、应付的现象。
作为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词,感染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词语,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良性的感染事件发生而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防止不良感染事件出现。
【泛化】 泛化在生物学上是指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在心理学中,泛化是指在某一情境或条件下,个体会将对某一个体或某一事件的判断看法扩大至与之有关联某一群体或者指向对象整体,用对个体或某一事件的认识、看法去评判、认识整个群体或者指向对象整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用对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件或者几件事而形成的认识和看法去评价、认识此后在该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教师就是把对学生身上发生的某件或几件事情的看法泛化、扩大到对学生身上发生的很多或所有事情的看法上。比如,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后来学生自己努力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因为没有发现学生的努力,所以就可能会把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和认识用来判断学生这一次的考试成绩,就会问学生:你是不是作弊了?!。学生也会把对老师的认识、评价泛化,一些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学生是把自己对老师的情绪、情感泛化到了该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之上,从而影响了自己该学科的学习,当然因为喜欢、敬重老师而喜欢上自己原来并不喜欢的课程而成绩大有长进也是泛化在教育中的体现。
泛化也是教育中的一个中性词语,我们要在与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注意减少或消除对学生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泛化出现,而尽可能利用好有利于学生发展、成长的泛化。
【迁移】 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心理学上则是指一种行为对另一种行为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迁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词汇,学生在非学习领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会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应用和体现。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部分师生会对严格的管理或者开展的文体活动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和意见,有些同学会认为严格的管理不太必要,管那么多干嘛!比如,值日生要负责清理黑板槽这件事,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废纸片掉在地上一定要捡起来也没有必要,其实,一次不清理黑板槽、一张小纸片掉在地上不捡,本身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坚持、认真的去做,这种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态度会迁移到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上,这时就是迁移在发生作用,而且此时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影响和作用也才真正显现出来。比如,集体活动,有些班主任可能觉得开展活动挺费劲,而且也耽误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想法和不符合实际的,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集体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的活力和凝聚力,也会把活动中获得的态度、技能、体验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促进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成长,这也是我们说活动育人的原因所在。当然,在学生学习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知识的时候,迁移也会发生。
迁移根据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在一种行为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会对另一种行为的出现、施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在一种行为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会对另一种行为的出现、施行起到阻碍、干扰作用。比如,学会骑自行车后再学骑三轮车会比较难学就是负迁移的例子,骑自行车的技能对骑三轮成形成了干扰。
作为教育者,应当在教育过程中认真思考并积极利用迁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获得的相关技能、知识、态度,并通过迁移在不同成长方面得以应用,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减少和防止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迁移。
【活力】 活力在生态学上本指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在一定范围内,能量输入越多,物质循环越快,活力就越高。教育中的活力是指个人或集体身体或精神上的力量或能量。我们可以从体力、情绪能量、认知灵敏性三个方面来认识活力。从体力看,有活力的个体往往身体健康强壮,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等;从情绪看,有活力的个体常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同情他人等;从认知灵活性来说,有活力的个体表现出思维敏捷,效率高,自信、动机强烈等。作为集体而言,活力表现为集体氛围融洽、和谐,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爆发力,团结,集体成员能够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高和激发集体的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创设融洽、和谐的集体氛围,引导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关心,逐步培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集体才能有爆发力。
个人没有活力,给人的感的觉是死气沉沉、半死不活,日常事务处理中容易出现纰漏,自己的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集体没有活力往往更可怕,他不仅仅是让整个集体死气沉沉,也会让集体中本来有活力的个体的活力被消耗、减损,最终降到集体的活力水平甚至更低。
【等待】 等待本意是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教育中的等待则是指在带着目的作出一定行为之后不要急于获得期待的结果,而是要给自己和他人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带着目的、信心和宽容去静静地等候。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和手段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我们无法等待,不是学生没有转变,而是我们没有等待,不是努力没有价值,而是我们不能等待。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显现更是如此,况且效果显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做为每一后进的学生,内心都有一种进取向上的动力,都想通过努力去取得进步,让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让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但由于不能等待,往往在努力一段时间而没有显效之后就偃旗息鼓了,就“甘于现状”了。作为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引导自己的学生成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不断进步,但在付出了一次次努力之后,因为不能等待,因为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或者出现的逆转而泄气了。
为转变一个非常调皮且有不少不良行为学生,一位教师借用正在实施的值周班长制,让他担任了值周班长。这个学生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努力做好这个值周班长,他在心里也悄悄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值周班长,一定要证明自己。第一天很好,他认真负责,而且严于律己,第二天也不错,第三天就有点管不住自己了,犯了一点小错误,班主任有点严厉地警告了他,第四天又出了问题,结果班主任生气了,当着全班批评了他,而且宣布撤销他的值日班长。于是,班主任的计划和他个人的努力好像都在撤销中化为泡影。其实,这位班主任太心急了,太急于看到自己期望的结果了,他难以等待,所以也就难以看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其实,这个学生已经转变了,对他来说,能够两天不出问题,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毕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习惯的改变更是需要时间。如果这个老师多一点信心和宽容,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不是警告而是引导他去思考、反思,给他鼓劲、打气,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一些,而且这次经历说不定也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新起点,但因为老师的无法等待,这次经历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又一次打击和污点。
等待,需要时间,教育中的等待除了时间之外还需要信心和宽容。不要着急,带着你的目的、信心和宽容去等待吧,你一定能都等到一个较好的甚至超出你预期的结果。
【坚持】 坚持本意是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执意不改,始终如一。教育视角下的坚持,首先是一个过程,一个带着目的,朝着目标,不断强化教育行为的过程;其次是一种信念,一种相信每个被教育者最终都可以提升和进步的信念;最后是一种行动,一种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并在前进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行动。坚持,带着目的,朝向目标的坚持是一个优秀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品质。
其实,很多时候教育本身就像是一场拉锯战,教育者和受教育这就是这场拉锯战的双方,究竟谁能在这场拉锯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关键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作为教育者,在目标明确,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要我们能永不气馁的坚持下去,我们的学生肯定是能够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这一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挑战极限,最终达到自身发展空间的高处。
当今教育领域中,养成教育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我个人认为养成教育的效果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教育者能不能带着目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如果一个班级从入学之初开始,在入学的半年内把养成教育抓好了,这个班级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班级,这个班主任日后的班级工作也会做得游刃有余。
坚持是个体意志品质的一种表现,更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当我们带着目标,向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付出和努力之后,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受教育者自身的超越和提升。
【反思】 反思的本意是反省、思考。作为教育关键词的反思是指在教育行为实施过程中和行为完成之后,要对教育行为本身以及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等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新的解决途径,从而使教育行为能够更加有效的得以实施,在教育行为的实施中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和成长。
作为教育者,有时在感到教育效果不理想,感觉教育行为、目的难以落实的时候,往往会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分析困境、寻找原因,比如受教育者缺乏良好的习惯,受教育者不良行为过多,受教育者学业基础太差等等。可能,被作为原因分析出来的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但它未必就是教育行为、目的难以落实的原因。有时反而可能时我们“只顾低头推车,没有抬头看路”,只按照最初的预设思路、方法去推行,没有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或者变量因素。
一次,一个班主任告诉我,班里一个学生有很多不良习惯,总是会给班里惹一些事情,并且不停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教导,那段时间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后来了解发现:原来,班里实行量化管理,学生违纪会被扣除相应的量化分。这个学生有些不良习惯,开始时被扣了一些分,自己还是很在乎的,努力做得好一些,尽量的少扣或不扣分。但是,自己稍不注意就被老师扣分,并且不是一个老师,而是很多学科的老师。后来,他认为是老师在故意挑自己的毛病,故意找他的茬,于是,他就不在乎扣分了,而是故意和老师对着干,有时故意做一些事情给班级扣分。从教育过程来看,量化考核这种教育手段本身是没错的,但当这种手段无效甚至出现负效的时候,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不是还按照原来的预设和思路按部就班地推行下去。
反思是提升教育水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一种方式。教育不能没有反思,没有反思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教育。
【转场】 作为牧民,到一定季节,当牧场的牧草不能够较好地供给牧放牲畜时,他们就会把牲畜转移到一个牧草茂盛、充足的地方去放牧,这就是牧民的转场,所以转场就是要找一个更加适合放牧牲畜的草场。教育中的转场是指当被教育者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和其优势智能不像一致的时候,要把受教育这带到与他优势向一致的领域去培养。中国的父母几乎都有一个“龙凤情结”,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龙成凤,希望他们能够光宗耀祖,小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要突出,上学时希望孩子成绩能名列前茅,考大学希望孩子能考“清华北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优势才是孩子今后成长、发展的基础。离开对孩子优势的分析去谈发展往往是盲目的,结果也往往愿望落空,甚至给孩子的身心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具有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八项智能,每个个体的智能领域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对音乐有天赋,而另一些孩子生来运动技能很强。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习上很一般甚至很差的孩子,在学习音乐或者体育活动时却会让人对其刮目相看;一些本来学习理科的成绩平平学生后来却在文学创作领域成绩斐然,这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他自身的“场”。
“转场”,不是把被教育者给舍弃、处置掉,而是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为其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是给被教育者打开了新的世界。作为教育者,要在“牧草”不足时发现适合被教育者的“场”并努力为受教育这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点燃】 点燃本意是引着火,使燃烧。教育中的点燃是指教育者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期待,找到被教育者的引燃点,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和手段逐步激发、调动被教育者的内在能量,最终让被教育者成为一个有活力的、自信的人。
有时会听到有人说:是某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要不是他我现在可能会是一个如何差的样子。的确,教育者有时会改变某个人的一生,会让一个人从消极、颓废到积极、进取,这就是点燃;当然,有时,我们可能也是在不经意间做出熄灭的工作,把一个被教育者的兴趣、积极性给浇灭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能够点燃被教育者的教育者就是被教育者生命中的贵人。在我们面对的学生中,有些是各方面都让我们满意的,有些是让我们基本满意的,有些则是不断出现问题,让我们感觉难以满意的。不管那类学生,我想都是需要我们去点燃的,都有需要点燃的引燃点;同样,不管哪类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并且坚持,都是可以被点燃的,只是每个人被点燃之后的燃烧速度、火苗大小或有些差异。
每个人都期待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每个人都有被点燃的可能。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在我们面前的人群里去寻找引燃点,去点燃每个可能被点燃的生命。
【匹配】 匹配本是指两个物体相适应,能够在一起协调地运作或运行。教育中的匹配则是指用来引导被教育者的方式、方法、手段和工具应该和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相一致,适合被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
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抱怨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上课睡觉等,其实可能老师的课确讲的很好,内容也很充实,但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他们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还要在课堂上待着。有时我们说某个学生太逆反,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他要是像某某还不早就变好了,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勒温公式指出:行为是个性特点与环境的函数,有时孩子的逆反可能是由我们的方式引起的,如果换种方式可能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新的情境。这些,其实都是匹配的问题,不是教育对象顽固不化难以改变,而是我们方式、方法和手段可能没有与被教育者相匹配,我们用的可能只是一种我们认为好的或者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
匹配是和谐相处,高效运作的前提。教育者教育手段、方法、方式与被教育者具体情况的匹配则是取得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当努力而无效时,我们应该看一看是不是匹配出了问题。物理网博客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